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工作压力对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其损害

工作压力对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其损害

【摘要】:但是,由于压力影响生产力和组织效率,我们对工作压力的关心主要集中于其不良影响。(一)压力对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压力主要在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三个领域中发生影响。过劳死的发生是由于长时间工作导致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比如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缺乏锻炼、失眠,这些引起了体重增加,连同有压力的工作环境,损伤了心脏血管系统,导致了中风和心脏病发作。

正如前面提到的,所有形式的压力,包括工作中的压力和生活中的压力,既可能有不良影响也可能有有益影响。但是,由于压力影响生产力和组织效率,我们对工作压力的关心主要集中于其不良影响。美国压力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of Stress)估计美国在与压力有关的医疗问题和失去的生产力方面的经济花费每年为3000亿美元。

(一)压力对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压力主要在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三个领域中发生影响。

1.压力对生理的影响

压力对身体健康有很大不利影响。首先,工作压力使人时常感到身体不适,经受工作压力的人易患头痛、胃病、背痛和胸痛等。其次,工作压力是诱发大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重压下,人们更能感到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困难、血压随着压力而增加,胆固醇量也会增加,所有这些因素使得人更易患上冠心病。研究表明,长期承受压力的人更易遭受重大疾病侵扰,是溃疡、关节炎、吸毒、酗酒及心脏病的诱因。一些研究成果表明,承受较高压力的管理人员得心脏病的可能性是常人的两倍,遭受第二次心脏病打击的可能性是常人的五倍,得致命心脏病的可能性是经受较低压力管理人员的两倍。以上的证据清楚说明,工作压力影响人的寿命这个结论并不令人惊奇。还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工作压力能缩短人的寿命,工作压力不仅使人易染重病,而且直接引起致命的疾病。不仅如此,与压力相关的疾病还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

2.压力对心理的影响

压力对心理的影响就像对身体的影响。在重压之下,人们容易产生愤怒、焦虑、抑郁、较低的自尊、较差的智力功能(包括不能集中注意力和不能作决定)、紧张、易怒、愤恨监督、不满意工作等消极情绪

个体若是受了挫折,如期望得到提升却错过了机会,个体会因此精神颓丧,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甚至人际关系。他可能怀疑上级对他不公平或同事暗中陷害他。长此以往,后果将十分严重,极大影响个体的健康以及组织生产率

3.压力对行为的影响

在压力状况下表现出来的直接行为包括工作绩效低、缺勤、较高的事故率、较高的离职率、酗酒和滥用药物、行为冲动以及沟通困难等。压力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一些观察和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强烈压力状态时,会拖延或回避作出决策,常常忽视重要的信息,而且不愿收集有助于作出更好决策的新信息,在面临许多备选方案时犹豫不决,结果是决策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产生失误。

(二)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在压力和绩效的关系中,压力的不良作用和有益影响是最明显的。图5-2描述了压力—绩效的一般关系。任何工作都存在从低到高的压力情况。压力水平低时,员工可能没有足够的唤醒水平、挑战性和积极性或没有尽最大努力去作业。如曲线所示,低压力水平的增加会促进绩效水平,到了某一点即最适合的压力水平时,绩效水平会达到最高点。而一旦超过这一点,绩效水平开始降低。当压力水平过高时,员工唤醒水平太高或太具有威胁感,员工的绩效水平降到最低。

管理者通常都想知道自己和下属最适合的压力限度在何处。然而,这个问题的精确定位又很难。因为压力—绩效曲线随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任务而不同。在一个特定任务上,对某一个员工太大的压力,可能对另一个员工正好或太少。如作为收款员的张三和李四,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相似的情形:排长龙的顾客、顾客对售价高的埋怨、收银机的不断出错等,这些事情都难不倒张三,因为他很喜欢接触人。而对李四而言,这一切都难以忍受,他不断出现计算错误,继而与顾客争辩,他觉得精神紧张,最后要求调动工作。此例中,这两位员工就体现出不同的压力限度。另外,对一特定个体而言,可能在某任务最恰当的压力却在另外的任务作业效果方面显得太少或太多。

图5-2 压力与绩效的关系

管理者在实践中应注意通过增加任务的挑战性或工作扩大化、丰富化等方式使员工处于一定的压力水平之下,但更重要的是不要使员工的压力过大。在美国,研究表明,许多组织虽然通过裁员降低了直接劳动消耗,但是由于幸存下来的员工因裁员产生了过多的压力,而且士气低落,造成了生产率的降低,从而抵消了因裁员而节省的成本消耗。

总之,高度的压力影响员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导致低绩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过度的压力。

知识卡片5-4

日本的超负荷工作死亡

Yoichi Kawanoto每天正常工作时间为8 小时,然后再待上无薪的6小时,而这位52岁的日本南方神户一家机械公司的经理仍然感到有必要在周六和假日里工作。一天,他写了一张便条,“超时工作没有报酬或者没有足够的报酬,不得不延时下班”,可能是怕让同事认出,便条是用英文写的。“他死于心脏病发作,毫无征兆,”Yoichi Kawanoto去世一周以后他的妻子回忆道,“是长时间的工作害了他”。

Yoichi Kawanoto是一个过劳死(死于超负荷工作)的受害者。日本近年来出现了有政府记录的317起过劳死案件,超过前期记录的两倍。但是专家指出,日本的过劳死数量可能已经接近10000,并且有1000000名白领处于过劳死的危险之中。根据日本政府的资料,员工每个月超时工作80个小时以上,过劳死的风险明显提高,目前有超过20%的日本男员工高于这个超时标准。

过劳死的发生是由于长时间工作导致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比如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缺乏锻炼、失眠,这些引起了体重增加,连同有压力的工作环境,损伤了心脏血管系统,导致了中风和心脏病发作。长时间工作同样也导致了抑郁症,它会引发自杀,而自杀正是过劳死的一种形式。

过劳死是20世纪70年代进入公众视野的,当时日本经济一片繁荣,而如今日本经济的不景气使情况变得更糟。公司解聘一部分员工并把留下的工作加给剩下来的员工,绩效导向的预期取代了以往的终身聘用,加大了员工的压力,使工作时间延长。许多人把过劳死归咎于日本传统的武士精神,这种精神把长时间工作视作忠诚企业、个性坚忍的标志,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看成是一种美德。为了战胜过劳死,日本政府发动了一场广告攻略,鼓励人们拨打“过劳死热线”,接受匿名帮助。过劳死受害者家属也采取了行动,诉讼雇主对员工缺乏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