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磁体的“驱流”作用 感应淬火时,环流效应使高频电流密集在感应器内侧,对工件外表面的加热有利。因此,导磁体的实质是改变磁感应线方向。......
2025-09-29
感应加热开始时,工件处于室温,电流透入深度很小,仅在此薄层内进行加热。电流及温度分布如图4-20所示的“冷态”。随着时间的延长,表面温度升高,薄层有一定深度,且温度超过磁性转变点A2温度(或转变成奥氏体)时,此薄层变为顺磁体,磁导率μ值急剧下降,交变电流产生的磁力线移向与之毗连的内侧铁磁体处,涡流移向内侧铁磁体处,如图4-20所示的“过渡态”。由于表面电流密度下降,而在紧靠顺磁体层的铁磁体处,电流密度剧增,此处迅速被加热,温度也很快升高。此时工件截面内最大密度的涡流由表面向心部逐渐推移,同时自表面向心部依次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称为透入式加热。当变成顺磁体的高温层的厚度超过热态电流进入的深度后,涡流不再向内部推移,而按着热态特性分布,继续加热时,电能只在热态电流透入层范围内变成热量,此层的温度继续升高,如图4-20中所示的“热态”。与此同时,由于热传导的作用,热量向工件内部传递,加热层厚度增厚,这时工件内部的加热和普通加热相同,称为传导式加热。

图4-20 高频加热时工件表面涡流密度与温度的变化
透入式加热较传导式加热有以下特点。(https://www.chuimin.cn)
(1)表面的温度超过磁性转变点A2点以后,表层的加热速度变慢,因而表面不易产生过热,而传导式加热,表面持续加热,容易过热。
(2)加热迅速,热损失小,热效率较大。
(3)热量分布较陡,淬火后过渡层较窄,使表面压应力提高,有助于提高工件表面的疲劳强度。
相关文章
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在金属内部形成的感应电流来加热和熔化金属的。感应电动势比感应电流更能反映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综上所述,电磁感应现象和电流的热效应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焦耳-楞次定律为感应加热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一基本原理同样也适用于各种类型固体金属的电磁感应加热。......
2025-09-29
实际应用中,根据工件的大小和生产工艺的不同,要求感应加热电源输出的交流电频率和功率也不相同。其中,10 kHz~100 kHz 又称为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目前,感应加热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电路组成。图3.21并联逆变电路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串联逆变电路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如图3.22 所示。图3.22串联逆变电路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将上述逆变电路中的晶闸管用电力MOSFET 或IGBT 代替,则可使电源的工作频率达到10 kHz 以上,从而得到高频感应加热电源。......
2025-09-29
实验前的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目的、任务,了解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学生首次进入实验室要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室的规则,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有良好的实验秩序、实验环境,要注意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安全。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电子实验线路的安装与接线,检查无误后通电。在实验过程中,对读测的各种原始实验数据应按实际情况记录下来,不应擅自修改,更不能弄虚作假。......
2025-09-29
感应加热工艺参数的确定步骤包括:淬火硬化深度与频率的确定、加热功率的确定、比功率的选择、加热时间或连续淬火移动速度的确定、感应加热温度的确定、冷却介质与冷却时间的确定、回火规范的确定。表2-33 相邻淬硬区域之间最小间距2.电流频率感应加热的电参数确定主要是频率和电流、电压的选择。当工件的淬火面积大于感应设备的同时加热淬火的最大面积时,应采用连续加热淬火法。......
2025-09-29
例如,对反应,若则在该条件下的CO2-CO气体中加热时将发生脱碳,反之则增碳。图1-8碳钢在CO-CO2混合气中加热时的平衡曲线2.脱碳层的组织特点钢加热时,若炉气碳势低于钢中碳含量,则钢的表面将发生脱碳。脱碳包括两个过程。......
2025-09-29
化学热处理通常可分为分解、吸收和扩散三个基本过程,三个过程是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制约的。实际上化学热处理过程中,渗剂的分解过程往往不只是发生一种化学反应,而是几种化学反应连续或交叉发生。这种情况也说明了化学热处理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加热可使原子获得活力,如果温度低于某个限度,原子将失去活力而不能进入钢中。整个化学热处理过程的速度受扩散速度所控制。......
2025-09-29
在开关S与“1”接通的瞬间,电源的正极和与它相连接的电容器极板间有较大的电压,这时的充电电流较大。表3-12汉滨区自产地表径流量成果统计表图3-16 电容器的放电电路上述实验过程,实际上就是电容器的放电过程。当电容器两极板的正、负电荷完全中和时,两极板间的电压为零,电路中电流为零,放电过程结束。应当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没有通过电容器中的电介质,是电容器充、放电形成的电流。......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