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制度特性探讨:在4.5单位模式下的研究

城市制度特性探讨:在4.5单位模式下的研究

【摘要】:在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构成了一张“系统网”,将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活动囊括其中,并赋予其行为规则。3)试验性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试验性主要源自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从目的性角度来说,单位模式下的城市制度是中国通过计划经济的形式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工具。这场试验所蕴含的理论认识不足、脱离实际等的先天缺陷导致了一系列致命的非意图后果,并为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1)强制性

强制性是单位模式下的城市制度最鲜明的特征,最核心的表现是经济社会嵌入[82]政府,即政治对经济和社会的强制,并由此表现出一系列具体的特征。经济嵌入政府直接表现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计划性组织,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财政、土地、就业等的一系列安排。同时,在城乡关系上导致了二元结构的形成。社会嵌入政府直接表现为总体性社会的形成[12],即国家—单位—个人的结构,个人依赖单位,单位依赖国家及反向的控制。虽然单位为居民提供了全面的保障,但居民受到强烈的制约,社会流动性和居民的选择性很弱。社会总体体现出了明显的刚性和固化的特征,并展现为城市空间上的僵化。

2)系统性

系统性是强制性在具体制度规范下的延伸,是在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系统性制度体系,而非单一的制度。从过程来讲,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系统性不是设计的系统性,而是结果的系统性。这一系统性的制度安排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经济到社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资源到人力资本等等。在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构成了一张“系统网”,将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活动囊括其中,并赋予其行为规则。这也是城市制度中知识体系向实践行动展开的表现,是知识支配资源而形成的结果[106]

3)试验性

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试验性主要源自经典社会主义理论。该理论不仅论述了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优越性,同时还能消除剥削,实现平等。这些又与中国近代社会“屈辱”历史下产生的乌托邦思想的形成相互强化[105],而苏联在战时的成功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认知。从目的性角度来说,单位模式下的城市制度是中国通过计划经济的形式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工具。因为有理论预设,在城市制度体系及具体的实践中具有了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是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下的一场试验。这场试验所蕴含的理论认识不足、脱离实际等的先天缺陷导致了一系列致命的非意图后果,并为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81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文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160页。

③1955年7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所作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④苏联托洛斯基1937年语,转引自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16页。

⑤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常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三大改造具体来说包括农业的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从低级到高级的和平改造和手工业的生产合作社等形式。

⑥国家统计局,《伟大的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的统计》,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正文前彩页插图部分。

⑦《条例》确定了户籍制度的三大任务,即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及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条例》还对居民迁移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⑧《李先念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85—286页。

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72页。

⑩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人民日报,1954年9月24日。

⑪定量供应的凭证有7类: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以及地方料票。

⑫毛泽东1966年3月28日接见日本共产党代表团时的谈话。

⑬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并计划按不同比价逐步收回各解放区原来所发的各种货币,使人民币基本上成为全国解放区统一流通的货币。

⑭在该模式下,地方政府的收入指标和支出指标均由中央决定,中央统一地区间的财力调剂,收大于支的地方上缴收入,收小于支的地方由中央补助。

⑮企业创造的利润根据规定,提取一定比例作为企业奖励基金。根据不同行业,从计划利润中提取2.5%—5%,从超计划利润中提取12%—20%。为防止企业间苦乐不均,提取的最高额度不超过全年基本工资总额的15%。后来由于价格不合理和利润水平高低悬殊,提取比例进一步调低。

⑯规定超计划利润留成以主管部门为单位,经过审核后的超计划利润,扣除应提的企业奖励基金和基层社会主义企业竞赛奖金后,40%留归各主管部门使用,60%上缴国家金库。为调动基层企业积极性,各主管部门可将超计划利润留成的一部分分给基层企业使用。

⑰与超计划利润留成原理相似,留一部分给企业自行安排使用。留成比例由主管部门为单位计算确定,以“一五”期间的部分资金作为基数,同时固定留成大部分应用于生产。

⑱从生产成本中列支,使用范围包括:职工及家属的医疗费、幼托及医疗机构等福利设施开支、食堂用具购置及维修费用、农副业生产的开办费及亏损补贴、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和国家规定由职工福利基金开支的其他支出。

⑲1953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对梁漱溟的观点进行批评时说:“但须知仁政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

⑳其基本特征是不规定使用期限,一到法定年龄就由国家安排就业,采取统包统配的办法。国家可以根据需要调配职工,一般不予辞退。在调配和流动过程中,企业无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无权选择企业。

上山下乡运动于1968年在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口号下开始,到1979年累计有1776.48万人参与。参见袁志刚,等,《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

人事档案的正本共有10种材料,分别为:履历材料,自传材料,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学历、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与评定岗位技能的材料,政治历史审查材料,入党入团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录用、任免、出国(出境)、工资、待遇及各种代表会议代表的材料,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

《彭真传》编写组《彭真年谱》第五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23页。

《整改之风改掉了本位主义》,人民日报,1958年1月29日。

工资分的实施办法大都按1951年制定的《统一全国工资计算单位办法草案》执行,所含的实物品种和数量是统一的,包括粮食0.8斤,棉布0.2尺,食油0.05市斤,食盐0.02市斤,煤2市斤(不烧煤的地区折算成2.5市斤或3市斤木柴)。

新的工资标准统一以国家机关行政人员的工作标准为基础,共分25个等级。其中行政人员占用全部25个等级,科学技术人员占用20个等级(6—25级),工人占用12个等级(14—25级)。

根据此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而将企业的退休职工、长期病号和其他劳保开支改在企业营业外列支。以前一律按工资总额的3%提取,不足部分由工会在组织系统中调剂。新的办法将开支纳入国家预算,通过企业冲减利润的形式实现,结果是企业必须直接支付本企业职工的退休金。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01页。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15页。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