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劳瑞将自己的尖锐人生归结为内外驱力的双重作用,并刻意强调了童年情结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让我们追随时间的长河一路向前,看看在内外驱力双重作用下,这“七宗罪”是如何造就喜剧之王的尖锐人生的。时至今日,劳瑞仍然清晰地记得小餐馆开业前夜,全家人兴奋的模样。劳瑞童年生活的第三重阴影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冷战综合征。创业初期还发生了几件影响劳瑞此后创作生涯的重大事件,巧合的是均发生于1976年。......
2023-08-12
“无意识”理论的起点是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即关注个体童年生活中那些受压抑、被遗忘的心理内容。以此为依据衍生出的情结,可以运用于文学批评的经典例证。从这个角度分析,达菲兄弟的“个体无意识”来自双胞胎的独特性。
(一)达菲兄弟的独特
马特·达菲和罗斯·达菲,从长相上看应该是一对同卵双胞胎。由于DNA完全相同,他们会有相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达菲兄弟“发音非常相似,而且往往会把对方未说完的话补完”[9]。两人能在同一份文档上工作,“我们很多工作都是在谷歌文档上完成的,彼此之间没有交流。都戴着耳机,不说话,同时在同一份文件上打字。”[10]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被围观、被比较,这种双胞胎共同享受的独特经历,促进相互之间形成密切的情感联结”[11]。“我们在北卡罗来纳州长大的时候,没有双胞胎。每个人都说,成为双胞胎一定很棒。但我讨厌它,因为即使我爱我的哥哥——但它让你觉得奇怪和不适应。”[12]
达菲兄弟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具有封闭性、对称性的特点。他们从小就视对方为一个可以替代父母的依恋,彼此互动形成一个相对独特的小环境,在其中,电影成为他们的最爱。“我们小时候看的所有电影,都是一起看的。在幼儿园,我们会用玩具讲故事,现在仍然喜欢一起讲故事。”[13]达菲兄弟从小接受父亲的启蒙,成为卡罗来纳剧院的常客。三年级时,他们收到的礼物是一台Hi8摄像机,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意味着社交生活的开始。“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我们最好的朋友就住在隔壁,每年夏天我们都会一起拍电影。”[14]但是进入高中,一切显得很不一样。“除了彼此,我们不会和任何人出去玩。只有我和罗斯。你知道,老师们很担心,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基本上没有培养出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适当的社交技能。”[15]他们尝试用拍摄视频作为社交手段,“有那么一刻我们在高中很受欢迎,那时人们意识到,如果把我们的视频用于课堂作业,会自动得A。但是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意识到自己只是被利用了。他们只会在需要拍电影的时候和我们一起出去玩。一旦得了A,就再也听不到消息了。”[16]
达菲兄弟此时的人生境遇已经与之后的剧集间产生关联,“个体无意识”深深影响着他们。“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首先需要得到自己直接生活在其中的亚群体的认同。只有良好地适应了亚群体,个体才能以亚群体为出发点,适应大的社会环境。”[17]很显然,达菲兄弟只能适应彼此的双胞胎群体,无法获得校园亚群体的认同。这种社交焦虑直到成年后依旧影响着他们,“我有社交焦虑。当我被隔离或与几个朋友在一起时,我表现得最好。”[18]对于达菲兄弟,童年时代的可怕的“怪兽”都比陌生人更好相处。寻找真正的自我成为他们创作中始终努力探寻的要旨,这一切从早期作品中便流露出征兆。
(二)后现代符号:《隐藏》寻找今天的希望
2007年达菲兄弟从大学毕业之后,完成了《隐藏》的电影剧本,2012年华纳兄弟影业投入摄制,他们成为导演。《隐藏》带有强烈的实验性质和前卫立场,众多后现代符号体现着达菲兄弟对时代特征和人类情感的反思,是一种对崇高感、使命感的疏离和拆解。
首先,身份模糊。传统电影依据确切的二元对立结构,但《隐藏》中的人物身份非常模糊。威胁巨大的“呼吸怪”其实是未受感染的美国士兵,而怪物则是自己。在这种好莱坞经典反转下,更为模糊的是道德立场,当世界变得疯狂,怎样才是清醒的?挣扎求生难道是错吗?
