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管理者喜欢唱红脸,认为温和的红脸能够拉近和员工之间的距离,进而能更好地管理公司。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做到:在下属不触及原则底线时唱红脸,当对方越界时则马上改唱白脸。然而,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众人对Alice的看法。在这里,Alice眼中所谓的原则,就是公司的纪律,只要下属没有触犯公司纪律,Alice就一直保持着唱红脸的形象,一旦发现有人触犯了公司纪律,则立马转唱白脸,对触犯纪律的下属毫不留情。......
2025-09-29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集众人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所向无敌。那么,为什么谚语中要说三个“皮匠”,而不是木匠、铁匠、瓦匠呢?据可靠资料介绍,“皮匠”属于讹传,其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裨将”,即副将之意,指那些冲在战场一线的将领。
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对“草船借箭”这则故事印象深刻。当时,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要求诸葛亮务必在十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诸葛亮算定几日之后必有大雾,于是向鲁肃借了20只草船驶向曹操大营,曹操担心船上有埋伏,令众人以乱箭射之。等到日高雾散之时,诸葛亮让人收船返回。此时,曹操知道自己上当,派人急追,但由于诸葛亮的船轻,曹操追之不得。如此一来,诸葛亮不仅轻松获得10万支箭,同时也成功应对了周瑜对自己的暗算。
读完草船借箭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对葛亮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很多人却不清楚“草船借箭”故事中的某些细节详情。据说,当诸葛亮想出“草船借箭”计谋之后,便选准时机,命令三个随从部下在20艘船的两边插上草靶子,然后再以布幔掩盖。当随从按照吩咐布置完毕后,发现这样做会被曹军看出破绽。此时,三个随从想出妙计,但并没有把这种想法直接告诉诸葛亮,而是说等明天安排好之后带领军师看个究竟。第二天,诸葛亮亲自观望,只见每条船的船头上都站着数个稻草人,而且每个草人都身穿皮衣,头戴皮帽。如此逼真装扮,肯定会让曹军上当。从此故事中不难看出,一人智谋难敌三人智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自此之后,民间就开始流传有“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这一谚语,即三个在一线行军打仗的裨将,如果能够把他们的经验、智慧集中起来,有时比远在帐中指挥的军师的计策更有效。在众人传说中,“裨将”被讹传为“皮匠”,于是才有了现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说法。
由此看来,当我们做一件事或推行一个决策时,最好不要独断专行,而要善于集中众人的智慧。为什么会有如此观点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同,人生经历各异,所以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即使是最聪明的人,思维也是存在局限的。然而,如果我们把众人的智慧集中到一起,进行优势互补,将会做出一个科学、合理、准确的决策。所以我们认为,善于集众人智慧者才能成大事。关于“集众人智慧成大事”这一观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一堂课证明了此观点的正确性。
有位教授问台下的学生:“假如在你们面前有一个杯子,但是这个杯子的底部有一个洞,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把它给补好?补好这个杯子的报酬是奖励100美元。”由于课堂上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教授分别让日本、中国、德国、美国各一名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最后,教授听到的答案如下:
日本留学生说:“我会找一种适合的材料把漏洞堵起来,并且保证这个杯子不会漏水!”
中国留学生说:“我会找一个一模一样的杯子来代替这只杯子,这样既省事又简便!”
德国留学生说:“我会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把这个杯子焊起来,保证它与没有破损前一模一样!”
