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商至秦造物古籍文献研究从大的文化背景研究看,“重道轻器”的传统思想对器物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致使长期以来文人士子不重视“器”,将从事器物制造视为“末业”“小道”,君子不为。......
2025-09-29
远古时期人们为避自然之不利,学会使用木结构建造家园,《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143]。河姆渡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榫卯连接方式,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掘出的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印。春秋战国时期,细木工艺逐渐形成系统的工艺技术,在长沙地区发掘出了很多战国时期的木棺椁和随葬木器,对这些木器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一时期的木工工艺已有以下特点:已经使用了捆缚连接、榫连接、胶合连接、金属件连接四种连接方法,还使用了多种动物胶[84]。先秦科技典籍《考工记》介绍了几种粘接效果最好的动物胶及其颜色,“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121],表明该时期已经对动物胶的性质有较多的掌握。战国时期已发明了14类榫连接结构,每一类还可进一步分为若干种。其中直榫、鸠尾榫、圆榫是最基本的榫连接结构(见图3.3),其他结构都可以认为是由这3类结构发展变化而成的(见图3.4)。
图3.3 榫连接的三种基本类型:a)直榫 b)鸠尾榫 c)圆榫
图片来源:林寿晋. 战国细木工榫接合工艺研究.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1
(https://www.chuimin.cn)
图3.4 发展变化的榫连接结构:a)蝶接 b)宽槽结合榫 c)切斜加半直榫
图片来源:林寿晋. 战国细木工榫接合工艺研究.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1
除了利用金属工具“斧、刀、锯、凿、锤”等对木材进行劈砍、切割、钻孔、研磨等以改变木材形状的冷加工方法外,木材还有热加工方法,即用火烘烤以改变木材塑性、形状、硬度和强度的方法。常规状态下,木材的塑性变形非常有限,木材在顺着纹理拉伸断裂时几乎不显塑性,这也使其在常规状态下显示出了很强的抗变形性能。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增加木材的塑性,以使其变形成为所需要的形状,例如制作车辀、车轮、弓干等器物时。为了实现木材的塑性变形,古人采用煣木技术—即利用火熏烤木材使其变形的方法。《荀子·劝学》记载:“木直中绳,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煣使之然也”[127]。描述的正是煣木技术使木材产生弯曲变形的方法,在火煣的过程中还利用了一种叫做“檃栝”的定型工具,正如《荀子·大略篇》所记载:“乘舆之轮,太山之木也,示诸檃栝,三月五月,为帱菜,敝而不反其常”[127]。
成熟的木材加工工艺为商至秦独辀马车的制造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持,古车的车舆、车轴、车辀等都是涉及木材加工的工艺技术典范。
相关文章
1.2.1.1商至秦造物古籍文献研究从大的文化背景研究看,“重道轻器”的传统思想对器物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致使长期以来文人士子不重视“器”,将从事器物制造视为“末业”“小道”,君子不为。......
2025-09-29
分别从“地理交通环境及古代道路”、“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等层面进行分析商至秦古车的使用背景;从“手工业发展概况”“木材、金属加工”“马匹驯养”等技术基础层面探讨商至秦古车的设计背景。针对研究载体本身的研究:第4章研究了商至秦独辀马车部件、结构原理、类型及其发展历程、演进逻辑等,主要是从求“真”的角度对商至秦独辀车的“物理结构”进行研究。......
2025-09-29
孙机提出的中国古代车制发展三个阶段说,为中国古车本土起源说提供了很有力的证据,在系驾法方面也有较深入的研究。1980年随着秦陵铜马车的发掘,对于中国古车制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高潮时期,发掘报告和研究文献不断涌现。......
2025-09-29
“引重致远”一事和其他相关因素或条件是密切联系的,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应该将相关因素做全面的分析调研。将“古车”放在“引重致远”一事的目标系统中,系统考察相关因素,从而避免孤立地研究“物”。图2.3以引重致远建立事理研究目标系统图2.3以引重致远建立事理研究目标系统图2.3以引重致远建立事理研究目标系统......
2025-09-29
系统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组成整体的意思。系统的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其中,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和联接关系;功能则是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规定性。系统论认为一件产品、机器和一座建筑都是一个系统。......
2025-09-29
人工物与自然物和谐相生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人工物的物理结构强调“物质”性,指人工物的物理呈现状态及其机构原理、运动关系等。图2.1人为事物属性框架示意图作为物理对象的人工物通过形制、结构、材料工艺、装饰等呈现,而作为意向对象的人工物则通过其价值观念、形式意味、设计法则等进行描述。......
2025-09-29
不可否认,西方现代设计实践和理论方法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诞生,刺激了中国设计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其实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老子提出的“少则多,多则惑”[4]的哲理有着某种思想巧合。本文对中国古车设计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设计理论体系,甚至对改变我国设计理论单方面输入的现状有所帮助。......
2025-09-29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中的二重证据分别指“纸上之材料”和“地下之材料”。“二重证据法”就是以已有的纸上之材料,解释新发现的地下之材料;又以新发现的地下之材料,印证纸上的材料,两重证据互为表里,互相印证。“二重证据法”被广泛应用于古史研究、考古学等领域,在设计研究领域的应用还较少。本文采用实物考证和文献研究“二重证据”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古车的设计思想进行研究。图1.1中国古代车马坑遗址考察路线图......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