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劳瑞将自己的尖锐人生归结为内外驱力的双重作用,并刻意强调了童年情结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让我们追随时间的长河一路向前,看看在内外驱力双重作用下,这“七宗罪”是如何造就喜剧之王的尖锐人生的。时至今日,劳瑞仍然清晰地记得小餐馆开业前夜,全家人兴奋的模样。劳瑞童年生活的第三重阴影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冷战综合征。创业初期还发生了几件影响劳瑞此后创作生涯的重大事件,巧合的是均发生于1976年。......
2023-08-12
叙事内容上,伴随着金童的成长,故事逐渐从校园内向校园外延伸,从青春成长走向现实社会中的成熟。由此,施瓦茨永远的成长主题,从最初体现自己长大成人的渴望,到其后对各种阴谋诡计的描述,让人感到他对成长的一种恐惧心理。最后走向回归的施瓦茨描述了子女与家长间生与死的对抗,体现一种对成长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渴望成长能独当一面,另一方面成长意味着去承载残酷的现实。这些具体到叙事内容上,可以校园为原点进行区分,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校园之内:富家子弟的成长故事
从作者论的角度考量,《橘子郡男孩》与《绯闻女孩》体现了施瓦茨的自恋性。第一阶段的他选择了自我的青春往事,通过剧集表达对自身成长历程的记忆。两剧在叙事内容上注重的是对青春的书写,讲述青少年渴望成长的故事,爱情、友情、亲情是其中不变的主旋律。该两部作品着重体现“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个体不断与他人的圈子以及成人世界进行融入、磨合的过程,后者将对个人带来消极与积极的体验”[46]。
爱情是两剧重中之重的主题。《橘子郡男孩》用四年的时间,让观众见证了这几个橘子郡少年的成长,与他们一同实现梦想。就在这帅哥美女加上奢华的生活中,观众仿佛于梦幻憧憬中得到自我的满足。与《橘子郡男孩》淡淡哀愁的爱情相比,《绯闻女孩》中的爱情似乎暧昧许多,每个男女之间都排列组合般尝试发生暧昧关系。因此很难为一个个分分合合、反反复复、纠纠缠缠的小故事而太过心碎神伤,因为很快他们又会有新恋情。不过,也许观众真正在意的不是他们之间谁和谁能够长长久久的真正在一起,而是在聚散离合的过程中,在欢笑或哭泣的那一瞬间,能够打动你的真情。
友情,某种程度上而言,也许比爱情更容易打动人。《橘子郡男孩》中当瑞恩对着一脸倔强迷惘的小男孩赛斯说“你好小孩,需要帮助吗?”;当赛斯因为瑞恩的离开心灰意冷,毅然离家出走,孤身一个乘着帆板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当一群伙伴满脸笑容接过毕业证,把学士帽高高抛起,观众很难不为之叹息甚至感动地流泪。《绯闻女孩》中的友情更多在争吵中体现,S女王塞琳娜和B女王布莱尔作为亲密无间的好闺蜜,不管剧中的人物关系如何排列组合,两个人吵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架,但在最后,总是会握手言和。从第一季到第六季,S和B的友谊经历过时间的见证而更加坚固。
亲情在两剧中有,但着实不多。《橘子郡男孩》中体现为桑迪、凯斯顿与瑞恩间的关系。对于瑞恩的到来,恩爱的夫妻俩态度完全不同,丈夫的热心与妻子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四年时间,亲情左右了一切,整理瑞恩卧室时,妻子失声痛哭,从拒绝到无法割舍,亲情都在不言中。这大概是施瓦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他用一种童话般的手法描绘着父母间的爱情和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绯闻女孩》中的亲情要残酷得多,塞琳娜与名媛母亲间存在巨大的代沟,她无法认同母亲怕影响声誉而将吸毒的弟弟关进康复中心;查克母亲因难产而死,他从小就在父亲极尽苛刻的要求下长大;内特的父亲总要求他为自己的事业做出情感上的牺牲。
