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从“地理交通环境及古代道路”、“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等层面进行分析商至秦古车的使用背景;从“手工业发展概况”“木材、金属加工”“马匹驯养”等技术基础层面探讨商至秦古车的设计背景。针对研究载体本身的研究:第4章研究了商至秦独辀马车部件、结构原理、类型及其发展历程、演进逻辑等,主要是从求“真”的角度对商至秦独辀车的“物理结构”进行研究。......
2025-09-29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三材既具,巧者和之”[121],是中国传统“和合”思想在商至秦古车设计制作中的典型体现。“和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是指不同元素之间的平等和谐共处,“合”是指不同元素之间的融会贯通。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易经》和字有和谐、和善之意,《国语·郑语》较早提出“和合”范畴,“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122]。意指五教的和合,会使百姓安身立命。孔子在继承《左传》《国语》的和同思想的基础上,强调“礼”的重要性,强调个体在自觉遵循“礼”的过程中,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这使得孔子以“和”为美的思想具有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老子的和合思想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诠释:一是守静不争的人之和;二是具有整一性与阴阳调和性的道之和;三是体道向天的自然之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认为道因蕴涵着“阴阳”而生成万物,万物亦都包含“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互相作用而形成和。
“和合”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和意指,对于造物而言,和合是设计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表达模式。中国传统造物以“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等哲学思想为根基,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自然、社会、人际整体和谐发展。《周易·系辞下》亦曰:“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112],强调三者“兼”有,天地、人和物的整体和谐是千年一贯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念。《考工记》亦十分强调造物的和谐原则,文中多次出现“和”“合”概念,认为和谐是古代造物的首要思想,造物要准确适度,既无过也无不及。《考工记》蕴含的和合思想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中庸思想在造物上的体现,而是古代能工巧匠在长期的造物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造物规律。如《考工记》记载古代车轮的制造,除了“三材既具”,最关键的还需要有巧工进行组合安装起来,即“巧者和之”。再如《考工记》强调造物除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121]四原则,关键还要“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强调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也曾提出造物“四因说”,但是亚氏认为造物四因之中“质料因”和“形式因”是主要因素,又以其中的“形式因”起决定作用,并相对忽视“质料因”,认为质料仅仅是自然界的一种潜能,只有经过发展有了形式才达到现实,亚氏把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对造物各种因素之间的“和合”关系认识相对不足[192]。(https://www.chuimin.cn)
“物”作为联系“人”和“环境”的物质媒介,是体现“和合”思想的重要载体。《考工记》记载:“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121],先民“象天法地”的造车理念既是尚象思维的体现,同时也是“人”“车”“自然”相互“和合”的典型表达方式。《考工记·辀人为辀》曰:“辀深则折,浅则负。辀注则利准,利准则久,和则安。辀欲弧而无折,经而不绝。进则与马谋,退则与人谋。终日驰骋,左不楗;行数千里,马不契需;终岁御,衣衽不敝,为辀之和也”[121]。即曲辀的设计应顺木理弯曲适度而无折痕,这样才能配合人、马进退自如。马儿行驶数千里,也不会伤蹄怯行;御者终年驾车驰骋,也不会磨破衣裳,充分反映了“人”与“物”和谐统一的“和合”思想,体现出我国古代社会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性化”设计风格。古代器物设计的和合思想还通过“阴阳平衡”体现出来,“阴”和“阳”是事物的两个方面,阴与阳的共存与转化最终是为了达成二者的和谐。古代器物的选材、造型以及结构设计等都讲究阴阳平衡,和谐一致,如前文提到的制作车毂的材料要“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从而实现阴阳平衡。“和合”思想在器物上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为器物“文质”和谐,注重器物形体及装饰和其功能效应的有机统一。商至秦古车设计制作中的文质得当、中和之美也是“和合思想”的重要体现。礼仪用车主要体现“等级关系”的“礼”,所以其形式设计及装饰十分贴合“礼”的功能意指;而运输车则很少用装饰元素,注重实用功能。
相关文章
分别从“地理交通环境及古代道路”、“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等层面进行分析商至秦古车的使用背景;从“手工业发展概况”“木材、金属加工”“马匹驯养”等技术基础层面探讨商至秦古车的设计背景。针对研究载体本身的研究:第4章研究了商至秦独辀马车部件、结构原理、类型及其发展历程、演进逻辑等,主要是从求“真”的角度对商至秦独辀车的“物理结构”进行研究。......
2025-09-29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车遗存也比较多,出土地点多在河南辉县、洛阳、山东临淄、湖北江陵以及河北邯郸等地,但是由于部分车马坑采用拆车葬的埋葬方式,所以古车遗存比较凌乱。由于春秋战国时期车战成为战争的主体形式,所以战车的数量大增,许多墓葬都有车马陪葬坑。春秋战国古车比起商周古车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春秋战国古车轨距呈现逐渐减小趋势,不仅车轴变短,车軎长度亦减短,并出现了用于保护辖尾的辖座。......
2025-09-29
1.2.1.1商至秦造物古籍文献研究从大的文化背景研究看,“重道轻器”的传统思想对器物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致使长期以来文人士子不重视“器”,将从事器物制造视为“末业”“小道”,君子不为。......
2025-09-29
商至秦独辀马车的装饰手法主要是髹漆、彩绘以及在金属加固件上雕刻图案。商至秦独辀马车髹漆不仅使古车车体颜色更加丰富亮丽,而且还可以保护古车部件不受潮湿腐蚀侵害。图5.16秦始皇陵铜车上的纹饰图案图片来源:胡伟峰摄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车体金属加固件上雕刻图案也是商至秦独辀马车的一个重要装饰手法。......
2025-09-29
车轮由毂、辐、牙三个部件组成,毂是受力非常集中的部件,对材料要求很高。图5.15烘烤木材的阴面示意图图片来源:胡伟峰摄于淄博古车博物馆辐是支撑重量的承力部件,所以选用性质比较硬的槐木或檀木制作。车轴是古车中重要的承重、受摩擦部件,其要求材料坚硬、耐磨,故先民选用檀木、枣木、梨木等硬木制作车轴。商至秦古车的金属部件多数是起加固和降低部件摩擦损伤的作用,通常采用青铜制成。......
2025-09-29
系统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组成整体的意思。系统的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其中,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和联接关系;功能则是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规定性。系统论认为一件产品、机器和一座建筑都是一个系统。......
2025-09-29
郑若葵等从中西古车的式样形制方面进行比对研究,发现中国古车和西方古车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中国古文献关于中国古车创始人的记载也为本土起源说提供佐证。......
2025-09-29
不可否认,西方现代设计实践和理论方法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诞生,刺激了中国设计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其实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老子提出的“少则多,多则惑”[4]的哲理有着某种思想巧合。本文对中国古车设计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设计理论体系,甚至对改变我国设计理论单方面输入的现状有所帮助。......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