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如何开展自主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例

如何开展自主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例

【摘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目的和计划下,独立地实现的,它是主体性的重要表现。课堂上,让学生拥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是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我们知道,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只有把教师在课堂的占有量减下来,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

37.什么是自主学习,如何开展自主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例)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目的和计划下,独立地实现的,它是主体性的重要表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自能读书的前提,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有所感悟,才能不断地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可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答式、牵引式的现象。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看似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实际上学生缺少自主性,很大程度上是处于被动状态。

具体表现在“一多、二少、三形式”。“一多”:课堂上一问一答多,课堂的信息反馈局限于一问一答,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二少”:一是课堂上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少,一是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的时间少;“三形式”:不管什么课文都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单一;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走过场;学法指导走形式。

我们必须明确,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和能力不是与生具有,也不可能一朝一夕练就的,而应该在长期的训练中培养形成的。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利用因素,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布鲁纳指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喜欢学习,才能主动地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很多,如创设情境,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未尽,使学生在40分钟内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但由于学生的兴趣往往不是持久的,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怎么调动?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思的时候,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

如《草船借箭》:明明是骗箭,课题为什么用“借”?当学生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

著名教师于永正善于点拨,引导,而且十分幽默,他的课使学生和听课老师都感到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如《狐假虎威》片段:师:“扯着嗓子说”的“扯”懂了吗?(老师边说,边做个拉的动作)生:是拉的意思。师: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指什么呢?生:指嗓子。(笑声)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拉喉咙的动作)这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生:把声音拉长。师:对,是说话用力,把声音拉长。

这个片段针对学生把“扯着嗓子”理解为“拉嗓子”,于老师没有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凭着“把嗓子拉长,这受得了吗?”的幽默语言和双手拉喉咙的动作,暗示了学生理解的错误,并及时给予提示、点拨,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词语,培养了自读自悟的能力。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只有在这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有自主的权利。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应当做到六允许:

1.错了允许重答;(www.chuimin.cn)

2.不完整允许补充;

3.没想好允许再想;

4.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

5.不明白的允许发问;

6.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

例如有位老师在讲完《麻雀》一课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受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听了,觉得有道理,便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也不准确,那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1.让学生拥有自主阅读的时间。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堂上,让学生拥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是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我们知道,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只有把教师在课堂的占有量减下来,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以趣激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读促悟,充分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自悟。课堂上教师应语言精练,提问精要,讲解精当,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支配,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进程中释放精神活力,自由宽松,积极思维,大胆地提出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示自己的才能。

2.给学生有自主阅读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要改变教师居高临下、学生正襟危坐的传统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活动的空间,为学生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去自我发展,张扬个性。因此,在课桌的排列上,可根据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如“同”字形、“蜂窝形”、“扇面形”等;在空间上,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自由,让学生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在形式上,不求花样,多讲实在。如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要有时间的保证。少一点集体活动,多一点个体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阅读,独立思考。要明确,只有保证学生个体活动的时间,才能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