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与组织行为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所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有许多问题是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共同研究的课题。组织行为学吸取了文化人类学的有关研究成果。组织行为学也需要运用上述学科的这些知识来进一步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
2023-08-02
(一)气质的内涵
1.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高级神经类型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稳定性的程度。具体来讲,一是情感发生的速度和强度,如有些人情绪易激动,情感体验强烈;有的人情感发生缓慢,平静安宁。二是认识发生与进行的速度与强度。如有的人阅读与表达较为迟钝,有的人则能一目十行,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三是指动作的灵活性、强度和速度。如有的人动作迅速灵活,有的人则动作迟缓。
一个人的气质特点反映了他的情感和活动的外部表现形式,而不涉及情绪和活动的动机、内容。例如,同样是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有些人在工作中往往表现为精力充沛、热情洋溢,而有些人则表现为任劳任怨、踏实肯干。气质往往使人的心理活动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2.气质的特点
气质具有三方面的特点:
(1)气质的天赋性。气质较之能力和性格是最具先天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的某些特点随遗传与生俱来。气质的差异,从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就可观察到。如有的新生儿比较活跃好动、哭声响亮,有的则宁静安详、声音弱小。而且,这些特征在婴儿以后成长过程的很多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说明气质是受胎儿时期发展起来的个性生物组织制约的。
(2)气质的稳定性。气质具有相当稳定的特点,它不是偶然的心理活动特征,表现在一个人不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活动中都会表现出他特有的气质特点。比如一个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不论什么场合都容易激动,童年时期如此,到了老年期,可能仍然如此。
(3)气质的可变性。气质具有稳定性,并不是说它丝毫不可改变。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个体实践作用下,气质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比如一个郁郁寡欢、胆小怕事的儿童,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和培训,也可以变得热情大方;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变化,人们的气质特点也会产生变化。一般来说,少年期活泼好动、敏捷急躁、难以自制;中年期兴奋与抑制平衡,做事理智,有分寸;老年期持重,不太容易激动。但总的来说,气质在人的一生中是较难改变的,即使有改变,也是很缓慢的。
(二)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1.一般气质分类
每个人身上有许多不同的气质特点,这些特点有规则地彼此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一定的气质类型。许多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活动在动力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如感受性、忍耐性、灵活性、兴奋性、外向性与内向性等特征加以不同程度的结合,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1)多血质。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活泼好动,动作敏捷,兴趣广泛,外向,喜爱交际,情感丰富,但转移快,缺乏忍耐力和毅力。
(2)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情感强烈,容易激动,行为时常难以自制,积极、勇敢、心直口快,不知疲倦,工作干劲大,有时会刚愎自用,傲慢不恭。
(3)粘液质。这种类型的人往往安静沉着,稳定踏实,做事用心专一,埋头苦干,自制力极强,但动作迟缓而不灵活。
(4)抑郁质。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敏感、多疑,感情比较脆弱,遇事优柔寡断,但细心谨慎,观察能力强,与人相处得好。
气质学说早在公元前后就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和罗马医生盖仑所提出。他们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不同比例就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但这种解释没有科学依据。后来,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对气质作了科学的解释,提出了高级神经类型的学说。他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他认为动物和人共有四种神经类型,与气质相对应。其中,强、平衡、灵活型,相当于多血质;强、平衡而不灵活型,相当于粘液质;强、不平衡型,相当于胆汁质;弱型相当于抑郁质。
值得指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少数个体是各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其余大多数人只是接近于某种气质或同时具有其他一些气质特点,即很多人是亚气质或混合气质。
2.职业气质分类
随着心理科学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又出现了一些其他气质类型分类方法,如气质的职业分类,一共有10种类型。
(1)变化型。这种人在新的和意外的活动或工作情境中感到愉快,他们喜欢工作内容经常有些变化,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工作得很出色。他们追求多样化的工作,善于将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典型的职业有记者、推销员、演员、消防员等。