两部关于青春成长的剧集在爱情、友情和亲情描绘上有着很大差别,这既体现了施瓦茨本人的成长,也是商业时代消费特征决定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纯爱主题的美剧生存越发艰难,2014年甚至发生了《曼哈顿爱情故事》《恋爱手册》《星恋》等纯情剧集全部被砍的惨痛案例。如施瓦茨这样的犹太“金童”,也唯有放大尺度去迎合观众的要求。《绯闻女孩》之后,施瓦茨告别了青春偶像剧,这既是他步入成熟的标志,也是他对这种大尺度的绕行吧。
(二)初出校园:糅杂校园的类型融合
第二阶段,刚刚走出校园的《超市特工》《南国医恋》《凯莉日记》《神探南茜》四剧,大尺度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阴谋的出现。对于成长主题而言,走出校园意味着成熟,这是现实残酷的开始。不过在阴谋伊始,施瓦茨似乎并无意将现实残酷的一面完全吐露,剧集还在各种人性情感中演进。他将青春偶像剧与其他类型进行融合,以此为情感故事披上一层外衣。
1.犯罪剧与青春偶像剧的类型融合
《超市特工》开始就将查克的大脑置换成电脑,由此CIA和FBA两位特工对他进行保护,并一起面对各种案情。有意思的是,施瓦茨完全放弃犯罪剧中对于案情的心理分析,没有所谓逻辑推理,每集一个案子皆非常简单。显然,该剧中“犯罪”只是层外衣,讲述的是查克与萨拉在行动中彼此不断靠近,从友情上升为爱情。
2.医疗剧与青春偶像剧的类型融合
《南国医恋》实际谈不上医疗剧的元素,佐薇有着心胸外科医生的身份却没有涉及太多的疑难病症。与珊达·莱梅斯的《实习医生格蕾》相比,该剧更多类似格里格·伯兰蒂的《雪山镇》。在大城市的冷酷与小镇的温暖相碰撞之下,用感情铺陈把主题鲜明指向南北文化冲突下的小镇情结。不过施瓦茨还是精心设置下一系列悬念,诊所一半所有权馈赠的秘密、蓝铃镇毁灭的五个预兆等。
3.律政剧与青春偶像剧的类型融合
《凯莉日记》也不含太多的法庭辩护、总结陈词,律师事务所实习只是个背景设定,更多展现的是凯莉及其朋友家人的情感生活和自我成长。由于属于《欲望都市》的前传,且施瓦茨担任执行制片人,该片叙事内容受到较大的限制。他索性将更多内容留给高中生活,恍惚间《橘子郡男孩》再现。
(三)校园之外:上流社会的阴谋冲突
第三阶段,施瓦茨美剧的叙事内容还涉及校园之外上流社会的阴谋冲突。此为第四阶段成功的前提条件,即施瓦茨在回归之前还进行了若干种尝试。《邪教》、《宇航员之妻》和《新豪门恩怨》共同讲述了上流社会的阴谋冲突。
《邪教》中施瓦茨担任执行制片人,该剧讲述了一部极受欢迎的热门电视剧背后涉及的阴谋,网络记者杰夫与该节目制作助理斯凯共同调查一系列神秘失踪案,这些失踪案与一个名为《邪教》的电视剧狂热粉丝有关。这是施瓦茨创作生涯巨大的转型,不再是与青春偶像相关的类型融合,而是直接跨越到心理惊悚。整体观之,该剧故事略显单薄,人物并不立体,结构较为简单。
《宇航员之妻》中施瓦茨再次担任执行制片人,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历史剧。有趣的是,该剧立足女性主义维度并不在意家长里短,关注的是美苏太空争霸计划时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女性故事。很显然,幸福的婚姻是任何希望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的先决条件,因为美国政府希望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完美的美国家庭的形象。但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家庭主妇和军嫂的生活并不总是那么完美。当在一夜之间成为所有媒体都关注的焦点,自己的生活和家庭都被置于聚光灯下后,这些普通女性只能调整心态面对一切。阴谋与背叛、怀疑与嫉妒、担忧与喜悦等情绪交织在一起,汇成了无垠太空背后的交响曲。
