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装置的换热器需要很高的热效率,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图5-22 纵向导热的影响3.纵向导热对于双层套管式换热器,纵向导热是指沿着换热器长度方向的传热,对于板翅式换热器,则是板与翅片交界处的传热。纵向导热对传热效率是非常不利的。图5-22描述了相对于传热单元数N和纵向传导参数S作为变量时,换热器的效率ε。对于绕管式的换热器,长而细的管路有利于减少纵向热传导。......
2025-09-29
实验室内评定药剂的阻垢缓蚀性能方法有多种,从方法简单、快捷来看,首推静态烧杯实验(也称残余硬度法、碳酸钙沉积实验法),对于不同厂家测定步骤有较大的差别,现举例如下:
1.方法一
在三角瓶中,加入循环水样500mL和一定量的药剂,在60℃的水浴中保持24h,水样经0.2μm滤膜过滤,测定滤液中Ca2+的含量,按下式计算阻垢率:
2.方法二
配制下列两组溶液:
第一组:CaCl22.10g/L;KCl2.04g/L;MgCl2·6H2O 4.97g/L;NaCl26.68g/L。
第二组:Na2CO31.0g/L;KCl2.04g/L;MgCl2·6H2O 4.97g/L;NaCl26.68g/L。
将第一组溶液50mL加入一个烧杯中,然后加入3mL共聚物药剂(1%)水溶液,在第二组50mL溶液加入同样药剂。密封罐子,在70℃中于摇床转动6h,取出试样,过滤后测滤液中Ca2+的浓度,阻垢率表示法同式(9-1)。
3.方法三
配置2~3倍(Ca2+、
)于原水的水样,在80±1℃恒温16h,过滤,测定P碱度、全碱度M、Ca2+、pH,计算阻垢率,阻垢率表示法同式(9-1)。
4.方法四
配制Ca2+浓度150mg/L,
浓度150mg/L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药剂,在室温下保持24h,过滤,滤液分析Ca2+,计算阻垢率。
配置Ca2+浓度120mg/L和
浓度366mg/L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药剂,在80±1℃下恒温16h,过滤,滤液分析Ca2+,计算阻垢率,阻垢率表示法同式(9-1)。
5.方法五
在恒温水浴上,在500mL烧杯中加入400mL水样,并加入相应浓度的阻垢剂,在50℃下连续蒸发24h,此时浓缩倍数约2倍(如确定实验阻垢剂浓度为2mg/L,则开始实验时,加入药剂量为1mg/L),取水样,冷至室温,测定总碱度和总硬度,并按下式计算阻垢率。
式中 η——阻垢率,%
HZ——阻垢剂在某一浓度下能够稳定的碳酸盐硬度值,mmol/L
H0——未加阻垢剂时,同样浓缩后水的碳酸盐硬度值,mmol/L
HT,B——补充水的碳酸盐硬度,mmol/L
N——浓缩倍数
综合上述方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原水水质、实验温度、加热时间、阻垢剂浓度等方面。
在应用静态烧杯实验法时存在问题是:第一,分辨率不高,测得的阻垢率偏高,不易辨别不同水质阻垢剂性能的差异;第二,重现性不够好。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分辨率不高 分辨率不高的问题,可从以下一组实验中看出:取200mLCaCl2溶液(浓度18mmol/L),加入1mol/L的NaHCO34mL(或0.5mol/LNaHCO38mL),再加入0.4mL阻垢剂(浓度为:1mL近似为1mg),使样品中浓度为2mg/L,在60℃水浴上加热10h后,继续在水浴上放置10h,过滤,取滤液测定Ca2+,然后计算阻垢率,测定结果见表9-1。
表9-1 静态烧杯实验结果
从表9-1中的实验结果可看出,各阻垢剂的阻垢率过于接近,据此分辨阻垢剂的阻垢性能是比较困难的。
(2)重现性不好 重现性不好表现在:在相同情况下,实验结果通常有较大的差别。
(三)静态烧杯实验法的改进
1.影响实验效果的四个主要因子
影响实验效果的四个主要因子选择如下:
(1)温度的选取 在多数情况下,电厂循环水温度不超过45℃,因此选取以下三个水平:45℃、60℃和80℃。其中45℃接近现场温度。而60℃和80℃则是考虑到强化实验,为缩短实验时间而选取的两个温度。
