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的空间性是单位社会现象的载体,构成单位社会实践发生的场所。第一空间的研究针对单位的物质空间展开,包括设施、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等。第二空间主要围绕单位的空间职能及具体的长短期行为展开。实践性指单位制的合理因素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运用。该框架为中国城市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反思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本书的单位模式相关研究综述将以此为框架,从单位的制度性、空间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展开梳理①。......
2023-07-22
西方城市为了应对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城市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87],进而提出了精明增长、新城市主义、紧凑城市等理论[88-89]。对中国城市来说,不仅需要合理借鉴西方城市的理论成果,更需要从城市发展历史中汲取营养。因此,对中国城市研究的一个新需求就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再审视与反思。目的包括总结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做法与失败的教训,然后将其置于中国城市发展的社会化转型的语境中进行评价与考虑,明辨其中的有益因素,并探讨其相应的实践方式。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制度主导了中国城市的发展运行。在转型期,单位制度逐渐解体,其影响总体上逐渐式微。但单位制度的影响及相应的现象一直延续存在,并表现出新的方式和形态。因此,以单位为视角解读中国城市的发展演变以及未来趋势便构成了中国城市研究新需求的时代命题[90]。
整体而言,单位视角的中国城市研究具有“长周期”“跨学科”和“多维度”三个基本特点。长周期指研究的视野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下一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一跨越计划经济时期、市场化转型期以及下一阶段展望的历史时段。其相对于很多已有的关注中国城市转型的研究而言,具有长周期的特点。跨学科指对中国城市发展的起落与模式的转变进行多角度的考虑,具体内容包括制度体系、空间模式、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分析以及居民心理响应等多个方面,涉及社会学、地理学、规划学等不同学科。这样方能对这一阶段中国城市形成一个总体性的认知和理解。多维度指对城市发展过程进行客观、多维度的评价与反思,是对中国城市发展过程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延续和深化。多维度的评价包括经济成效、空间模式、社会发展、心理感知和环境效应等几个方面,以形成对发展过程客观、全面的评价,避免“一刀切”式的简单化处理和线性思维,从中更好地发掘对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有益元素。
有关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的文章
单位的空间性是单位社会现象的载体,构成单位社会实践发生的场所。第一空间的研究针对单位的物质空间展开,包括设施、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等。第二空间主要围绕单位的空间职能及具体的长短期行为展开。实践性指单位制的合理因素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运用。该框架为中国城市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反思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本书的单位模式相关研究综述将以此为框架,从单位的制度性、空间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展开梳理①。......
2023-07-22
具体来说,第1章提出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的研究问题,第2章对单位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总结,第3章从理论基础、基本概念、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为单位模式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内容首先对两种发展模式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总结和对比,然后在梳理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演进逻辑的基础上,指出未来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应该从中借鉴的经验。③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
2023-07-22
从研究方法来定义,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281]。具体案例的选择按城市和单位大院两个尺度展开,以分析单位模式和去单位模式在不同空间层次上的表现。从类型上来说,单位模式下的案例包括新建和改造两种类型,以分析单位模式对城市空间增量和存量的重塑作用。表3.1 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研究的案例组成......
2023-07-22
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研究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数据,具体包括:政府文件及统计文献。指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正式会议和非正式场合的讲话。指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获取的相关数据,主要为访谈录音和照片。这些多元数据构成了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研究的基础数据,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将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②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构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3-07-22
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业化建设中诞生了部分新的城市,如攀枝花市、大庆市、克拉玛依市等。其中的大庆市和大庆精神在单位模式下有很强的代表性。1959年9月发现了油田,1960年年初中央批准了石油部在大庆开展大会战的报告,大量人员开始到来。大庆市作为单位模式下完全新建的城市,从其特点来说是一座单位城市。其次,城市空间结构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2023-07-22
在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构成了一张“系统网”,将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活动囊括其中,并赋予其行为规则。3)试验性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试验性主要源自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从目的性角度来说,单位模式下的城市制度是中国通过计划经济的形式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工具。这场试验所蕴含的理论认识不足、脱离实际等的先天缺陷导致了一系列致命的非意图后果,并为单位模式下城市制度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2023-07-22
图3.1 中国城市单位模式的概念图两个内容是单位模式的具体表现。两种机制是单位模式形成与演变过程中的结构性因素。在城市发展的单位模式阶段,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逐渐通过改造的形式向公有制转变,并逐渐淡出了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023-07-22
哈维将资本的积累和增值过程分解为相对独立但彼此联系的三个循环[271]。图3.2 大卫·哈维的资本循环模型第一循环中产生的过度积累将导致资本向第二循环转移。在中国城市的单位模式研究中,资本循环理论的运用比较具体,集中在单位模式和去单位模式下资本循环的分析部分。具体分析将以哈维的资本循环为指导思路,面向中国城市资本运行的实际特点,提炼出中国城市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本循环的构成与特点。......
2023-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