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航七中校友风采录-青春永恒

南航七中校友风采录-青春永恒

【摘要】:情系鸡冠花——记翁德宝教授朱善良翁德宝1965届校友。正是这样的一棵草、一枝花,我院生物系翁德宝教授耗费了十几年心血,情系鸡冠花,开展了系统的科研工作,做出了一篇开发应用的好文章。翁老师凭借敏锐的专业眼光联想到,同为苋科植物的鸡冠花极为可能蕴含着潜在的食用价值,推测开展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应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谈起研究鸡冠花的漫长科研经历,翁老师总是有说不尽的感慨、欣慰和微笑。鸡冠花,是翁老师心中的花!

情系鸡冠花——记翁德宝教授

朱善良

翁德宝

1965届校友。江苏教育学院教授、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教学之外,主要研究营养生物化学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南京市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科技推广项目《凤蓉菜的引种和繁育研究》获太仓市政府科技进步奖。

“一枝浓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旁,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囊。”这是唐代诗人罗邺笔下金秋时节盛开的鸡冠花。鸡冠花是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它枝叶婆娑,花序硕大坚挺,花形别致独特,我国各地广泛种植栽培,是一种极为普通的常见园林花卉。正是这样的一棵草、一枝花,我院生物系翁德宝教授耗费了十几年心血,情系鸡冠花,开展了系统的科研工作,做出了一篇开发应用的好文章。

根据中医药学文献记载,鸡冠花叶、种子、花序无毒性,均能入药。翁老师通过文献查阅,发现在远古时代苋科植物的种子就是当时人类一种重要的食物资源。翁老师凭借敏锐的专业眼光联想到,同为苋科植物的鸡冠花极为可能蕴含着潜在的食用价值,推测开展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应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于是,1993年“食物新资源鸡冠花的开发应用”科研课题正式启动了。

翁老师和他的同事们从此忙碌在实验室里,耕耘在校内园地里,奔波在艰苦的科研战线上。他们首先要进行的是基础研究,分析测定鸡冠花叶、种子、花序的十大类营养成分,并且与其他常见食物营养价值进行了详细的比较鉴别。几个月过去了,实验结果让他们惊喜发现鸡冠花的种子、茎叶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营养价值良好,完全可以作为一种食物资源深入研究,进而开发利用。(www.chuimin.cn)

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翁老师有些欣喜的同时,苦涩、艰辛的感觉却一下涌上了心头。在当时的条件下,开展生物学科方面的实验研究太艰难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经费、仪器、试剂药品,样样都缺啊!

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特点是工作量巨大,研究内容复杂,实验精度要求高,缺少必需的仪器设备怎么办?只能凭着自己的两条不知疲倦的腿东奔西走,恳求其他高校的朋友同行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进行样品分析测定。如今,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翁老师不禁感慨地说:“我为了科研,真是像乞丐一样,登门找人说好话,讲难处,表心意,好在这些兄弟院校的老师都帮助了我,至今还在感激他们。”他先后去过南大、南师大、南医大、南农大、南财大、东大等众多学校,只要打听到哪家学校有相关仪器设备,就不放弃,上门求助。一次不行,就去两次,这些高校同行教师深受感动,纷纷给予帮助测定。虽说后来翁老师的课题在学院里获得立项,但资助经费还是十分有限,每项细小的开支都得精打细算,犹如穷人家过日子,能省就省。记得有一次,一批实验材料要送到南农大中心实验室测定,翁老师舍不得花费乘公共汽车的几块钱,硬是骑着吱吱作响的旧自行车,花了5个多小时,往返五六十里路,奔波于草场门与卫岗之间,办好了这件事。还有一次,翁老师在南京医科大学找了一位朋友做鸡冠花毒理实验,这位朋友知道翁老师的难处,提出除了购买实验动物小白鼠的费用外,其他费用就免了,但有项条件,每天打扫动物房的工作必须要翁老师承担,否则雇人打扫得花一笔钱。翁老师听了满口应承,因为这样又可以省下一些科研开支。此时,在动物房里有多了一道风景——一位伺候老鼠的“钟点工”了,这就是我们可敬的翁老师呀!

系统的实验需要大量新鲜的材料,种植实验材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翁老师找到了当时院内一些边边角角尚未中上草皮的空地,一锹一锹将这些地块的土壤翻松整平,播种、育苗、移栽,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四季转换,前后近十年耕耘不止。七八月里鸡冠花生长旺盛,不能脱水,翁老师顾不得夏日炎炎,头顶三伏,身穿被汗水湿透的背心短裤,拎着水桶一颗一颗浇水,最多时一次要培植三千多棵鸡冠花,那该要浇多少桶水啊!翁老师记不清了,反正边浇水边擦汗,清水滋润了花草,汗水湿透了衣衫,水浇完了,翁老师高兴地抽着烟,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鸡冠花,心里充满着甜蜜的希望。

艰难的条件促使翁老师思考如何摆脱经费缺乏的困境,科研的成果只有转换应用才能寻找新的生机。他利用不同品种鸡冠花进行杂交实验,在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中心的帮助下,采用高空气球搭载种子培育出了能作为新型栽培的新品种,获得了成功。消息传出后,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北京《中国科技画报》、《农民日报》、《江苏科技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服务导报》、《苏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给予及时报道,吸引了安徽、山东、湖北、浙江、广西、云南、陕西等地农民来函来电要求引种。该品种经南京市、扬州市科委批准列为农业更新品种,作为农业科技计划推广项目实施种植,并经国家农业资源开发总局批准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03年在苏州地区推广种植又获成功。2004年获得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目前已创造农业产值300多万元。

10多年来,翁老师从事的以鸡冠花为代表的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近40篇,其中刊登在国内学术核心刊物上的就有20篇,还有4篇英文论文曾在第七、第八届亚洲国际营养科学大会上报告交流,有2篇获得南京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美国科学名人传记学会向翁德宝老师颁发了1997年度“国际科学名人奖”,赞誉他是“世界上将鸡冠花作为食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的首位科学家”。

谈起研究鸡冠花的漫长科研经历,翁老师总是有说不尽的感慨、欣慰和微笑。鸡冠花,是翁老师心中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