其次,角色倒错。后现代电影彰显女性主义,女性不再是“男性凝视”的对象,而是独立的个体。《隐藏》中的母亲克莱尔比父亲雷承担更多的职责,她杀死了消耗粮食的老鼠,发现病毒通过空气传染,危急时刻在雷变身之后也暴起杀人,最后与女儿一起迎接302天的日出。
第三,真相倾覆。作为末世电影,《隐藏》很像是一场无可奈何的逃生游戏。“游戏”始终是后现代电影看世界的一个基本态度,重在颠覆,把观众的习惯心理完全打破,制造一个可能更接近真相的不完美的外部世界。《隐藏》的真相很可怕,在三口之家的逃生之旅背后,通过主动的不可靠叙述者,将一场末世混乱中的信任、迷失等问题一一呈现。
第四,开放结局。《隐藏》的结局违背了叙事的完整性,克莱尔爬进下水道洞前抬头看着窗户,露出了她的血腥眼睛。这样的方式非常开放,或者说极为模棱两可,内含危险性与破坏性。“后现代恐怖电影建构了一个不稳定的,具有开放式结尾的世界,在这里种类分崩离析,暴力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成分,而非理性则占了上风。”[19]
(三)“个体无意识”下的自我世界
达菲兄弟的情结起自同卵双胞胎的特殊性,经历外部环境的影响后终化为第一部电影中隐藏自己、虚假身份、窥视这些隐藏在人类潜意识里的暧昧欲望。剧中的主人公们面对末日,拼命隐藏自己,在正常人与感染体间变换身份,并用自制的潜望镜观察混乱的世界。这一切正是达菲兄弟“个体无意识”的集中体现,一种与世界无法顺畅沟通后,选择与幼时恐惧的怪兽们同化,唯有此方能找到归属感。达菲兄弟相信,家庭才是最为重要的存在,或者说他们彼此感受到对方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世界可以毁灭,正常人都是“呼吸怪”,那就互相依存,哪怕眼中闪烁着血腥。末世电影本质应该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隐藏》中的确以此为故事背景,但是关注点却落在了后现代符号化表达背后的精神生态危机。这种危机并不为生命的绝望注解,反而在寻找希望,且这种寻找将跨越时间的维度,自我世界的构建刚刚起步。
[3]劳瑞将自己的尖锐人生归结为内外驱力的双重作用,并刻意强调了童年情结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让我们追随时间的长河一路向前,看看在内外驱力双重作用下,这“七宗罪”是如何造就喜剧之王的尖锐人生的。时至今日,劳瑞仍然清晰地记得小餐馆开业前夜,全家人兴奋的模样。劳瑞童年生活的第三重阴影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冷战综合征。创业初期还发生了几件影响劳瑞此后创作生涯的重大事件,巧合的是均发生于1976年。......
2023-08-12
2018年对于格里格·伯兰蒂有着特别的意义。如今伯兰蒂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DC超级英雄剧第一人。剧作之外,伯兰蒂致力于给予有色人种和女性导演机会,在他的美剧团队中,50%为女性以及其他肤色的工作人员。英雄千面,不变其文。格里格·伯兰蒂二十年创作旅程,便是一个英雄的成长指南,让我们借助坎贝尔的著名论著《千面英雄》来分析伯兰蒂的英雄征程。......
2023-08-12
莱梅斯以自身的生活经历、情感经历和心理经历为叙述对象,以个人方式观察和体验社会人生,所塑造的角色职业不同,性格迥异,但精神内核趋于一致,这每一个角色犹如一面面镜子,让她借此一次次完成全新的自我镜像,从而表达精神追求和对世界的态度。......
2023-08-12
[47]对于犹太裔美国人而言,历经一个多世纪的衍变,犹太意识有着几种不同的表现。19世纪末欧洲大规模反犹运动使得大量犹太人移居美国,是为第一代犹太裔美国人。贝尼奥夫和威斯便是第四代犹太裔美国人的典型代表,他们从小接受美国文化价值观,缺少传统犹太文化的根。这种学习的过程便是一个寻根的过程,对犹太文化的认同,进而形成完整的犹太意识。......
2023-08-12
成为Creator的伯兰蒂创作了十年家庭伦理剧,却始终无法让剧集保持长久,英雄的征途会充满迷茫,此时他需要找出觉悟的线索。DC漫画公司历史悠久,推出的美剧属于漫改剧,有着漫画故事原型,Developer为剧集的第一负责人。DC漫画公司创建于1934年,曾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从此改写了美国漫画史,其后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没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这两位被誉为“世界最佳拍档”。......
2023-08-12
类型同一、风格统一之外,德拉邦特的作品强烈地呈现出“自我”。通过阅读斯蒂芬·金的小说,学习斯蒂芬·金的风格,改编斯蒂芬·金的作品,德拉邦特在影视剧中不断聚焦精神危机下的人性思考,从而呈现出自我。最后,极端状态下身份认同危机的转换。由此,对照德拉邦特的作品,不难发现那些向往自由的人物在危机四伏的场景下探索未知的过程......
2023-08-12
归来,英雄征程必然的一环。起点是酷儿电影《伤心俱乐部》,其间完成一系列英雄题材影片,18年后他再次开启酷儿电影《爱你,西蒙》。[43](一)真我的风采:Director的酷儿电影英雄为何要归返?(二)英雄的畅想:Writer and Producer的英雄电影与已取得成功的酷儿电影相比,伯兰蒂的英雄电影更像是一场游历,唯一的收获是从中获得打开超级英雄剧的钥匙。随着2018年酷儿电影《爱你,西蒙》的大获成功,他多少对于电影有了底气。......
2023-08-12
在这个过程中,内向的她把自我情感置入这一个个人物身上。在莱梅斯的虚构家园中,从来不会出现柔弱的女性主角,那些爱幻想的“公主”们早已消失在食品室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女王”形象。简而言之,她们或多或少都是不同阶段莱梅斯自我情感的寄托。既然已在想象世界中寻找自我身份,必然会在虚构出的人物身上寄托各种情感。......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