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芯片焊点接头加工时,首先进行UBM层的沉积,随后在UBM层上电镀形成厚的焊料凸点。随后,低温回流将两部分焊料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焊料接头。在倒装芯片器件中,37Pb63Sn焊料的典型回流条件是:保持氮气气氛,峰值温度为220℃,停留时间为90 s。图4.2通过丝网印刷和结块在焊盘上制备共晶焊料的工艺步骤图4.3一对倒装芯片复合焊料接头的横截面示意......
2025-09-29
所谓Soret效应是指均质单相合金在温度梯度下变得不均匀的现象[2]。此处我们介绍一种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现象:均质的两相共晶合金在温度梯度的作用下变得不均匀,即热迁移效应。这两类效应间的不同在于:Soret效应中,非均质合金会产生一个化学势梯度来抵消Soret效应;而热迁移作用下的共晶合金中,不会生成化学势梯度来抵抗相分离或组分再分布。我们称这一现象为热迁移或电迁移诱发的“相分离的共晶效应”,而关于热迁移的内容将会在本书第12章进行论述。
从成分上来说,共晶体系的独特之处在于:低于共晶温度时,其化学势梯度与成分无关。换言之,即共晶合金中的化学势是统一的,且不依赖于组分的变化。例如,在图4.5所示的Sn-Pb二元相图中,我们来分析70Pb30Sn和30Pb70Sn扩散偶在150℃C下的退火过程。这两种合金以图4.5中150℃等温线上的A、B两点表示。在常压和150℃条件下,这是一个恒温恒压过程,因此沿该等温线的任一成分都将分解为α和β两种二次析出相(图4.5中箭头所指)。这两种二次析出相的成分由它们之间的热力学平衡决定,且可从相图中得知;两种次生相互相平衡且与次生相的含量无关。共晶温度以下,合金分离为两个具有层片状结构的初生相。这两个层状相互相平衡,不受层间距或各相体积分数影响。对于A与B构成的扩散偶,在150℃时,无论哪种组分都发生相分离,成为两个层状相。而因为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没有化学势差驱使它们在150℃等温退火时彼此混合。下一节中,我们会看到在常压和150℃条件下退火时,扩散偶中除了少量熟化过程外,既没有发生互扩散也没有发生均质化。这是因为在150℃时,构成扩散偶的两种合金都会各自发生相分离,成为完全相同的Sn、Pb两种初生相,区别仅在于两种合金中初生相的比例不同,但依然遵循杠杆定律。它们都具有层状的微结构,但是层间距或层厚却并不固定。也就是说,在不影响平衡条件的情况下,层厚、各相的数目、成分都可以发生改变,更确切地讲,总的层间界面能也会发生改变。
由于这两个初生相始终处于相互平衡的状态,且与相的含量无关,因此在恒温老化过程中(如150℃),不存在均质化的驱动力。

图4.5 Sn-Pb二元共晶相图(https://www.chuimin.cn)
然而,如果对共晶温度下的均质两相共晶合金施加外加的驱动力(如热迁移时的温度梯度或电迁移中的电场),由于相分离不会引起化学势改变,因此并不会像Soret效应一样产生化学势梯度来平衡外加驱动力,诱发其发生显著的相分离或组分再分配。在共晶两相混合物中,成分的改变不意味着化学势的改变,仅仅代表两种相在局部的体积分数改变。因此,若焊料中热迁移或电迁移导致了分离,仅意味着体积分数梯度的改变,而非化学势梯度的改变。而体积分数梯度并非相分离的外界驱动力。因此,相比于PbIn等单相合金中,组分的改变可导致浓度梯度的改变从而产生阻碍相分离的作用力,共晶SnPb等两相混合物的相分离非常明显。理论上,经过足够长时间的热迁移或电迁移作用后,共晶焊料可发生完全的相分离,成为分离的两相,且事实上,在电迁移作用下,共晶SnPb的倒装芯片互连接头上已观察到上述现象。图4.6(a)、(b)分别为电流密度为5×103 A/cm2、温度为160℃下电迁移82 h前后的共晶SnPb互连接头的截面电镜照片,可观察到Sn已经迁移到阳极,而Pb则迁移到了阴极,与此相关的更多讨论将在第9章中进行。此处需注意到当大量的Sn受电迁移驱动而迁移至阴极或阳极后,它将与Cu反应生成大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如图4.4所示。

图4.6 共晶SnPb互连接头在电流密度为5×103 A/cm 2、温度为160℃下电迁移82 h前后的截面电镜照片(由中国台湾日月光半导体公司的Dr.Yi-Shao Lai提供)
(a)电迁移前;(b)电迁移后
若仔细观察Sn-Cu或Sn-Ni的二元相图,可以发现Sn与Cu6 Sn5、Sn与Ni3 Sn4都可以形成双相共晶组织,这意味着在对应的共晶温度以下,在Sn中会形成大量的金属间化合物,且此类金属间合物将和Sn相处于平衡状态。而这一现象也在电迁移作用后的焊料接头中得到了印证,如图1.16所示。由于Cu和Ni都可用作焊料接头的UBM层,因此在电迁移作用下,它们可以溶解进入焊料接头中,并在阳极附近形成大量的金属间化合物,特别是对于Sn基无Pb焊料而言,这一现象更为显著。
