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书就是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假造的古典文献。[2]由此不难看出,前人划分伪书种类的标准并不一致,正如梁启超所言,“伪书的种类很多,各家的分类法亦不同”,他承认自己所分的10类也是“不科学的方法”[3]。为了更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伪书的种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伪书加以分析,在同一角度中尽可能坚持相同的划分标准。......
2023-07-25
伪书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伪书的产生大致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尚古观念而产生的伪书
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厚古薄今、迷信古人、崇拜圣贤的心态,所以一些人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便采用托古的方法。这种风气在战国秦汉间相当盛行,对后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淮南子·修务》:“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听之,正领而诵之。”于是儒家借重尧舜,墨家借重大禹,道家借重黄帝、老子,医家借重神农、黄帝,都是这一类的典型。《易卦》托名伏羲,《本草》托名神农,《内经》托名黄帝,《周礼》托名周公即其例。
2.文献亡佚而产生的伪书
古代典籍文献大量的散佚是伪书产生的重要社会原因。朝廷禁毁、兵燹战乱、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造成了古代典籍文献的大量损毁亡佚,给后世留下了无限的遗憾,故世有寻求遗书之举。如秦始皇焚书之后不久又经历楚汉战争,国家典藏的图书文献散亡殆尽。西汉建国,朝廷典藏不足,故武帝以来屡次诏求遗书于天下,遂有投机者制作伪书欺世盗名,邀赏牟财。在这样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西汉成为中国伪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故而胡应麟说:“赝书之昉(始),昉自西京乎?六籍既焚,众言淆乱,悬疣附赘,假托实繁。”[4]其时,东莱人张霸便伪造了一部102篇的《尚书》进献朝廷,当时就被揭穿。这就是盗用亡佚图书文献之名而作伪的最典型事例。
又如隋文帝时也曾诏求天下遗书,当时有名的大学者刘炫连续伪造了《连山易》、《鲁史记》等百余卷上交朝廷,获得朝廷重赏而去,后事发被罢官。陈登原道出了文献亡佚与伪书产生的某种联系:“画鬼之易,由于无所质证。伪书之兴,半缘世无真者。”[5]典籍真本既已亡佚,后人伪造起来也就无所顾忌。
封建社会的一些士大夫,他们有学问,对古代典籍的失传感到缺憾。他们作伪的动机,或许是想弥补古籍的缺略而使之完整,这种追求完整的心理也是伪书实现的动因之一。例如东晋梅赜传出的《古文尚书》,明代范钦刊印的《竹书纪年》,都是典型的例证。《竹书纪年》是魏国史书,晋太康二年出自汲冢,无疑是真书。唐朝以后此书失传,明嘉靖年间突然出现《竹书纪年》上下两卷本,通称今本《竹书纪年》,清代学者研究认为,其书体例与原本不符,记事与原本有异,遂定为伪书,并断定作伪者是明人范钦[6]。但是,“今本《竹书纪年》也不完全是范钦伪造的,是他在各种古书引证古本《竹书纪年》中辑录的,不过加些删削,又伪造一部分罢了”[7]。此乃盗用亡佚古书之名而产生的内容真伪混杂的伪书。
3.政治相争而产生的伪书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势同水火,为制造舆论达到目的,不惜采用伪造书籍的手段来陷害对手。如原题牛僧孺撰的《周秦行纪》,然“贾黄中以为韦瓘所撰。瓘,李德裕门人,以此诬(牛)僧孺”[8],后经明胡应麟《四部正讹》审实,已成定谳。在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德裕、牛僧孺两派斗争多年,李德裕的门人韦瓘用牛僧孺的姓名伪撰《周秦行纪》来陷害牛僧孺,以达到政治目的。又如西汉后期,社会上骤然出现一系列谶纬之书,或托之孔府壁中所见,或托之中央秘阁所藏,或托之民间所传,而古今许多学者研究认为,这都是在刘歆、王莽等人鼓吹托古改制的历史条件下而编造的伪书。
4.学术相争而产生的伪书
封建社会的学者们,论学时有门户之争,特别是同时而才名相当的学者,更是互相轻视、彼此攻击,为维护学派的学说,争胜对方,伪造古书是其重要手段之一。此类事情,在战国百家争鸣时已现端倪,此后也不乏其例,而曹魏时期的王肃伪造《孔子家语》最具代表性。
东汉末年的郑玄是一代经学大师,注释经书兼采今古,与其前代的贾逵、马融之学不同。王肃较郑玄略晚,但时代相近,那时郑氏经学已有大名,所注群经盛行于世。而“(王)肃善贾(逵)马(融)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异同,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王)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肃集《圣政论》以讥短玄”[9]。王肃想在郑氏经学之外,别树一帜,在集《圣政论》的同时,为了替自己找出更有力的证据,于是伪造出一部《孔子家语》,并自注解,其自序说:“郑氏学行五十载矣,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孔子二十二世孙,有孔猛者,家有其先人之书,昔相从学。顷还家,方取以来。与予所论,有若重规叠矩;而恐其将绝,故特为解,以贻后世之君子。”王氏这段话,郑重申明这书是出于孔子后人,而恰与己说暗合,来证明己说之不谬。
西汉确有《孔子家语》27卷[10],东汉时已经亡佚不传,王肃便搜集古事、掺杂己意,假托孔子22世孙孔猛家传而伪作《孔子家语》,其后不久便有博士马昭指出:“《家语》,王肃所增加,非郑所见。”又说:“肃私定以难郑玄。”[11]唐初颜师古也指出:当时通行的《孔子家语》是伪书,不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家语》。至清代,经过姚际恒、崔述考证,几成定案。
5.伪署作者而产生的伪书
