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无家可归焦虑下的生存策略:当代美国电视剧新势力创剧人研究

无家可归焦虑下的生存策略:当代美国电视剧新势力创剧人研究

【摘要】:犹太人的历史是一部苦难史,面对居无定所、家园不在的生活,“生存策略”成为一代又一代犹太人最为关注的命题。这一切也正是贝尼奥夫和威斯能够在剧集运作上不断创造奇迹最本质的原因。此后,在具体制作过程中,犹太“生存策略”被演绎到极致。

贝尼奥夫和威斯之所以选择《冰与火之歌》;他们能在没有任何电视剧制作经验的情况下说服在好莱坞度过十多年的马丁,将如此宏伟的著作交给了他俩;以及能让从未拍过史诗奇幻剧,且对该类型的剧种兴趣不大的HBO慷慨解囊,并不断增加预算,此外在拍摄和制作上,“外逃式生产”背后蕴含的深层目的,以上这四点全部来自犹太人千年以来不断流浪中形成的一种“生存策略”,这一策略的本质是一种无家可归的焦虑。

犹太人的历史是一部苦难史,面对居无定所、家园不在的生活,“生存策略”成为一代又一代犹太人最为关注的命题。具体而言,在特殊的时间观下,讲求现实主义,精明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并懂得以恰当的方式以利驱人。这一切也正是贝尼奥夫和威斯能够在剧集运作上不断创造奇迹最本质的原因。

(一)选择:犹太时间观

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灵感来自法国犹太作家莫里斯·德吕翁六卷本历史小说《受诅咒的君王》,对此作者马丁本人直言不讳,“《受诅咒的君王》中的铁国王、被勒死的王后、战争和背叛、谎言和欲望、欺骗、家族敌对、圣殿骑士的诅咒、狸猫换太子、母狼、罪恶、宝剑、伟大王朝的厄运……所有的所有都直接取材于历史的篇章”[48]。从德吕翁的作品来看,遵从的是犹太时间观。

与主流的时间观不同的是,犹太人对于社会的变迁有着其独特的时间观念。犹太人习惯于将现实指向历史,再从历史反思现实,企图实现对现实社会的救赎。

贝尼奥夫和威斯并未执着于从过去总结现在,但是他们的确是痴迷于中世纪的骑士。另一方面,当两人踏上探寻爱尔兰文学之路时,事实上已将自己与历史相融汇,乔伊斯和贝克特教会了他们如何看待过去。《冰与火之歌》吸引人之处正是对现实的参照,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生活的教科书,其中每一个人都是真实世界的缩影。受到“犹太时间观”的影响,贝尼奥夫和威斯被《冰与火之歌》深深吸引,他们要做的就是将其影视化。

(二)起步:现实主义的定位

现实主义是犹太人“生存策略”中重要的一环,犹太圣典《塔木德》中说,人们必须认清现实,不能想当然地过多地要求现实,否则等待你的只有失望。当然,犹太人的这种生存哲学,并不是要否认梦想的重要性,只是强调在面对现实时,要有实际的目光。

虽然《特洛伊》让贝尼奥夫声名鹊起,但好莱坞人才辈出,却无人敢碰《冰与火之歌》,其原因之一在于彼得·杰克逊执导的《魔戒》,这部电影改编自“现代奇幻文学之父”托尔金的同名小说,斩获国际各大奖项。《魔戒》由剧本改编成电影的难度巨大,却取得了成功。相较于托尔金,马丁在西方奇幻文学界的地位尚不能望其项背,但是《冰与火之歌》比之《魔戒》在规模、人物等层面更为复杂,更为重要的是,马丁本人是一位出色的编剧,他深知改编《冰与火之歌》的难度,认为无法完成,于是他拒绝了很多有意将其著作影视化的制片人和编剧。

和马丁思维方式一致,其他知难而退的制片人、编剧对难度持消极悲观的态度。而贝尼奥夫和威斯这两个犹太人,反而是现实地看到了这是片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他们所需要做的是说服马丁,整个说服过程基于三点:其一采用移植法进行改编,几乎不改变原著的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顺序,试图忠实于原著中人、情、事的发展流程;其二,邀请马丁加入团队,他不仅是原著作者,也将会是改编者之一;其三,最为关键的是传播媒介选择的是HBO。关于最后一点,经验丰富的马丁其实早有构思,贝尼奥夫和威斯的想法与其不谋而合。

(三)机会:极大的耐心

面对剧集登录HBO,贝尼奥夫和威斯没有第二个选择,这既是他们想做的,也是必须完成的环节。HBO全名Home Box Office,系美国纽约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公司内最名声显赫的电视网。HBO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播放节目,没有广告,收入主要来源于订阅用户,其网络覆盖北美全境,包括亚洲在内的六个海外地区还能接收到不同的海外版本。这样的经营性质决定了HBO观众至上的理念,以无懈可击的制作、限制级的影视内容,成为美国当之无愧的“电视王者”。HBO非常擅长各种情节系列剧,如监狱、西部、历史、都市等,并使这些题材充满新意。在某种程度上,奇幻是最不受尊重的类型。简言之,能够有足够经费改编《冰与火之歌》的HBO从未推出过奇幻题材美剧。

