宗教思想为初民社会必然的产物。[1]案此,即宗教之所自起。宗教起源之理既明,进而叙述吾国上古之宗教。除上述三者之外,更有所谓物鬽,即俗之妖怪。以上所述的这些宗教思想,其起源固如夏曾佑氏所说;但是,“物本乎天,人本乎祖”[2];则报德祈福的心理,却也是启发此种宗教思想的动力。齐威、宣之时,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又竞为神仙之说,以惑世主。宗教思想,至此一变。......
2025-09-29
学术思想的解放,首先是对宗教迷信而得到解放,关于这一点,又可分作两项来说:
对鬼神的解放
第一,对鬼神的解放。春秋以前之相信鬼神,已如前述,但是,到了春秋之时,就不信鬼神了,如:
史嚣说:“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仲幾说:“薛征于人,宋征于鬼,宋罪大矣。”(《左传·定公元年》)
对天的解放
第二,对天的解放。以前认为天为有意识的人格神,但到西周之末,这种思想便完全动摇起来了,如: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秦风·黄鸟》)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昊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小雅·雨无正》)
昊天不佣,降此鞠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小雅·节南山》)
这种对天的怀疑,在春秋时,更为显明,如:
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左传·昭公十八年》)(https://www.chuimin.cn)
以前都认为天能降福,所以敬天;到现在这大变革时代,流离死亡依然是流离死亡,并不见得天会显些什么威灵,因此就对天怨望起来了,怀疑起来了,甚至痛骂起来了。
人本主义
鬼神与天,既不足信,于是才有人敢于拿人来代替神权,换句话说,就是拿人本主义来代替神权,如:
史嚚说:“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由妖。”(《左传·庄公十四年》)
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先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
这明明说人意就是天意,而神只是依人而行。根据这一点,于是有人又以人本主义,去解释各种制度的发生,而打破前此以人间制度为天所制作之神权说,如:
叔向诒子产书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惧其未也,故诲之以忠,耸之以行,教之以务,使之以和,临之以敬,莅之以强,断之以刚。犹求神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左传·昭公六年》)
对贵族的解放
各种制度,既得人本主义的说明,则当时学术思想的解放,便大有可观了。不过这种解放,只是对宗教迷信的解放,而得到人的发见;至于当时学术的中心,却还在贵族手里,要到孔子出来,倡自由讲学之风,以“有教无类”为宗旨,中国学术思想才对贵族而得到解放。学术思想界,开首对宗教迷信而得到解放,于是神权之说破,而人本主义显,其后又对贵族而得到解放,于是“王官世守”笼断学术之局毁,而知识始下逮普及。这样一来,加上又遇着大变革的时期,于是各本其术以救时弊,而“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就形成学术思想界的分野了。
谈先秦诸子的派别的,有《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淮南子·要略》《史记》、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以及《汉书·艺文志》的九流十家。
本讲只就各派学说出生的先后,分为(一)老子(二)孔子(三)墨子(四)孟子(五)稷下派及其他(六)庄子(七)荀子(八)韩非八项述之。
相关文章
宗教思想为初民社会必然的产物。[1]案此,即宗教之所自起。宗教起源之理既明,进而叙述吾国上古之宗教。除上述三者之外,更有所谓物鬽,即俗之妖怪。以上所述的这些宗教思想,其起源固如夏曾佑氏所说;但是,“物本乎天,人本乎祖”[2];则报德祈福的心理,却也是启发此种宗教思想的动力。齐威、宣之时,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又竞为神仙之说,以惑世主。宗教思想,至此一变。......
2025-09-29
美国社会科学专业授予的博士学位近年来有超过需求的迹象,很多名牌大学拥有博士学位的人也很难在高校谋得职位,学术淘汰机制也逐渐建立起来,像肯尼斯·沃尔兹那样隔很长时间才发表论文的研究者可能很快就会失去获得长期教职的机会,学术界总的趋势如此,这种学术制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他国家。......
2025-09-29
守心,就是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守心,并不是要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而是应将自己的“心”放到自己要去做的“事”中。但是,在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以及回首我的人生和教育之路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成就自己”与“成就他人”其实是不用分开的,这本身就是一体。守心、做事与成人,将成为我教育生涯乃至于人生的关键词。......
2025-09-29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后人视为这是中国学术的黄金时代。及秦统一六国,焚书坑儒;后人又目为这是秦灭古学,是学术的厄运。由上五项观之,便足以明证焚书坑儒并没有灭绝古学,还不能算做学术的厄运[4]。真正能够算做学术的厄运的事件,要推“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一事。从孝公变法起,直到始皇统一天下,秦国所恃以强大的工具,就是商鞅的功用主义。......
2025-09-29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衰落是一种悲壮的谢幕,相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君主专制为主体的高度集权化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从政治权力的分配,政治机构的设置,一直到政治行为的规范,政治制度中角色的相互关系,无不充斥着整齐划一的一元色彩。加以古代中国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地广人稀,可耕地和人均耕地占有数不断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土地兼并严重,都使古代农业带上了明显的匮乏经济的特点。......
2025-09-29
若被指控人正处于被拘留状态,如法院认为其人身出现没有保证,可执行保释金将其释放,直至作出判决。498.联邦最高法院或地区高级法院或州高级法院或区法院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否有定罪上诉,均可指示任何人获准保释,或降低警务官员或法官对保释的要求。如案件需要,保释书也应当约束被获准保释的人在联邦最高法院或者省、邦高等法院或者州高等法院,区法院或其他法院传唤时出现以回应指控。......
2025-09-29
旧派史学家或唯心派史学家,不懂得这种道理,从而每每在历史上发生一种偏见:他们以为生活的演进,是由一种超人的人,或半神体的人来主宰的,好像没有这种人来主宰,则人类生活就无从演进。其实,拿社会进化史的眼光来看,历史上决没有这样超人的人或半神体的人。所谓燧人氏,不过是火的发明之象征;所谓伏羲氏或庖牺氏,不过是畜牧的发明之象征;所谓神农氏,不过是农业的发明之象征。故此,上面所说的这种偏见,是不得不打破的。......
2025-09-29
《金刚经》道说了佛陀对人生奥义的深刻理解,向后人充分展现了一个不局限在某一个别领域如文艺的、政治的、法律的、科学的、技术的宏大空间。《金刚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即是无住而住,意思是不可因固守而僵化,不可因耽溺而迷失。基于这样的人生操守,日常所谓事件的、财物的、名誉的、地位的、思想的诸因缘和果报才能各得其所。也就是说,一个不被事物、名利、地位和思想迷惑蒙蔽的人才可能真正地、完美地成就一切。......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