最后,美国留学生说:“我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我可以从100美元的奖金中拿出一半,来个有酬征集修补杯子的最佳方法。这样一来,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杯子修好!”(https://www.chuimin.cn)
等答完问题之后,教授把这四个学生的名字都记了下来。因为教授想做一个实验,看这四个学生十年之后都分别在做什么。
十年之后,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都在做着最不起眼的工作;德国学生成了一名著名的工程师;而那位美国学生正是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先生。
十年之前,教授最看好的是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认为他们的方法最经济、实惠,而且方便、可行;最不看好的就是美国学生,认为这个美国学生也太没有自我主张了。然而,十年之后,教授最不看好的美国学生,竟然是四个留学生中最优秀的人。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史蒂夫·鲍尔默的方法的确是最高明的。也许,这一方法将让他失去100美元奖金中的一半,但他却可以用这50美元换来无数个答案,然后集思广益,从众多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由于史蒂夫·鲍尔默在寻找答案时,集中了众人的智慧,所以他的方法往往是最高明、最有效的。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做重要决策时,一定要善于集思广益,切不可独断专行,唯我独尊。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呢?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冷静思考,不盲目下定论。俗话说:“冲动是魔鬼。”在做决策的时候,如果管理者对一件事情还没有进行全面了解就匆忙做决定,十有八九这一决定是错误的。
第二,不唯我独尊。管理者是企业的主人,大都有“唯我独尊”的毛病。一旦有人提出不一样的建议,就会认为下属在挑战他的权威,于是勃然大怒。下属为不给自己找麻烦,无论领导做什么决策,他们都举双手赞成,不敢说半个“不”字。如此一来,公司将日趋走向衰败之路。
第三,借脑生智,集思广益。作为现代管理者,要想让企业顺利发展,就一定要组建自己的“智囊团”,成员可以是内部成员,也可以是外部的专家人士。总之,我们可以借助众人之智,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相关文章
有的管理者喜欢唱红脸,认为温和的红脸能够拉近和员工之间的距离,进而能更好地管理公司。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做到:在下属不触及原则底线时唱红脸,当对方越界时则马上改唱白脸。然而,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众人对Alice的看法。在这里,Alice眼中所谓的原则,就是公司的纪律,只要下属没有触犯公司纪律,Alice就一直保持着唱红脸的形象,一旦发现有人触犯了公司纪律,则立马转唱白脸,对触犯纪律的下属毫不留情。......
2025-09-29
一周之后,曹俊以白洁工作能力不达标为理由,果断辞退了她。尤其对于那些平时就不遵守公司制度的“刺头”员工,管理者更不应该纵容,而是要做到不惧险恶、撕破脸皮,从而以这种“无情”的手段来维护整个企业的利益。......
2025-09-29
比如,中国人常说的“熟人好办事”“不看僧面看佛面”等口头禅,都充分证明了中国人“对人不对事”的做事风格。“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理念,用红白脸管理艺术来理解则是:对人唱红脸,对事唱白脸。在这一点上,百度公司做得恰到好处,当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他们懂得对事唱白脸,而对人则坚持唱红脸。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对事不对人,是每一名管理者都应掌握的管理技巧。......
2025-09-29
不管是白脸唱完唱红脸,还是红脸唱完唱白脸,转换的时候要有一个时间差,会不会利用时间差体现出管理水平的高低。由此不难看出,在这场谈判里,红脸和白脸相互转换的时机是决胜的关键,也就是说,白脸和红脸之间留的时间差要恰到好处。另外需提醒的是,两个角色出场的时间差要把握精准,中间间隔的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2025-09-29
然而,一个人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就一定要精通“变脸”之道。只有那些把红白脸集于一脸,该唱红脸时唱红脸、该唱白脸时唱白脸的人,才是一个真正高明的管理者。总之,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精通“变脸”魔法,懂得在该唱红脸时唱红脸,在该唱白脸时唱白脸。......
2025-09-29
从表面来看,陈炜对自己人唱白脸、对外人唱红脸的行为,确实令人匪夷所思,甚至认为他是一个缺少胆量的懦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把周围的人划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安全范围内的人,即自己人;而另一种则是安全范围之外的人,即外人。而对于自己管辖范围外的顾客,肖帆只能用唱红脸的方式来“讨好”对方。......
2025-09-29
难道所有唱红脸的领导都是心善之人,所有唱白脸的领导都是恶人吗?其实,很多时候红脸之人未必就是善人,而白脸之人也未必就是恶人。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从上司的言语上来判断这个人的好坏,要知道那个笑容可掬总是唱红脸的上司未必就是真善人,而那个每天板着脸不苟言笑的上司也未必是真恶人。在管理工作中,他总是以红脸的角色示人,与下属们打成一片。......
2025-09-29
如果把孟子的这句话与红白脸管理法的运用结合起来,就是说一个人在该唱红脸时要唱红脸,在该唱白脸时要唱白脸。如果在不该唱红脸的时候唱了红脸,反而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使自己变得廉价起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管理者在不适当的场合唱了红脸,不但不能赢得下属的好感和尊敬,反而会使自己失去领导者的气场与魄力。领导对下属唱红脸并没有错,但要保持一定的限度,做到该唱红脸时唱红脸,该唱白脸时唱白脸。......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