(2)重复型。这些人适合连续不停地从事同样的工作,他们喜欢按照一个机械的或别人安排好的计划或进度办事,爱好重复的、有规则的、有标准的工作。典型的职业诸如纺织工、印刷工、装配工、电影放映员、机床工等。
(3)服从型。这些人喜欢按别人的指示办事,他们不愿自己独立作出决策,而喜欢让他人对自己的工作负起责任。典型的职业有秘书、办公室职员、翻译人员等。
(4)独立型。这些人喜欢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指导别人的活动。他们在独立的和负有职责的工作情况中感到愉快,喜欢对将来发生的事情作出决定。典型的职业有管理人员、律师、警察等。
(5)协作型。这些人在与人协同工作时感到愉快,他们善于使别人按他们自己的意愿来办事,想得到同事们的喜欢。典型的职业有政治辅导员、行政人员、宣传工作者、作家等。
(6)机智型。这种人在紧张和危险的情景下能很好地执行任务。在危险的状况下能自我控制和镇定自如,在意外的情景中工作很出色。典型的职业有驾驶员、飞行员、公安人员、救生员、潜水员等。
(7)经验决策型。这种人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当别人犹豫不决时,他们能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喜欢处理那些能直接经历或直觉到的事情,必要时,他们用直接经验和直觉来解决问题。典型的职业有采购、供应、批发、推销、个体摊贩等。
(8)事实决策型。这种人喜欢根据事实来作出决策;要求根据充分的证据来下结论;喜欢使用调查、测验、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引出结论。典型的职业有化验员、检验员、自然科学研究者等。
(9)自我表现型。这种人喜欢能够表现自己爱好和个性的工作情景。他们根据自己的感情来作出选择,喜欢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典型的职业有演员、诗人、画家等。
(10)严谨型。这种人喜欢注重细节的精确,他们按一套规则和步骤将工作尽可能做到完美,倾向于严格、认真地工作,以便能看到自己按质、按量、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典型的职业有会计、计账员、出纳员、统计员、校对员、档案管理员、打字员等。
以上气质的职业分类,为组织管理者在认清员工气质基础上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气质差异与人员的合理安排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人的外部表现,而且贯穿到心理活动的一切方面。气质类型对人的兴趣、爱好有重要影响,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它与性格也有密切联系,影响着性格的表现方式,使性格特征呈现出独特的个人色彩。了解人的气质,对于组织合理安排工作,教育培训员工,增强群体凝聚力都有现实意义。
1.正确认识气质类型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不能简单地认定某种气质类型是积极的,某种气质类型是消极的。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不足的一面。如多血质的人,热情奔放,工作能力强,容易适应新环境,但兴趣易转移,见异思迁,注意力不够集中;胆汁质的人,精力充沛,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勇敢有为,但可能任性、暴躁,做事粗枝大叶;安静型、粘液质的人稳重、沉着但可能缺乏生气;弱型、抑郁质的人敏感、深沉但有可能多疑、孤僻。我们了解到气质类型的各方面特点后,要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积极的气质特征,抑制和改造消极的气质特征。
(2)气质本身不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大小。大量研究表明,在同一实践领域中,可以找出不同气质类型的杰出代表,在不同实践领域的杰出人物中可以找出相同气质类型的代表。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关键在于他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同样,同属一种气质类型的人,有的可能对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有的则可能一事无成。气质只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不影响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大小。
2.气质差异与人员的合理安排
(1)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用人。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每项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气质特征。气质特征虽然无好坏,本身也不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大小,但是气质特征确实能决定一个人从事何种工作更适合,更轻松自如。所以要尽量使人的气质特点与工作的特点相互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利于工作。一般情况下,如果工作要求多与人沟通并要作出迅速、灵活的反应,这比较适合多血质的人(营销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如工作具有开拓性、突击性,则胆汁质的人容易胜任;有些工作要求耐心、细致、长久注意,那么,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干起来较合适(会计、统计等)。一些特殊职业对人某一方面的气质特征有特殊要求,如飞行员、运动员、驾驶员、宇航员、刑侦人员等工作责任重大,要求极灵敏的反应,敢于冒险,机智果断,能经受高度的身心紧张等,这种情况下气质特征决定着一个人是否适合这一职业,应该通过心理测定来作为选拔依据。总之,如果组织管理者根据员工的气质特点合理地安排工作,不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员工也能较快地适应工作。此外,若将不同气质类型的员工合理搭配,形成团队、班组气质互补,就可以克服气质的消极影响,发挥气质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2)根据员工不同的气质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培训。