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黄帝范金为币,为中国货币之始,其实不然。所以我们断定贝为货币之始,是极有根据的。关于货币真具有一定的制度的,还要算周代,因为商业的发达,始于周代。武帝时,乃铸五铢钱,为汉代通行的货币。明太祖鉴于前代钞法的弊病,因停止交钞而铸洪武通宝。至于纸币,则多由商家私发,至光绪末年,因外国纸币充斥各地,始设立大清银行,发行纸币。但自军阀割据以来,币制愈不统一。......
2025-09-29
原来中国国语是不统一的,所以做思想上与知识上之媒介的工具,便只靠文言。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奏道:“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弗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当时的小吏还看不懂“文章尔雅”的诏书律令,更何况百姓。这可见古文在那时就已成了一种死文字了。但是,只因二千多年来统治阶级的提倡与科举制度的拥护,所以它还能苟延寿命到这样的长久。不过,这种顺于自然的语体文学,在社会上却依然占有它的潜势力,最近五百年中语体小说的发达,便是一个明证。清季维新时代,梁启超作文,已渐趋解放;而王国维主张文学以自然为主以及认白话胜于文言,实已开文学革命的端绪。然正式高揭文学革命的旗帜者,则首推胡适与陈独秀。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说:“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唐人不当作商、周之诗,宋人不当作相如、子云之赋——即令作之,亦必不工。逆天背时,违进化之迹,故不能工也。……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陈独秀和之,作《文学革命论》,而建立三大主义,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瞭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不久,胡适又作《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而主张国语的文学。但是,当时一班主张文以载道的守旧人物,如林纾辈,却起来反对这种文学革命。不过,不久因为继“五四”运动而迈进的新文化运动之推进与提倡,这种文学革命就终于成功了,而建立为国语的文学。
其次,请言国语运动。原来自明末欧人初来中国时,以华语华字难通,便利用罗马字母去代替,已经伏下了改革的动机。清季维新变法时代,官话书报初起,许多人就已经认定白话是普及教育的利器;当时王照的官话字母与劳乃宣的简字字母,竟得到了官厅的提倡而推行颇广。民国元年,教育部为要范正汉文的读音,制定了注音字母三十九个。直到国语文学的呼声大张之后,教育部始于七年十一月公布这种注音字母;不久,又设立国语统一筹备会,明年更通咨各省区“自本年秋季起,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旋又修正《国民学校令》,改国文为国语。而新式标点符号与《国音字典》,都是在这一年颁行的;同时,还开办有国语讲习所。经过这一番运动,于是国语始成为学校的必修科目,而国语文学的进行也从此得到许多便利;等到近几年来,国语竟在中学课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了。(https://www.chuimin.cn)
相关文章
相传黄帝范金为币,为中国货币之始,其实不然。所以我们断定贝为货币之始,是极有根据的。关于货币真具有一定的制度的,还要算周代,因为商业的发达,始于周代。武帝时,乃铸五铢钱,为汉代通行的货币。明太祖鉴于前代钞法的弊病,因停止交钞而铸洪武通宝。至于纸币,则多由商家私发,至光绪末年,因外国纸币充斥各地,始设立大清银行,发行纸币。但自军阀割据以来,币制愈不统一。......
2025-09-29
《尚书大传》上也说:“古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孟子》上也说:“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1]井田制度之有无,在今日依然是个未决的问题,准此,则以上所述的乡治制度,便不足信了。......
2025-09-29
以上所述,便是佛教之所由起。佛祖圆寂之后,其高弟摩诃迦叶等,昌大其说,会弟子五百人于王舍城,为第一次结集。摩揭陀国亡,佛教顿衰。此为帝王奉佛之始。由上所述,可知佛教输入中国,当在西汉末年。佛教自西汉输入以后,中经三国西晋,无甚进展。胡主如后赵石勒、前秦苻坚、后秦姚兴、后魏拓拔珪、拓拔嗣,均力倡佛教,即此之故。(三)东晋至南北朝,干戈扰攘,民不聊生,故人人欲借佛教之说以求自慰,而佛教遂因之广播中土。......
2025-09-29
清谈之风,开自何晏、王弼。又何晏的《论语集解》,与王弼的《易注》《老子注》,至今都还存在;其引老、庄之说,释孔圣之经,均能案寻。谈玄之风,虽倡于何、王,而广播这种风气的,却要算阮籍、嵇康二人。其轻蔑名教,抛弃绳墨,由此可见。晋初,王衍、乐广,都尚清谈,不问国事。渡江以后,流风更广;南北朝时,流风所及,所谓士子便无不崇尚清谈玄言了。......
2025-09-29
宗教思想为初民社会必然的产物。[1]案此,即宗教之所自起。宗教起源之理既明,进而叙述吾国上古之宗教。除上述三者之外,更有所谓物鬽,即俗之妖怪。以上所述的这些宗教思想,其起源固如夏曾佑氏所说;但是,“物本乎天,人本乎祖”[2];则报德祈福的心理,却也是启发此种宗教思想的动力。齐威、宣之时,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又竞为神仙之说,以惑世主。宗教思想,至此一变。......
2025-09-29
莫尔甘身居亚美利加土人印地安民族里面,前后经过数十年的考察,才把社会的演进与初民的生活状况系统地阐明出来。莫尔甘把初民生活的进化阶段,分为两大时代: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自从人类使用铁器以后,人类的生活状况就别有一种新生面。以上所述,便是初民——先史的民族——的生活进化状况之一般,全世界无论哪一种民族,其祖先都无不经过此种进展的历程;故此,以下就中国古史的传说,以证明此种进展的历程[2]。......
2025-09-29
以下就此十宗的历史及其教义的大略述之:(一)俱舍宗。本宗以因果解释世间诸法,为法相宗的初步,故又名法相宗的附宗。本宗以龙树所著的《中观论》《十二门论》,与提婆所著的《百论》而立名;又名一代教宗,以此三论为一代佛教的共通原理故。及慈恩法师受宗义于地婆伽罗而著《十二门宗致义记》,本宗始大成。此三师,称为本宗印度的列祖。后智俨、法藏、澄观、宗密继起,盛弘华严,并杜顺称为华严五祖。佛教分显密二教。......
2025-09-29
要讲新文化运动,首先就要讲“五四”运动以前的北京大学。到了民国八年一月,北大的学生发行《新潮杂志》,响应《新青年》的运动;同时同校保存国学的学生又发行《国故杂志》,来和这个新文化运动对抗;新旧的冲突,就从此开始了。(二)孙中山派中山自广东失败以后,正遇着新文化运动高涨的时期。师复早死;吴、李二人,在这个新文化运动中所倡导的,就是半工半读的运动,因为他们信奉无政府主义,所以提倡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