《新豪门恩怨》的出现显然是施瓦茨受到《宇航员之妻》的影响而致力打造的一部肥皂剧。这是20世纪80年代同名经典剧集的翻拍,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评论其“保留了其前作的超凡魅力,即使不能完全再现前作的魔力,也为观众带来了十足的愉悦感。”施瓦茨所做的便是用新瓶装旧酒,保留前作对上流社会的阴谋冲突的描绘,“不管喜欢与否,我们生活在一个<豪门恩怨>的时代。<新豪门恩怨>充满了永恒的气息,这种气息曾经是独特的八十年代风格,什么都没改变。”[47]与此同时,施瓦茨重置了人物关系,众多角色被设置为“酷儿”,女性角色的戏份也被极大地增加。“现有的人物角色,敌对的卡灵顿家族和科尔比家族的成员,已经被重新想象成更加有趣的角色。”[48]
(四)回归校园:青春少年的悬疑故事
进入第四阶段的标志是《离家童盟》这部剧的出现,经历了校园之外上流社会的阴谋冲突,施瓦茨彻底步入成熟。他采用一种回归的姿态,将校园与邪教紧密结合,将科幻剧与青春偶像剧进行类型融合,在重重谜团中讲述一个涉及地球存亡的悬疑故事。该剧的出现与漫威“跨媒介叙事”体系并无关联,完全游离在漫威宇宙之外,也正是这一点赋予剧集别样的生命力。因为从传播力的角度考量,DC电视宇宙与电影宇宙的并行,加之格里格·伯兰蒂精心打造的“绿箭宇宙”的形成和联动剧的出现,一切都预示着漫威在美剧领域的失败。“跨媒介体系”过于突出电影的中心地位,导致媒介间的差异无从体现。此种境地下,与其一味死守美剧的“跨媒介叙事”规则,不如另辟蹊径。另一方面,Netflix支持达菲兄弟打造的《怪奇物语》大热,怀旧风格下青少年科幻题材已经证明在这个时代广受欢迎。Hulu为了与Netflix抗衡,《离家童盟》便是迅速占领这一领域的标志。两相印证,流媒体平台都在借助创剧人的作者化表征,打造青少年科幻题材,以迎合当下观众的收视要求。
《神探南茜》将校园与神秘案件紧密联合,用侦探剧与青春偶像剧的类型融合讲述一个涉及超自然力量的悬疑故事。主人公南茜·朱尔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爱德华·斯特拉特迈耶的小说中,70年代被改编成电视剧,90年代出现在电影中。换言之,这是个标志性角色,拥有众多忠实的拥护者。施瓦茨必须在致敬的同时展现时代变化下女性的特点,为此他将南茜·朱尔重置为大学计划被搁置后陷入神秘世界的18岁少女,她高中毕业后满心以为自己能离开家乡去往大学,但家庭惨剧却令她的计划被拖延一年,不过留在家乡的她在调查凶案的过程中,发现了背后所隐藏的秘密。如此,曾经独自破案的少女侦探需要与新朋友共同迎接挑战,而这种合作正是施瓦茨最擅长的校园题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绝对希望通过使南希成为一个真正的20岁,高中后的女孩来进行更新,例如她的生活和人际关系。”[49]
《寻找阿拉斯加》基于约翰·格林2005年的同名小说改编,但“像手套一样适合施瓦茨,原始材料和制成品间的关系给人感觉就是施瓦茨原创的”[50]。因为这个故事正好符合当下施瓦茨创造剧集的精神,将校园与死亡谜团紧密结合,在重重悬疑中营造出的竟然是完美怀旧情结。全剧围绕少年麦克斯转学进入寄宿学校后的生活展开,他爱上了阿拉斯加·扬,并找到了一群忠实的朋友。但是,在经历了一次意外的悲剧之后,迈尔斯和他的密友们试图弄清自己经历的一切。对于那些伴随施瓦茨作品成长的观众,《寻找阿拉斯加》更像是“施瓦茨写给首个也是最重要的系列<橘子郡男孩>的情书”[51]。
[3]劳瑞将自己的尖锐人生归结为内外驱力的双重作用,并刻意强调了童年情结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让我们追随时间的长河一路向前,看看在内外驱力双重作用下,这“七宗罪”是如何造就喜剧之王的尖锐人生的。时至今日,劳瑞仍然清晰地记得小餐馆开业前夜,全家人兴奋的模样。劳瑞童年生活的第三重阴影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冷战综合征。创业初期还发生了几件影响劳瑞此后创作生涯的重大事件,巧合的是均发生于1976年。......