不同气质的员工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方式。对挫折、压力、批评、惩罚的容忍接受程度不同,对思想感情的接受程度就不同,所以,做思想教育、做人的转化培养工作的重点就要有所不同。例如,胆汁质的人心直口快,精力旺盛,脾气暴躁,不宜采用激将法,要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待他情绪平稳时再做工作;多血质的人敏捷、机灵、做事缺乏恒心,要时刻提醒和严格要求他们;粘液质的人,冷静、稳重、反应慢,内向,不善交往,要注意多与他们交往,激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抑郁质的人抑郁、内向、孤僻、多疑,要多关心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从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组织管理者只有充分了解员工的气质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培训,帮助员工自觉地克服自己的消极的气质特点,加强责任心,努力工作。
(3)掌握气质测评方法。气质测评主要有问卷法、行为评定法和实验法。问卷法是测量气质的有效方法之一。给被测试者提出一系列已经标准化的问题,然后分析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从中作出气质特征的判断,如斯特里劳的气质量表。行为评定法是指在自然情况下,通过观察、了解,对一个人的气质作出鉴定。例如,教师在日常和学生接触中可以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得是否认真、细致、准时;当他们在工作中受到表扬或批评时,在情绪上的变化特点如何;对已经开始的工作,是否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等。实验法,即在实验室利用一定仪器,排除被试者的兴趣、动机、期望等因素,去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特征,以便更有效地确定人的气质。
有关组织行为学(第二版)的文章
心理学研究与组织行为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所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有许多问题是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共同研究的课题。组织行为学吸取了文化人类学的有关研究成果。组织行为学也需要运用上述学科的这些知识来进一步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
2023-08-02
当社会交换关系达到公平、互惠时,员工会产生对组织正向的态度和行为,如高绩效、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和低的离职意愿等。基于这种观点,社会交换可能成为个人与组织匹配与组织公民行为等员工态度行为之间的中介,而社会交换关系在员工身上主要体现为其对组织的承诺。因此,个人与组织匹配将通过情感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
2023-08-02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1.帮助管理者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人力资源是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首要资源,也是管理中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因素。组织行为学还进一步帮助领导者懂得领导功能、领导类型、领导素质、领导影响力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2023-08-02
它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态度的表达。以上三种成分共同构成了态度。(三)态度的类型一个人可以有几千种态度,但是组织行为学的注意力集中在数量有限的与工作相联系的态度上。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态度;对工作不满意的人可能对工作持消极态度。因此,组织行为学家认为工作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
2023-08-02
组织冲突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往往与管理者采取何种态度和策略有直接关系。企业冲突管理的特殊策略主要有两种:1.正常时期适度促进建设性冲突对功能正常性冲突,管理者要加以利用,而不是消灭它,甚至在过于和谐的组织中,要刻意去促发一些冲突。要求群体为有限资源进行竞争,从而刺激冲突的产生。良好的沟通是激发良性冲突的最好办法。这种新型的组织结构讲求平等、重视沟通,有利于良性冲突的产生,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023-08-02
各种组织,尤其是企业,都要制定其奖酬制度。奖酬制度是奖酬的设立和管理的规范体系。怎样设计合理的奖酬制度以提高组织的单位成本收益率和员工的绩效,是每一个组织都关心的问题。(一)奖酬制度的重要意义奖酬是满足员工生存、安全等多方面需要的主要渠道,因而是激励的基础,奖酬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理想的奖酬制度,首先要建立理想的工资制度。......
2023-08-02
传统型组织结构有直线型结构、职能型结构和直线职能型结构等基本形式,现代型组织结构有矩阵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三维立体型结构等基本形式。直线职能型是目前最广泛的组织结构模型。......
2023-08-02
(一)组织变革的概念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自身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表明,组织变革的核心问题是效率、效益和员工的满意感问题。因此,组织变革应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另一方面,组织变革要有利于改善员工行为。外部环境导致组织变革的动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组织变革的一种外部动力。......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