对于手握改编权的贝尼奥夫和威斯对此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他们仔细研究HBO不关注奇幻题材的原因,然后花费很长时间打磨试播集“凛冬将至”。“我们必须让他们(HBO)相信这个剧本属于他们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的类型。人们总是把奇幻看成是针对十三岁的孩子,而我们这个剧本要颠覆这一点。”[49]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为此时的HBO面临特殊局面:《黑道家族》即将剧终,《欲望都市》已经播完,好莱坞人士都觉得HBO走到头了,HBO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突破点。然而事情进展并不顺利,此时正值2007年,被任命为负责节目内容的联席总裁理查德·普莱普勒并不看好《冰与火之歌》的改编,为此贝尼奥夫和威斯写了封五页的信来争取到播放机会。其实这只是两人犹太“生存策略”的一个表现,对于HBO他们势在必得,也有着足够的耐心。

此后,在具体制作过程中,犹太“生存策略”被演绎到极致。《权力的游戏》从最初的600万美元一集的制作成本,随着战争场面的增加,费用不断攀升。“黑水河之战”是最典型的例子,两位创剧人为了保证剧集效果要求HBO加大投入,跟HBO高层争辩过后将价格定到了800万美元。在当时,美剧单季投入在200万美元的已属大项目,为一集投入800万美元实属罕见。此时《权力的游戏》已经超越《黑道家族》成为HBO收视率最高的美剧,也是斩获史上最多的艾美奖的作品,是年度Facebook上最热闹的话题,在新闻网站Reddit上订阅人数超过《星球大战》和漫威电影,这一切都使得HBO必须加大投入。根据HBO官方数据显示,第七季的单集成本大约为1400万美元,第八季的单集预算大约为1600万美元。贝尼奥夫和威斯耐心地“以利驱人”,而使他人真正受你“驱使”。

(四)摄制:精明本能下的外逃式生产

“在我们拍摄原始试播集之前,我们去了罗切斯特的柯达档案馆,花了两天时间观看了五六集电影,有黑泽明电影、安东尼·曼的西部片以及波兰斯基的《麦克白》。”[50]这一次的观影,是为即将拍摄寻找灵感。贝尼奥夫选定了黑泽明的电影风格,“如果对我们来说有一个理想的外观,那就是黑泽明,无论是美丽的全景外观,还是内饰,它们都是如此精美”[51]。他声称,在此后的拍摄现场经常会模仿黑泽明电影的拍摄手法。此次游历是一次犹太时间观下的致敬,两人再次选择从历史中寻找经验和祝福。

事实上,在摄制方面真正让《权力的游戏》脱颖而出的,除了高投入外,是有着鲜明犹太色彩的“外逃式生产”,本质上是一种精明的商业策略。“外逃式生产”由美国导演工会和美国演员工会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指美国作为制片方,制作拍摄地主要在美国境外的影视作品生产模式。“外逃式生产”其实就是跨国摄制,这是在资金十分充足的情况下才会予以考虑。犹太人在长期流亡生涯中所形成的生存策略下,思维与美国人迥异。《权力的游戏》取景地完全在美国境外,先后远赴北爱尔兰、克罗地亚、西班牙和冰岛等地完成剧集拍摄工作,大量有着纯正英式口音的英国演员、中世纪风貌的外景,以及来自英国和爱尔兰的服装、发型设计师为剧集提供了真实感;来自英国、爱尔兰、德国、加拿大等国的视觉特效公司在国际化分工合作下既节约了时间,也提供了效率。与此同时,剧集在全球范围内的播出极大地带动了拍摄地的旅游业。此外,剧组还采取让“粉丝”参与制作的模式来解决雇用群众演员的难题,以及更换拍摄地以保持与当地国家对话中的绝对话语权和自主权等商业策略。简而言之,通过“外逃式生产”,两个犹太人把欧洲各国的资源有效地使用起来。

贝尼奥夫和威斯步步为营,选择是出于犹太时间观的关照,起步是基于现实主义的定位,在实际摄制过程中又基于精明的本能,用“外逃式生产”化劣势为优势。两个年轻的第四代犹太裔美国人在追寻祖辈文化之根时,也许并无法将这种无家可归的焦虑作为生命和记忆中的一个深刻的观念。但是很显然历史和记忆所赋予犹太人的一种重复的关于“流亡”的文化体验,孕育出独特的“生存策略”,他们的视野、思维都在随之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