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至春秋时,苏北的西北部曾长期属于宋国风俗,东北部则属于鲁风莒俗。宋国作为商人后裔,是最能体现殷商风俗的国度。后来宋人叔梁纥之子孔子成为春秋时仁政的大力宣传和推行者,应该与宋地的仁义风俗有关。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宋君对仁义风俗的固守和信仰,在春秋动荡的岁月里成为一座仁义的灯塔。宋国人民不仅对霸主国承担沉重的贡纳义务,而且大批人民被驱使、被杀害。......
2025-09-29
(以姓氏笔画为序)
大东亚省:《蘇北地区総合調査報告書》,昭和十八年。
大泽正昭:《唐宋変革期の農業社会史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25年。
小叶田淳:《中世日支通交貿易史の研究》,東京:刀江書院,昭和十七年。
天野元之助:《支那農業経済論》(上、下),東京:改造社,1940、2025年。
天野元之助:《中国の農業地域的発展》,東京:龍渓書舎,2025年。
天野元之助:《中国の農業史研究》(增补版),東京:御茶の水書房,2025年。
田中忠夫:《支那農業経済の諸問題》,東京:学芸社,2025年。
田尻利:《清代農業商業化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25年。
伊东亚人等编:《国家と文明への過程》,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2025年。
伊藤武夫:《黄河治水の経済的重要性》,東京:東亞研究所,2025年。
杉本寿:《支那林業経済建設論》,京都:教育図書株式会社,2025年。(https://www.chuimin.cn)
岩井茂树编:《中国近世社会の秩序形成》,京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2025年。
牧野巽:《近世中国宗族研究》,東京:日光書院,2025年。
柏祐贤:《アジア農業の特質―特に中國における耕種方式をめぐって―》,京都《東方学報》第25册《創立二十五周年記念论文集》,《人文学報》第5号合并号,2025年。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江蘇省無錫県農村調査報告書》,上海:大陸新報社营業印刷局,昭和十六年。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江蘇省松江県農村調査報告書》,上海:満铁調查資料第48种,昭和十五年。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江蘇省南通県農村調査報告書》,上海:大陸新報社营業印刷局,昭和十六年。
华中联络部:《塩運河調査書》,大东亚省兴亚院:《調査月報》第26期,2025年5—6月,第57—93页。
华北联络部:《江蘇省蘇北地方綿花調査》,大东亚省兴亚院:《調査月報》第11卷,昭和十六年。
清水盛光:《支那社會の研究——社会学的考察》,東京:岩波書店,2025年。
增渊龙夫:《中国古代の社會と国家》,東京:岩波書店,2025年。
相关文章
在西周至春秋时,苏北的西北部曾长期属于宋国风俗,东北部则属于鲁风莒俗。宋国作为商人后裔,是最能体现殷商风俗的国度。后来宋人叔梁纥之子孔子成为春秋时仁政的大力宣传和推行者,应该与宋地的仁义风俗有关。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宋君对仁义风俗的固守和信仰,在春秋动荡的岁月里成为一座仁义的灯塔。宋国人民不仅对霸主国承担沉重的贡纳义务,而且大批人民被驱使、被杀害。......
2025-09-29
风俗是有高下之辨的。这一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后代统治者易风改俗的依据。北魏孝文帝的移风易俗也非常具有开创意义,他甚至把本民族的语言予以舍弃。风俗的“演进”和“发展”系指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文化、政治,特别是制度、法律等一系列社会存在的总和的演进,同时包括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化过程,以个人为载体的社会关系的公平程度。......
2025-09-29
陈高华、徐吉军主编:《中国风俗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冯贤亮:《太湖平原的环境刻画与城乡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黄丽生:《淮河流域的水利事业:从公共工程看民初社会变迁之个案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86年版。江苏省教育实业联合会:《江苏省农业调查录》,华通印书馆1924年版。......
2025-09-29
越风俗的源头可追溯到河姆渡文化。勾践灭吴后,越地风俗扩张到以太湖为中心的吴地,取代或融合了吴地风俗。显然,越地风俗的影响范围,是随着越国区域的变动而变动。吴、越土地接壤,在习俗上有许多相同的元素。历史典籍中常说吴越“同音共律”“同俗共气”“同俗拜土”。在丘承墩墓葬中,角形器与璧形器单独放置在墓室的中部,且数量相等,可能象征男根和女阴,即越人的“淫祀”,显示了苏域的越人风俗。......
2025-09-29
自机纱输入中国后,苏北农家开始以之织土布,机制纱很快成为苏北地区进口的大宗商品。1902年,镇江进口的印度棉纱价值450万海关两,占该口进口货物总值的30%。费维恺指出,在清末最后40年中,棉纱的成功进口对中国的手工棉纺织结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并间接地成为棉布进口的主要障碍。苏北各县的实际情形也证实了镇江海关的报告。在清前中期,屡经倡导而始终无人问津的家庭手织业,到了清末在淮安府很快兴盛起来。......
2025-09-29
汉以后的江南农业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明确的记载,即“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这与汉代流行的“用耦犁,二牛三人”耕作制度相比,《牛耕图》中的耕作方式是一大进步。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的诏中有“徐豫土多稻田”之语。稻米业发达的地区,与当时蚕桑业地区基本重叠。......
2025-09-29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富足,饮食质量远超前代。随着石转磨的出现和普及,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麦子被磨成面粉做成蒸饼、馒头,大豆被磨成豆浆制成豆腐,大量的谷物成为酿酒的原料。由粒食改变为面食,丰富了人类的饮食方式。江苏北部地区的饮食习性从出土的汉画像石庖厨图可以推知。右下部二人在加工肉食,一人在案上切肉,另一人扇火烤肉串。......
2025-09-29
隋时,有常州陈仁杲,后被祀封为武烈帝,颇能反映江南的风俗。隋末,沈法兴在湖州起兵,欲割据常州,畏惧陈仁杲,诈称疾病,陈仁杲前往探视,终被毒杀。据清人俞正燮考证,江西陈武烈帝祠极显灵。即言其六世祖陈武帝,亦是与武帝分派之脱略。五月十五日,据说是陈烈帝诞辰日。......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