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七中,难忘的母校马敬仲马敬仲1955届校友。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而燃烧我们的第一把火,是在七中点燃的,至今也没有熄灭,因为她一直在我们的心中。难忘的七中,难忘的清华1955年,毕业的时候到了,考那个大学呢?我生在南京,长在南京,我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特别怀念当年的老师与同学,我向往七中,更热爱现在的南航附中,祝学校领导、老师身体健康,祝同学们茁壮成长。......
2023-12-05
情系鸡冠花——记翁德宝教授
朱善良
翁德宝
1965届校友。江苏教育学院教授、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教学之外,主要研究营养生物化学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南京市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科技推广项目《凤蓉菜的引种和繁育研究》获太仓市政府科技进步奖。
“一枝浓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旁,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囊。”这是唐代诗人罗邺笔下金秋时节盛开的鸡冠花。鸡冠花是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它枝叶婆娑,花序硕大坚挺,花形别致独特,我国各地广泛种植栽培,是一种极为普通的常见园林花卉。正是这样的一棵草、一枝花,我院生物系翁德宝教授耗费了十几年心血,情系鸡冠花,开展了系统的科研工作,做出了一篇开发应用的好文章。
根据中医药学文献记载,鸡冠花叶、种子、花序无毒性,均能入药。翁老师通过文献查阅,发现在远古时代苋科植物的种子就是当时人类一种重要的食物资源。翁老师凭借敏锐的专业眼光联想到,同为苋科植物的鸡冠花极为可能蕴含着潜在的食用价值,推测开展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应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于是,1993年“食物新资源鸡冠花的开发应用”科研课题正式启动了。
翁老师和他的同事们从此忙碌在实验室里,耕耘在校内园地里,奔波在艰苦的科研战线上。他们首先要进行的是基础研究,分析测定鸡冠花叶、种子、花序的十大类营养成分,并且与其他常见食物营养价值进行了详细的比较鉴别。几个月过去了,实验结果让他们惊喜发现鸡冠花的种子、茎叶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营养价值良好,完全可以作为一种食物资源深入研究,进而开发利用。(www.chuimin.cn)
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翁老师有些欣喜的同时,苦涩、艰辛的感觉却一下涌上了心头。在当时的条件下,开展生物学科方面的实验研究太艰难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经费、仪器、试剂药品,样样都缺啊!
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特点是工作量巨大,研究内容复杂,实验精度要求高,缺少必需的仪器设备怎么办?只能凭着自己的两条不知疲倦的腿东奔西走,恳求其他高校的朋友同行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进行样品分析测定。如今,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翁老师不禁感慨地说:“我为了科研,真是像乞丐一样,登门找人说好话,讲难处,表心意,好在这些兄弟院校的老师都帮助了我,至今还在感激他们。”他先后去过南大、南师大、南医大、南农大、南财大、东大等众多学校,只要打听到哪家学校有相关仪器设备,就不放弃,上门求助。一次不行,就去两次,这些高校同行教师深受感动,纷纷给予帮助测定。虽说后来翁老师的课题在学院里获得立项,但资助经费还是十分有限,每项细小的开支都得精打细算,犹如穷人家过日子,能省就省。记得有一次,一批实验材料要送到南农大中心实验室测定,翁老师舍不得花费乘公共汽车的几块钱,硬是骑着吱吱作响的旧自行车,花了5个多小时,往返五六十里路,奔波于草场门与卫岗之间,办好了这件事。还有一次,翁老师在南京医科大学找了一位朋友做鸡冠花毒理实验,这位朋友知道翁老师的难处,提出除了购买实验动物小白鼠的费用外,其他费用就免了,但有项条件,每天打扫动物房的工作必须要翁老师承担,否则雇人打扫得花一笔钱。翁老师听了满口应承,因为这样又可以省下一些科研开支。此时,在动物房里有多了一道风景——一位伺候老鼠的“钟点工”了,这就是我们可敬的翁老师呀!