(2)水质条件的选取 为了得到重现性较好而便于比较的测试结果,实验采用配制水样。
电厂循环冷却水运行条件下,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水垢,阻垢剂对CaCO3的阻垢效果是考察的重要指标,因而在配制水样时,仅加入Ca2+、Mg2+、Cl-、
、
。
配制水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根据现场状况配制的模拟循环水,二是实验室所用的高碱、高硬水。根据强化实验的要求,我们采用高碱、高硬水,因为这种强化介质可缩短测试时间,提高结果分辨率。
根据资料,选取以下两组配制的水质进行对比:
第一组:CaCl25.4mmol/L,MgSO41.8mmol/L,NaHCO320mmol/L(水质1)。
第二组:CaCl210mmol/L,MgSO43mmol/L,NaHCO310mmol/L(水质2)。
同为高碱、高硬水的情况下,第一种水质中硬度小于碱度,第二种水质中硬度高于碱度。
(3)阻垢剂浓度的选取 冷却水系统中添加阻垢剂的浓度一般为2~3mg/L,为了确定烧杯实验中的添加浓度,进行了下列实验。
配制水样为CaCl25.4mmol/L,MgSO41.8mmol/L,NaHCO320mmol/L,取配制水300mL加入磨口三角瓶中,加入不同种类及剂量的阻垢剂,60℃水浴中保持10h,过滤,测定滤液中的Ca2+含量(同时进行空白实验)。利用式(9-1)计算阻垢率,实验结果见表9-2。
表9-2 阻垢剂浓度选取实验结果
不同剂量的阻垢剂与阻垢率关系如图9-1所示。
图9-1 阻垢剂浓度与阻垢率关系曲线
从图9-1可以看出,阻垢率随阻垢剂浓度的增长而增长,此外,当阻垢剂浓度在1.0~2.0mg/L时,各种磷系阻垢剂的阻垢能力相差较显著,即在此浓度区域内,各阻垢剂测定结果差值较大,有利于评价药剂的优劣。
因此,阻垢剂浓度值在1.0~2.0mg/L范围内选取,选取1mg/L、1.5mg/L和2mg/L。
(4)加热时间选取 缩短加热时间可达到快速实验的目的。改进前加热时间有10h、12h、24h等。改进后的实验加热时间选取6h、10h和24h。
综上所述,对影响阻垢剂效果的四个主要因子及水平见表9-3。
表9-3 静态烧杯实验方法改进后的因子及其水平表
2.改进后的静态烧杯正交实验设计
静态烧杯实验的四个因子和水平选定后,可以设计一正交实验对阻垢剂的效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实验共有四个因子,其中三个因子具有三个水平,一个因子为两水平,即2×33形式。根据正交实验法,可以选用L9(34)型正交表来拟定实验方案。正交表见表9-4。
表9-4 改进后的正交实验表
根据表9-4所示的实验方案,共需进行9次实验。
3.改进后的静态烧杯正交实验
药品:无水氯化钙、硫酸镁、碳酸氢钠。
阻垢剂:ATMP、HEDP、三聚磷酸钠、聚丙烯酸。(https://www.chuimin.cn)
实验步骤如下:
(1)分别配制CaCl2浓度为5.4mmol/L、MgSO4浓度为1.8mmol/L、NaHCO3浓度为20mmol/L,以及CaCl2浓度为10mmol/L、MgSO4浓度为3mmol/L、NaHCO3浓度为10mmol/L的水样,不调pH或用0.01NaHCO3将pH调至8.5。
准备5只磨口三角瓶,分别加入配制水样300mL,在其中4只内依此加入不同阻垢剂2mg/L。加药顺序为:先加阻垢剂,用除盐水稀释后,再加CaCl2,再稀释后,加入MgSO4,最后加入NaHCO3。剩余一只用来作空白实验。
将5只磨口瓶置于水浴锅中,在45℃下保持12h;加热完毕后,再放置12h。
(2)实验完毕后,取出水样,用定量滤纸或0.4μm滤膜过滤,并测定滤液中的Ca2+含量。
(3)计算公式 利用式(9-1)计算阻垢率。
4.改进后的静态烧杯正交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9-5。
表9-5 改进后的静态烧杯正交实验结果
从表9-5中可见,多数实验中磷系阻垢剂与聚羧酸类阻垢剂的阻垢效果相差较大,这与实际情况相符。但也有个别实验,磷系药剂阻垢率反而低于聚羧酸类药剂阻垢率。
5.最佳实验参数的选取
磷系药剂中,有的结果比较容易辨别阻垢剂的优劣,有的结果则无法分辨,这些都是实验操作条件不同而造成的。
