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1 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的概念图两个内容是单位模式的具体表现。两种机制是单位模式形成与演变过程中的结构性因素。在城市发展的单位模式阶段,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逐渐通过改造的形式向公有制转变,并逐渐淡出了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023-07-22
资本循环是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哈维理解资本主义体系下城市过程的一个重要框架。在该框架中纳入了城市空间,从而成为理解城市空间生产与资本运动关系的手段。在此框架中,城市过程是资本积累的空间表现[270]。哈维将资本的积累和增值过程分解为相对独立但彼此联系的三个循环(circuit)[271](图3.2)。第一循环是资本与商品在生产领域(制造业)中的流通,包括价值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以及工人为之提供劳动力并从中获得报酬的过程。由于对剩余价值的追逐以及单个资本之间的竞争,在第一循环领域会产生资本的过度积累,即产生了相对于可利用机会而言过多的资本。这方面的过度积累表现在商品的过度生产、利润率的下降、闲置资本的存在以及剩余劳动或者说劳动剥削率的提高等几个方面。
图3.2 大卫·哈维的资本循环模型
第一循环中产生的过度积累将导致资本向第二循环转移。这一循环包括固定资本和消费基金。固定资本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本和服务于生产的物质环境(physical framework)的固定资本。哈维主要讨论的是后者,又称之为服务于生产的建成环境。消费基金与此类似,可以分为直接参与消费过程的物品(如耐用品)和服务于消费的物质环境,如住房和道路,一般将后者称为服务于消费的建成环境。当然,两种建成环境是相互交织的,并形成了一个总体的物质景观(physical landscape),用于生产、流动、交换和消费。第二循环中的建成环境具有长期性和大规模等特点,单个资本难以应对。因此,资本市场和国家调节成为向其转换的重要条件。
第三循环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支出两个方面的投资。哈维主要关注的是后者,并进一步将其分为直接提升劳动力质量的教育、医疗等投资和用于合作、整合或压制劳动力的意识形态和军队等领域的投资。这一领域的投资同样不是单个资本能够胜任的,因此资产阶级便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国家结构来运作,从而实现向第三循环的资本转移。
投向第二和第三循环的资本会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产生的是一种潜在的生产性。但资本的转移只是做到了一定的修复,即通过长期项目的投资推迟资本重新进入流通领域的时间,并不能消除过度积累,而且还会在第二循环和第三循环中以资产贬值的形式体现出这些领域中的过度积累。这进而又会导致一系列危机的发生,包括局部的和全球范围的。
在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研究中,资本循环理论的运用比较具体,集中在单位模式和去单位模式下资本循环的分析部分。具体分析将以哈维的资本循环为指导思路,面向中国城市资本运行的实际特点,提炼出中国城市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本循环的构成与特点。
有关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的文章
图3.1 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的概念图两个内容是单位模式的具体表现。两种机制是单位模式形成与演变过程中的结构性因素。在城市发展的单位模式阶段,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逐渐通过改造的形式向公有制转变,并逐渐淡出了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023-07-22
具体来说,第1章提出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的研究问题,第2章对单位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总结,第3章从理论基础、基本概念、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为单位模式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内容首先对两种发展模式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总结和对比,然后在梳理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演进逻辑的基础上,指出未来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应该从中借鉴的经验。③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
2023-07-22
1)城市居民作为单位模式下的劳动者单位模式的形成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业化赶超战略中一系列具体制度实施的结果。2)城市居民作为去单位模式下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去单位模式下,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对居民的要求已显著不同,意识形态色彩已经日益淡化。虽然单位模式下和去单位模式下,城市居民在具体的角色定位上有显著的差别,但在逻辑上却是非常的一致。......
2023-07-22
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研究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数据,具体包括:政府文件及统计文献。指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正式会议和非正式场合的讲话。指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获取的相关数据,主要为访谈录音和照片。这些多元数据构成了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研究的基础数据,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将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②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构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3-07-22
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制度主导了中国城市的发展运行。因此,以单位为视角解读中国城市的发展演变以及未来趋势便构成了中国城市研究新需求的时代命题[90]。其相对于很多已有的关注中国城市转型的研究而言,具有长周期的特点。这样方能对这一阶段中国城市形成一个总体性的认知和理解。......
2023-07-22
1)封闭性封闭性是单位模式下城市空间最直观的表现,突出展现为大院和围墙的广泛分布。进入单位空间需要相应的身份许可,要求最严的当属军事单位和部分特殊单位。封闭性的存在导致单位之间以及单位对城市的独立性。这是单位模式下城市空间中生活区的最大特点。3)静态性单位模式下的空间静态性表现在物质和社会两个方面。......
2023-07-22
在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构成了一张“系统网”,将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活动囊括其中,并赋予其行为规则。3)试验性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试验性主要源自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从目的性角度来说,单位模式下的城市制度是中国通过计划经济的形式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工具。这场试验所蕴含的理论认识不足、脱离实际等的先天缺陷导致了一系列致命的非意图后果,并为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2023-07-22
1)渐进性去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变革过程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超过30年,还未彻底结束,尤其是对事业和机关单位而言。影响城乡和不同城市之间关系的户籍制度依然是改革的焦点。2)彻底性去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调整过程是从知识体系到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彻底性重构。3)分异性去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变革过程是一个复杂多维的过程,涉及数量众多的单位和大量的社会群体。......
2023-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