相关文章
倒装芯片焊点接头加工时,首先进行UBM层的沉积,随后在UBM层上电镀形成厚的焊料凸点。随后,低温回流将两部分焊料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焊料接头。在倒装芯片器件中,37Pb63Sn焊料的典型回流条件是:保持氮气气氛,峰值温度为220℃,停留时间为90 s。图4.2通过丝网印刷和结块在焊盘上制备共晶焊料的工艺步骤图4.3一对倒装芯片复合焊料接头的横截面示意......
2025-09-29
焦耳热不仅会增加焊料凸点的温度,从而增加电迁移速率,还可能在焊料凸点上产生小的温度差,从而导致热迁移。热迁移将在第12章中讨论。焊料接头中另一个非常独特和重要的电迁移行为是它有两个反应界面。图1.16所示为阴极接触界面处电迁移导致的失效的SEM横截面照片,其中额定电流密度约为2×104 A/cm2,试验温度为100℃。图1.16一组由倒装芯片焊料接头阴极处的电流拥挤造成的14μm厚的金属Cu的UBM层溶解导致的电迁移失效SEM照片......
2025-09-29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生产力发展和生活的日益复杂化,人们又观察到铁条能够热胀冷缩,水能够蒸发与沸腾等一系列热现象。可以说,热现象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直到19世纪中叶,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热学的创始人焦耳在1842~1850年的8年间作了大量的实验,以各种方式测定了热功当量,从而使热学中出现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2025-09-29
在实际气体实验中,温度的微小变化使气体的体积增大时,气体内能中的分子势能部分变大,分子动能相应变小,气体的温度应降低。有关气体分子统计分布律中的一些统计方法、统计规律、统计平均值以及气体分子速率的测定等,已远离本书宗旨,故这里不再叙述。气体的内迁移现象是通过气体分子的碰撞来产生的。......
2025-09-29
焊料接头随处可见。例如,2006年7月1日,欧盟颁布法令,禁止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使用含铅焊料。本书力求理解焊料接头可靠性问题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重点介绍了焊料反应和电迁移的科学问题。以锡铅共晶焊料的熔点456 K为例,室温和100℃分别接近它熔点的0.66和0.82。为了形成良好的焊料接头,熔化的焊料和固体铜之间的润湿反应依赖于化学助焊剂。......
2025-09-29
电解质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过程称为电解。能使电解正常进行时所需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分解电压。由原电池产生的电动势同外加电压的方向正好相反,称为反电动势。这种分解电压超过原电池电动势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浓差极化可以采用加强搅拌的方法使之减少。由于在进行电解时两极析出的产物构成了原电池,此电池电位差也和此外加电压方向相反。......
2025-09-29
系统可进行塑壳断路器的热脱扣器冷态动作特性的计算。图5-16为通过仿真获得的断路器热脱扣器冷态动作特性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如图5-17所示。这是因为,当过电流倍数大时,由于热脱扣器动作快,热量还来不及散出,只需考虑双金属片的热特性,断路器内部的其他部件的吸热和散热对双金属片温升的影响很小。当过电流倍数小时,热脱扣器动作时间长,热交换可充分进行。......
2025-09-29
笔者尝试从如下六个方面对反时尚现象及其动因进行梳理和总结,争取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为深入和明晰的理解与透视。这一时期,英美青年亚文化时尚风潮以嬉皮士和朋克的奇装异服为主要风格特色,青年人用反时尚的形式抵制社会主流文化、表达社会边缘群体的政治诉求,争取社会关注。......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