为此,采用评分办法来选定最佳实验参数条件。
(1)评分以前,先计算出每次实验中磷系三种阻垢剂阻垢率的差值平方和,表示三种药剂阻垢能力的差异,计算公式为:
式中 Q——差值平方和
X——阻垢率
——三种阻垢剂阻垢率的平均值
(2)对表9-5中的数据进行评分:
Q=0者得零分;
0<Q<100者得1分;
100≤Q<500者得2分;
500≤Q<1000者得3分;
1000≤Q<2000者得4分;
Q≥2000者得5分。
(3)ATMP和HEDP之间阻垢率相等,无法分辨者,扣1分。
(4)实验测得三聚磷酸钠阻垢率小于聚丙烯酸者,扣2分。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表9-5进行打分,归纳计算得出表9-6。
表9-6 改进后的静态烧杯实验结果计算表
其中,K为各因子一定水平下的指标总和。
例如,A(温度)因子共有三个水平(45℃,60℃,80℃),根据这三个水平可把实验分为三批,相对于第一水平(45℃即A1)三个实验得分总和即为K1(K1等于4.0),相对于A2三个实验指标总和K2为3.0。同理,其余三个因子也如此进行计算。
k为各指标的平均值,此实验中k=K/3。例如,k1=K1/3等。
而k之间的极差(即k1,k2,k3中最大与最小之差)称为R,R值反映了因子所选水平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R值越大,表明因子所选水平对指标影响越大。
比较表9-6中R值,可得出RB>RA>RC=RD,反映了因子主次关系为:B→A→C、D,对于主要因子,由于对实验结果影响大,应将其控制在得分最高水平上。
根据k值大小,可得出B3、A2、C1、D3为最好水平,即温度为80℃,水质条件CaCl210mmol/L,MgSO43mmol/L,NaHCO310mmol/L,阻垢剂浓度2mg/L及加热时间10h是最佳实验条件。因子指标如图9-2所示。
从实验得知,D因子为次要因子,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为了提高实验速度,选取加热6h作为实验条件。因此,最终选取的工艺条件为:B3A2C1D2。
图9-2 因子指标图
6.最佳实验参数下的再次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在最终选取的工艺条件下再次进行了实验。结果见表9-7。
表9-7 最佳实验参数下的再次实验结果
从表9-7可看出,数据间分辨程度较高,且实验时间较短,可作为较优实验条件。
7.重现性实验
实验方法的重现性是评价该方法可靠性的依据之一。用所选实验条件重复进行了几组实验,结果见表9-8。
表9-8 重现性实验
续表
表9-8的数据说明实验重现性良好。
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较优实验条件 原水组分CaCl210mmol/L,MgSO43mmol/L,NaHCO310mmol/L,阻垢剂加入量2mg/L,在80℃水浴中加热6h(也可以在60℃水浴中加热8h)。
(2)加药顺序 先加阻垢剂,用除盐水稀释后,再加CaCl2,摇匀,加入MgSO4,最后加入NaHCO3。
在确定了较优实验参数之后,为了验证实验方法的分辨率,进行了一次ATMP和三聚磷酸钠按不同比例复配的阻垢实验,复配药剂的实验结果见表9-9。
表9-9 复配药剂的实验结果
表9-9数据表明,优选条件下的实验较大改善了实验中测定结果分辨率低的现象,证明了优选条件的可行性。
应当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水质,不同阻垢剂的阻垢效果是不同的,表9-10列出不同水质下静态烧杯阻垢实验的结果。
表9-10 不同水质下静态烧杯阻垢实验结果
由表9-10可以看出,在模拟负硬水、模拟暂硬水和模拟永硬水等不同水质下,同一种药剂的阻垢效果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其中复配药剂1对模拟负硬水的阻垢率仅有4%,对模拟永硬水的阻垢率达到79%。其他阻垢剂也有类似情况。
可以说,水质条件改变时,必须根据水质条件改变药剂配方,进行实验室内的模拟阻垢实验,在取得较好的阻垢效果基础上,方可实际应用。一般在模拟永硬水情况下,对于复配药剂,希望其阻垢率大于98%。