系统的实验需要大量新鲜的材料,种植实验材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翁老师找到了当时院内一些边边角角尚未中上草皮的空地,一锹一锹将这些地块的土壤翻松整平,播种、育苗、移栽,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四季转换,前后近十年耕耘不止。七八月里鸡冠花生长旺盛,不能脱水,翁老师顾不得夏日炎炎,头顶三伏,身穿被汗水湿透的背心短裤,拎着水桶一颗一颗浇水,最多时一次要培植三千多棵鸡冠花,那该要浇多少桶水啊!翁老师记不清了,反正边浇水边擦汗,清水滋润了花草,汗水湿透了衣衫,水浇完了,翁老师高兴地抽着烟,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鸡冠花,心里充满着甜蜜的希望。
艰难的条件促使翁老师思考如何摆脱经费缺乏的困境,科研的成果只有转换应用才能寻找新的生机。他利用不同品种鸡冠花进行杂交实验,在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中心的帮助下,采用高空气球搭载种子培育出了能作为新型栽培的新品种,获得了成功。消息传出后,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北京《中国科技画报》、《农民日报》、《江苏科技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服务导报》、《苏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给予及时报道,吸引了安徽、山东、湖北、浙江、广西、云南、陕西等地农民来函来电要求引种。该品种经南京市、扬州市科委批准列为农业更新品种,作为农业科技计划推广项目实施种植,并经国家农业资源开发总局批准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03年在苏州地区推广种植又获成功。2004年获得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目前已创造农业产值300多万元。
10多年来,翁老师从事的以鸡冠花为代表的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近40篇,其中刊登在国内学术核心刊物上的就有20篇,还有4篇英文论文曾在第七、第八届亚洲国际营养科学大会上报告交流,有2篇获得南京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美国科学名人传记学会向翁德宝老师颁发了1997年度“国际科学名人奖”,赞誉他是“世界上将鸡冠花作为食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的首位科学家”。
谈起研究鸡冠花的漫长科研经历,翁老师总是有说不尽的感慨、欣慰和微笑。鸡冠花,是翁老师心中的花!
难忘的七中,难忘的母校马敬仲马敬仲1955届校友。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而燃烧我们的第一把火,是在七中点燃的,至今也没有熄灭,因为她一直在我们的心中。难忘的七中,难忘的清华1955年,毕业的时候到了,考那个大学呢?我生在南京,长在南京,我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特别怀念当年的老师与同学,我向往七中,更热爱现在的南航附中,祝学校领导、老师身体健康,祝同学们茁壮成长。......
2023-12-05
满腔热忱地拨动后进生的心弦邱炳炎邱炳炎1954届校友。在我们这所后进生面广量大的学校里,教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我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满腔热忱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的。对于教育后进生来说,后进变先进的真实感人的事例对他们的触动尤其大。平常我常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我感到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料,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其中最积极要求进行改革试验的竟然是几个后进生。......
2023-12-05
艺术道路上的探求者——记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王庆生教授董克信王庆生王庆生:1961届校友。上世纪90年代调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王庆生同志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爱好美术。王庆生无辜受牵连,被迫离开部队,在杭州农村一间仓库里栖身。20世纪90年代初,他奉调出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作为负责文学艺术的第一副厂长,他主要负责剧本的组织。目前他虽然从领导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却仍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懈地追求。......
2023-12-05
玉麟印象周和平宋玉麟1965届校友。一玉麟是太仓人。今天,“松石斋”已由玉麟代表家属交政府无偿使用,使之成为“宋文治艺术馆”的一部分,艺术馆里存有一批宋老生前捐献的他的代表作品和收藏的明清字画。玉麟在画上常题“太仓玉麟”或钤上“太仓”的印记,这是他心中藏着对家乡深情的见证。娄东有派今人传,玉麟是有这个责任和这个能力的。二玉麟的成功,得益于父亲宋文治先生,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2023-12-05
给我学养给我禀性——擦肩走过八府塘的日子何兆华何兆华1960届校友。与向彤合作的歌剧《芳草心》获文化部一等奖、第三届田汉戏剧奖。那就是说我的声乐主课已经通过,只差今天的视唱练耳和乐理应试啦?赶紧去找中央音乐学院主考教授杨彼得先生问问吧,他回答说:“我们考虑过,但你的程度不够。”……......
2023-12-05
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南航附中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王正镛王正镛1963年南师大毕业。如果我们能创办“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既继承了老七中的传统,也解决了现在七中的高中生源问题,岂不是学校发展的阳光大道吗!于是校领导决定1986年上半年启动“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的筹备工作,争取新学年正式开班。这四大难题不解决,那创办“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2023-12-05
五十年同窗之谊天长地久半世纪师生情怀永不相忘——记“纪念南京七中高20班校友毕业50周年茶话会”的前前后后程嘉梓高中,难以忘怀的年代五十年前我们从南京七中高中毕业了。当2006年4月16日徐君义邀请校友到江浦相聚时,参加者已达到18人。这一提议得到校友们的一致赞同,并议定在母校举行。这就是我们筹备“纪念南京七中高20班校友毕业50周年茶话会”的缘由。至此,茶话会已准备就绪,只等嘉宾到来。......
2023-12-05
在欢庆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的同时,我们也迎来了母校七中命名六十周年。我们高兴地看到七中的好传统已汇入南航附中,并不断发扬光大。在母校建校75周年之际,衷心祝愿南航附中在新世纪更创辉煌,把学校建成火热、和谐的师生共同家园,锻造出一支更加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各类人才。母校也是我心中温暖、永久的“鸟巢”,将会飞出无数的小小鸟,飞向祖国各方,飞得更高、更远。......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