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组织,尤其是企业,都要制定其奖酬制度。奖酬制度是奖酬的设立和管理的规范体系。怎样设计合理的奖酬制度以提高组织的单位成本收益率和员工的绩效,是每一个组织都关心的问题。(一)奖酬制度的重要意义奖酬是满足员工生存、安全等多方面需要的主要渠道,因而是激励的基础,奖酬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理想的奖酬制度,首先要建立理想的工资制度。......
2025-09-29
组织公民行为可以追溯到Barnard在2025年提出的“想要合作的意愿”(Barnard,1938)以及Katz和Kahn在2025年提出的“组织公民”的概念(Katz & Kahn,1966)。Katz和Kahn(1966)认为有效的组织应该具有三种基本功能:(1)吸引并留住员工;(2)确保员工以可以信赖的方式符合组织特定角色的要求;(3)员工必须有创造性与自发性行为,其行为表现超越角色规范。其中员工是属于组织运作的一部分,有执行一些角色的义务,组织同意员工一些权利,员工为组织尽其义务,二者之间有一种交换关系。Bateman和Organ(1983)指出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交换理论和个体的积极情感。
根据Katz(1966)所提出的概念,组织公民行为是个体能够自主和自动展现工作说明书所规范以外的行为。Smith,Organ和Near(1983)将组织公民行为分成两个构面:一个是利他(Altruism),另一个则是一般性服从(General Compliance)。所谓利他,指的是针对帮助特定他人;一般性服从,则是指无固定的公民形式与非特定的良心行为。
Bateman和Organ(1983)以组织公民行为来描述有关不能以正式角色义务或是契约报酬来制约对组织有利的行为。Organ(1988)认为组织公民行为随着时间的增加会影响到组织的效能,而Podsakoff等人(2000)更进一步归纳说明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效能的影响,其可能原因是来自于员工自发性行为,其中的自发性并不是对员工角色做额外的要求或是将之明确列入工作说明书中,而是属于一种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契约或是默契,代表一种员工与组织的信念。(https://www.chuimin.cn)
Organ(1988)将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为:未建构在组织正式的酬赏系统中,为员工自发性的行为,不是由义务或是契约上的报酬所能引发的,是有利于组织绩效的种种行为。我国学者吴志明和武欣(2005)认为,理解这个定义主要应强调三个方面:一是“自愿的”是指组织公民行为不是由个体的角色或工作描述所强制要求的;二是没有得到组织中正式的报酬系统直接或明确的回报;三是指单独的一次性的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跨时间的累积或者多个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的累积将会对组织的整体绩效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其后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提出并检验了一些与组织公民行为相关的概念,包括角色外行为(Extra-role Behavior)、公民职责(Civic Citizenship)、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组织自发性(Organizational Spontaneity)以及情境业绩(Contextual Performance)等。最新的研究表明,组织中不同成员对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也不同。Morrison(1996)发现,即使同一职位的员工对同一种工作职责范围的定义也不同。她还发现,不仅相同工作的员工如此,由工作满意度、承诺和工龄差异而使其对工作的角色内行为定义也有分歧。由于这种行为结构、定义有如此大的不确定性,所以Organ指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测量没有固定的行为,现存的实证研究也没有显示一致的结果。关于组织公民行为在跨文化方面的研究也证实,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组织员工对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也不同。
相关文章
各种组织,尤其是企业,都要制定其奖酬制度。奖酬制度是奖酬的设立和管理的规范体系。怎样设计合理的奖酬制度以提高组织的单位成本收益率和员工的绩效,是每一个组织都关心的问题。(一)奖酬制度的重要意义奖酬是满足员工生存、安全等多方面需要的主要渠道,因而是激励的基础,奖酬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理想的奖酬制度,首先要建立理想的工资制度。......
2025-09-29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1.帮助管理者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人力资源是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首要资源,也是管理中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因素。组织行为学还进一步帮助领导者懂得领导功能、领导类型、领导素质、领导影响力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2025-09-29
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形成分工关系的个人、群体、部门是组织的一部分,他们相互作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组织有效性也受整个组织的某些重要特点的影响。由于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因而对组织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也有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多层面的特点。组织行为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涉及组织中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2025-09-29
由于知觉组织结构的存在,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因此社会知觉往往出现偏差。对方的相貌、服饰、气质、言谈、风度、才华等,如果能引起知觉者的好感,就能形成好的第一印象。用定型效应形成的刻板印象去看待面前的人和事,常出偏差。......
2025-09-29
值得指出的是,员工的行为与管理者预期的理想结果往往有较大差距。正强化的目的是增强想要行为的频次。事实上,没有拒绝对非需要行为的奖励也是一种强化,它强化了工作人员做出不需要行为的决定。因此,强化物的大小必须由行为与个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在负强化中,当想要的行为出现时,先于员工行为的不快事件就被消除。强化方法的运用对行为塑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相比之下,部分强化使用于稳定的或常出现的行为。......
2025-09-29
三是指动作的灵活性、强度和速度。气质往往使人的心理活动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气质较之能力和性格是最具先天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具有稳定性,并不是说它丝毫不可改变。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个体实践作用下,气质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他们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不同比例就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他认为动物和人共有四种神经类型,与气质相对应。......
2025-09-29
但是旧机器时代的组织形式对被管理大师们称之为知识型经济,或者更简单地说是“新”经济的新兴世界是很不适用的。而且,在当今日益发展的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产品的价值将主要取决于其所包含的新的独占性知识、技术和信息的多少,而不在于它所包含的原材料、能源或体力劳动时间的多少。因此企业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激励员工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并以充分的灵活性来运用这些技能的报酬系统,这就是基于知识的员工激励机制。......
2025-09-29
它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态度的表达。以上三种成分共同构成了态度。(三)态度的类型一个人可以有几千种态度,但是组织行为学的注意力集中在数量有限的与工作相联系的态度上。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态度;对工作不满意的人可能对工作持消极态度。因此,组织行为学家认为工作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