2023-08-12
“无意识”理论的起点是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即关注个体童年生活中那些受压抑、被遗忘的心理内容。从这个角度分析,达菲兄弟的“个体无意识”来自双胞胎的独特性。[16]达菲兄弟此时的人生境遇已经与之后的剧集间产生关联,“个体无意识”深深影响着他们。这一切正是达菲兄弟“个体无意识”的集中体现,一种与世界无法顺畅沟通后,选择与幼时恐惧的怪兽们同化,唯有此方能找到归属感。......
2023-08-12
莱梅斯以自身的生活经历、情感经历和心理经历为叙述对象,以个人方式观察和体验社会人生,所塑造的角色职业不同,性格迥异,但精神内核趋于一致,这每一个角色犹如一面面镜子,让她借此一次次完成全新的自我镜像,从而表达精神追求和对世界的态度。......
2023-08-12
成为Creator的伯兰蒂创作了十年家庭伦理剧,却始终无法让剧集保持长久,英雄的征途会充满迷茫,此时他需要找出觉悟的线索。DC漫画公司历史悠久,推出的美剧属于漫改剧,有着漫画故事原型,Developer为剧集的第一负责人。DC漫画公司创建于1934年,曾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从此改写了美国漫画史,其后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没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这两位被誉为“世界最佳拍档”。......
2023-08-12
2018年对于格里格·伯兰蒂有着特别的意义。如今伯兰蒂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DC超级英雄剧第一人。剧作之外,伯兰蒂致力于给予有色人种和女性导演机会,在他的美剧团队中,50%为女性以及其他肤色的工作人员。英雄千面,不变其文。格里格·伯兰蒂二十年创作旅程,便是一个英雄的成长指南,让我们借助坎贝尔的著名论著《千面英雄》来分析伯兰蒂的英雄征程。......
2023-08-12
[47]对于犹太裔美国人而言,历经一个多世纪的衍变,犹太意识有着几种不同的表现。19世纪末欧洲大规模反犹运动使得大量犹太人移居美国,是为第一代犹太裔美国人。贝尼奥夫和威斯便是第四代犹太裔美国人的典型代表,他们从小接受美国文化价值观,缺少传统犹太文化的根。这种学习的过程便是一个寻根的过程,对犹太文化的认同,进而形成完整的犹太意识。......
2023-08-12
及至韦登加盟漫威,后辗转DC,他的影响力迅速遍及全球。在这些林林总总的称号、头衔之外韦登并未获得属于他个人的最高奖项。自此,萨特成为韦登的灵魂之父,借由一部部作品完成存在主义体系的构建。于是他作品中流露出最为强烈的荒诞、孤独、自由、他者等一系列存在主义观点。因此,韦登作品中作者化表征体现为存在主义哲学下“荒诞世界中自由选择”的流行诠释。......
2023-08-12
乔纳森的美剧作品是类型融合绝佳的体现,并沿袭电影作品中的隐喻策略,在视听元素中运用大量隐喻,整体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作者化表达。这种现状下,美剧中出现类型融合是必然趋势,而乔纳森构建起的美剧世界,类型融合折射出鲜明的作者论观点。从情节、人物、环境空间三要素角度考量,乔纳森的美剧作品中隐喻无所不在。《西部世界》开场的隐喻策略更为明显,将剧中特有的元素提炼为简单又极具象征性的意象。......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