古书伪作,伪署作者姓名是其大端,而伪署作者姓名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分析起来大致有:一是为泄愤诽谤他人。人怀怨愤或不满而作书文发泄,常常以假托他人之名的方式行世。此亦代有其人。如宋魏泰托名张师正撰《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以个人的爱恶诬蔑前人;又如有怨恨欧阳询而作《补江总白猿传》,不题作者姓名,皆属此例。
二是自耻署名而造伪名。如唐代和凝《香奁集》,是其青年时所撰,内容颇涉风流香艳,后来做了高官,认为有失庄重,怕人耻笑,就嫁名韩偓。
三是借重名家以传其书。借重与崇古如出一辙,都是借他人之名来传己书,区别是:崇古者是借古圣贤之名来宣扬自己的学说,借重者是用后世名家的声望来提高自己书的影响。如宋王铚撰《龙城录》而托名柳宗元,撰《杜诗故事》而借重苏东坡等。
四是盗窃他书而为己书。上举多是将己书托名他人,而求名者则是盗窃他人之书为己有。如郭象窃向秀《庄子注》,宋齐丘窃谭峭《化书》序而传之,何法盛窃郗绍《晋中兴书》等。
五是臆测妄题作者。有些古书特别是先秦时代的文献,大都没有名称,也不明作者,后人认为它与古代某人有点关系,遂题某人撰,如《山海经》题名大禹,《世本》题名刘向,《越绝书》或题名子贡等;有些书是门人或后学总辑而成,后世误认为是本人所作,如《管子》、《荀子》、《商君书》等先秦子书,题曰某子,但多非其个人手笔,大都是门人后学或宾客所编撰,至于成书流传的时代可能更晚,故《管子》所记有管仲身后之事,《荀子·尧问》记有别人评论荀子的话,《商君书》记有商鞅殁后几十年的事。凡此,皆妄题作者而致伪。故洪湛侯有云:“只有在了解先秦诸子编集的情况以后,对于书中出现后人整补之迹,才不会感到诧异,才不致据此遽定为伪书。”[12]
6.好事妄为而产生的伪书
世间确有一些好事之徒,他们或出于兴趣而造伪书,如张湛造《列子》;或由于技痒,如明代的丰坊善于写篆书,造《子贡诗说》、《申培诗说》二书,先用篆书写就,附以楷书作音注,以抒发自己的才学而后快;或出于游戏,如明杨慎《杂事秘辛》,本是遣兴之作,谁知后世反以为真。
总之,作伪的原因至为复杂,作伪的方法多种多样,此所举列只是大端。至于不同学者由于所据角度的不同而总结概括出来的原因也有所差异,如王余光《中国历史文献学》:第一,原书佚失之后,由后人伪造;第二,政治斗争或学派的分歧争胜;第三,抬高身价或贪赏牟利;第四,后人失于明察而误断致伪。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一、托古传书;二、造伪补佚;三、弋名牟利;四、相攻争胜;五、好事妄为。
有关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文章
伪书就是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假造的古典文献。[2]由此不难看出,前人划分伪书种类的标准并不一致,正如梁启超所言,“伪书的种类很多,各家的分类法亦不同”,他承认自己所分的10类也是“不科学的方法”[3]。为了更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伪书的种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伪书加以分析,在同一角度中尽可能坚持相同的划分标准。......
2023-07-25
古典文献的辨伪工作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得以长足发展。《综考》共收录古代、近代作伪或有伪作嫌疑的书籍1200种,是目前收录伪书最多的辨伪目录学的专著,分经、史、子、集、道、佛六部分,简要介绍作伪者和被伪者的生平,分析原因,评介内容及其学术价值,引用了较多的辨伪新资料。辨伪学科的建设是与当代古典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同步发展的。......
2023-07-25
把历代考辨伪书的具体方法条理化、系统化,使之成为具有规律性的高度概括的方法论,当首推明代的胡应麟。因此,从目录学角度考辨伪书,无疑是胡应麟辨伪方法的显著特色。由此可见,凭借目录之学是辨伪的最基本方法。二是考察后世书目著录之有无以辨其真伪。......
2023-07-25
GIS制造厂的制造车间清洁度差,特别是总装配车间,由于清洁度差,使金属微粒、粉末和其他杂物残留在GIS 内部,留下隐患,导致故障。在GIS零件的装配过程中,不遵守工艺规程,存在把零件装错、装漏及装不到位的现象。当GIS存在上述某种缺陷时,在其投入运行后,都可能导致GIS内部闪络、绝缘击穿,内部接地短路和导体过热等故障。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故障约占GIS总故障的7%。......
2023-06-27
叙录列于书名之后,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所以说刘向汇集各书叙录而成的《别录》一书,就是后世叙录体目录的创始和范例。......
2023-07-25
省民政厅反复将群众意见反馈给当地政府,但问题依然不能解决,省民政厅也无可奈何,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村委会组织法》没有惩戒机制。二是不同类型的政策之间相互矛盾,如,按《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
2023-11-27
中国古代文献学家根据他们对古典文献内容及其学术性质的理解,进行了一些分类,形成了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的六分法和以《隋书·经籍志》为代表的四分法。今天,随着古典文献学学科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学者们对古典文献的类型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分类标准和分法。根据古典文学文献的编写体制、出版形式和流传方式的不同,兼顾中国古典文献的分类传统以及便于今天学习的实践原则,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几种类型的古典文献。......
2023-07-25
目字的本义是指人的眼睛。人眼为双,故后世便以目来表示复数的事物,且引申为逐一称述的节目、条目、细目、项目、名目之义。因刻木要用刀,后来便加上一个“金”字偏旁。目、录这两个词用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但是,录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叙录两个部分在内的简称。......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