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唱书”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闲暇时用方音朗诵散流在当地的唱本自娱,不时吸引一些人围坐聆听,逐渐形成一种能唱者捧书照本宣科,爱听者趋附聆听的十分随意的演唱方式”外,还有一种主要的“地戏式”演唱方式。而“安顺唱书”的文本和表演形式中则体现出一种复杂的“历史社会记忆”之“遗存”。......
2023-07-25
威信,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云贵川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元为芒部路、强州地,隶属云南中书省;明芒部隶属四川布政司,嘉靖五年(1526)改芒部为镇雄,置怀德、归化、威信、安靖四个长官司。清雍正五年(1727)“改土归流”后隶属云南布政司,同时设威信州判署,民国时期设威信行政公署,后行政公署迁扎西,改威信行政委员会为设置局,1934设威信县。
2007 年,曹阜金先生在网络上写了《威信唱书》[7]一文,谈到他的家乡威信有唱书,唱得像模像样。唱书活动是在农闲时分进行的,老年人让读过书的年轻人来一段唱书,年轻人就拿着一本唱书唱了起来。唱书的书目有《蟒蛇传》《柳荫记》《白蛇传》《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些本子都是油印的,是乡民们在赶场时候买来的,这一点说明当时赶场的时候,有人卖“油印的唱书”。曹先生谈到唱“唱书”不是随意唱,“唱书时有规律的,从起唱到收唱,音长音短、音低音高,都是有规矩的”,尽管这样,对于完全是一个套路重复演唱的“唱书”,听别人唱得多了,也能够“无师自通”学会唱了。
在来源方面,曹先生认为其是“元杂剧的遗脉”,因为“唱书传唱的大多是隋、唐、宋以来的爱情故事、英雄故事,体现了人世间的人情世故”,这个结论还需要斟酌,需要进一步论证。但曹先生的观点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例如他谈道:“唱书有很强生命力,是因为唱书承载着中国几百年来发生在民间的脍炙人口的故事,老百姓喜闻乐听,又是随口道来,而且不需要什么道具,所以流传甚远传唱甚广。从中原大地、苏皖江南一直传播到云南这样的蛮夷僻远之地。”
唱书今天的处境,作者仍然是乐观的,他认为虽然在农村,电视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而唱书在农村依然被人喜爱,随着识字人的增多,唱书已经从手抄本变成了油印本或者铅印本,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唱书表演的形式依然如同昨日,唱书的听众也依然没有减少。
有关清代南方唱书研究的文章
“安顺唱书”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闲暇时用方音朗诵散流在当地的唱本自娱,不时吸引一些人围坐聆听,逐渐形成一种能唱者捧书照本宣科,爱听者趋附聆听的十分随意的演唱方式”外,还有一种主要的“地戏式”演唱方式。而“安顺唱书”的文本和表演形式中则体现出一种复杂的“历史社会记忆”之“遗存”。......
2023-07-25
同名的石印本有两个版本,其中第一个《乌盆记全传》属于清末翻刻本,线装,四针眼,系合订本,由《乌盆记全传》和《三下南唐》两部分组成,系上海元昌印书馆发行,页面18.5cm×12.5cm,板框17.5cm×11.5cm,每版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六个字。第二个版本《包公案乌盆记全传》也属于清末翻刻本,由汉中炼石斋书局印行,线装,四针眼,页面19cm×13.5cm,板框18cm×12.5cm,正文每版二十三行,每行四十九个字。......
2023-07-25
《湖南提要》收入的“唱书”列目如下:《朱砂印》(中湘九总黄三元)、《双银配》(又名《八仙图》,长沙左三元)、《后八仙图》(长沙左三元)、《珍珠塔》(长沙明经堂)、《罗一打柴记》(长沙文星堂)、《手巾记》(长沙黄又森)、《吴燕花》(长沙三元堂)、《吴大人私访九人头》(上下册,长沙小西门外左三元)、《九美图》(上下册,长沙小西门外左三元)、《四美图》(长沙小西门周庆林堂)、《七美图》(长沙西牌楼彭焕文......
2023-07-25
保山唱书是真正“活着”的唱书,民间仍然有唱书人在唱。如今,黄女士正在培养自己的儿女、徒弟学唱唱书。保山地区的唱书艺人有多位,每个人会唱的书目也不一样。在此对其中一部分艺人进行了调研:1.黄正芬,女,1967 年生,汉族,云南省保山市腾冲人,保山唱书传承人,师从自己的父辈,父师从祖辈,目前带有多位徒弟。......
2023-07-25
在清代史料中检索“唱书”这一语词,有三种解释类型。第一种范祖述《杭俗遗风·南词》中谈到“南词”演唱者被称为“唱书先生”,从这一点来说,“南词”也可被称之为“唱书”,所以“唱书”应是清代一种曲艺曲种的名称。结合蒋士铨描写的“杭州南词”演唱情况,可以说“南词”是在清代乾隆至清末时期流行于浙江杭州地区的一种曲艺曲种,这也可以说“南词”是清代浙江地区流行的一种“唱书”形式。......
2023-07-25
之后,笔者继续收集清代南方地区的刻本、抄本、铅印本、油印本等类似的唱本。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笔者进一步研究这些南方唱本的兴趣。以此为出发点,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和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与探索,“清代南方唱书”成为笔者所研究对象。......
2023-07-25
而在“唱书”中,这些人物是不直接出场的,往往以第三人称的方式交代出来,或者将对白融入七字句、十字句唱词中。[33]上例说白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直接对话,且出现了除“白”“唱”以外的“引”“曲”字等标示正文中唱词说唱的文字,这在“唱书”中是没有见到的。[34]如上例,唱词中虽然均是以七字句为主,但也出现了大量多字句形式的“杂言”句子,不像唱书中即使出现十字句,也是以严格的“三三四”句式来呈现。......
2023-07-25
“清代南方唱书”与“清代北方鼓词”均是流行于民间、具有深远影响的曲艺曲种,两者区别在于流行区域、表演风格、唱词文本形式、唱词内容及句式等方面的不同。“清代南方唱书”之名源于其民间称呼,在文学上应该定义为“清代说唱词话”。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因为至今为止,学界尚未在清代史料中见到相关“清代说唱词话”的记载或论述。可以说,“清代说唱词话”是“南方唱书”的学名和雅名,二者是同一意义语词的不同名称。......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