相关文章
LNG装置的换热器需要很高的热效率,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图5-22 纵向导热的影响3.纵向导热对于双层套管式换热器,纵向导热是指沿着换热器长度方向的传热,对于板翅式换热器,则是板与翅片交界处的传热。纵向导热对传热效率是非常不利的。图5-22描述了相对于传热单元数N和纵向传导参数S作为变量时,换热器的效率ε。对于绕管式的换热器,长而细的管路有利于减少纵向热传导。......
2025-09-29
为了进一步掌握某型火箭炮软件产品的质量状况,通过静态测试尽早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对软件产品进行完善和修订达到提升软件产品质量的目的。以某火箭炮软件代码静态测试的实际应用,证明这种方法的实施能够达到提升软件产品质量的效果。......
2025-09-29
按图 2.3.1 连接实验电路,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将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A、B 与地短接,接通±12 V 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 Uo,调节调零电位器RP,使 Uo=0。零点调好以后,用直流电压表测量T1、T2管各电极电位及射极电阻 RE两端电压 URE,记入表 2.3.1。重复步骤2和步骤3,将测量值记入表 2.3.2 中。......
2025-09-29
图4-16 变频器与电源再生变频器组合时的连接电路图4-17 回馈电网制动原理图回馈制动技术性能及特点回馈制动技术性能见表4-5。目前,深圳佳能电子公司采用加拿大技术,已开始专门从事变频制动装置的制造和应用,还有深圳英腾电气有限公司,也生产能耗制动及回馈制动产品。在以下行业的设备上,使用回馈制更为迫切:1)制药厂内葡萄糖结晶用的高速分离机。......
2025-09-29
当被测电路中的电流很大,而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时,可以采用配电流互感器的方法进行测量。单相有功电能表测量接线的要求:1)接线前,检查电能表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负载相适应。电能表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电源电压,额定电流不应小于负载电流。......
2025-09-29
观点4:目前的防水加脂剂是建立在铬鞣革基础上的,白湿皮的结合活性有限。白湿皮最好不要做防水革,批次之间防水效果差异很大。如果想做无铬鞣的防水革,选用聚合物防水剂,基本成功率在50%。对于masser测试合格但静态防水不过关,水会渗入鞋内的情况,鞋厂也会有相应的要求,这个问题在防水革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动态防水合格并不能说明皮革的横截面是否静态防水。观点1:防水革制作要求很苛刻,包括......
2025-09-29
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人才定位、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有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过于追求热门,追逐社会热点,造成一些传统的工科专业备受冷落,在这种形势下,工科专业的工程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近年来,经济、金融、管理、新闻出版类人才受到社会欢迎,收入高、工作环境优越,使得学生盲目追逐这些热门专业,而对工科专业兴趣下降。工程师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对高校工科专业的教育教学运行与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