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赐我力量:于出头处谋自由施岚施岚1993届校友。今天的我,回头看当年那个兴冲冲的,张望着未来的人生之路,又总迫不及待要去感受的少女,真的非常感激母校的大度和包容,感谢她保护了我自由的天性,赋予我自尊、自信,让我能为今天的人生之路做好准备。1989年,是南航附中前身“南京七中”成立四十周年,学校为了四十周年校庆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就是由我和张之洁配的话外音。广播站的成立,是桩校园盛事。......
2023-12-05
董克信
王庆生
王庆生:1961届校友。高中毕业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大学期间参军。“文革”后调至解放军总政治部。由干事升至文艺局副局长。建军60周年,主持全军美展及大型文艺晚会。上世纪90年代调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负责组织《大转折》、《进军大西北》等大片生产。
王庆生同志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爱好美术。还在读小学时,他参加少年绘画比赛,就获得过一等奖。
1955年,王庆生考上南京七中。那时的学习环境比较宽松。上午上课,下午大都是自习。因此,他有很多时间上图书馆、阅览室去看书。图书馆的藏书还不能使他满足,于是每天四点半放学以后,他又到新华书店去看书,直到七点多才回家。他看了很多世界名著,当读到普希金、海涅等诗人的作品以后,他也模仿着写些诗。虽然写的诗很幼稚,但却从中受到美学的熏陶,培养了兴趣与灵感。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他还参加了南京市少年之家的美术班学习。那时少年之家设在玄武湖的翠洲。每逢星期天,吃过午饭,他就开始从家中出发,步行两个小时,来到风景如画的玄武湖。少年之家的熊老师看他很有绘画的天分,对他重点辅导。在这里,他接触到前苏俄的一些名家画作,大大开阔了眼界。这时,他对于绘画已达到痴迷的地步。学校放暑假,他爬窗子到美术室画素描。当美术老师王胜武发现后,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对他的绘画热情大加鼓励,并把美术室的钥匙交给了他,让他可以自由地进入美术室学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绘画水平大大提高。其中一幅工地素描,参加南京市中学生绘画比赛,荣获一等奖。颁奖典礼十分隆重,给他颁奖的是著名画家陈之佛。
王庆生回忆那时的物质生活十分艰苦,即使是买最便宜的铅笔、白纸也要省下吃早饭的钱。而在冬天到中山陵写生,手脚都被冻得麻木。然而精神生活却是十分丰富的。他从当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吸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他要向那些美术大师学习,将来做个人民的艺术家。
在七中读书的六年,培养了他从事艺术工作的志向。1961年高中毕业,王庆生考上了他理想的浙江美术学院(当时报考的人很多,而在南京只录取了两人)。
进人美院后,他学习十分用功,十几门功课全都是5分(当时学习前苏联实行5级分制,5分为最高分)。赵延年老师还将他的画作给四年级的学生观摩。
怀着热血青年的爱国思想,1960年王庆生从学校参军,来到东南海防前线守卫海岛。(www.chuimin.cn)
海岛的军营生活很艰苦。有一次挖坑道,差一点被山石砸死;还有一次,他背着100公斤米,在山崖上受伤几乎掉下大海。但他经受住了困难的考验,被评为五好战士、特等射手。1964年,他患阑尾炎还坚持站岗,后被领导发现,被送回大陆医治。病愈后,他复员回到浙江美术学院继续求学。
这时给他授课的舒老师是从德国留学回来的。他善于将西洋文化融入民族文化之中。王庆生不仅跟他合作画油画,而且还跟他合作画了一本连环图画。
然而,当他再次进入美院后,只学习了一年多时间,“十年动乱”就开始了。他再也无法继续学画,于是又回到了部队。这次,他被调到师部当新闻干事,为报刊写些报道文章。
1970年,他在济南军区当政委的岳父,被当成“军内一小撮”遭批斗。王庆生无辜受牵连,被迫离开部队,在杭州农村一间仓库里栖身。这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文革”结束,岳父复出担任北京军区政委。1979年落实政策,王庆生被调到解放军总政治部。他先在总政文艺局当干事,后被提拔担任文艺局副局长。
1987年,建军60周年,由王庆生主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全军美术展览,并编辑出版了大型《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作品选集》。在文艺演出方面,先后组织了九台大型文艺晚会,特别是1990年由总政歌舞团杨洪基、彭丽媛等主演的《党的女儿》(该剧由严肃、张卓亚等作曲),在中国剧院演出后,获得巨大的成功。江泽民在接见演出人员时称赞该剧的演出可以告慰前辈,李瑞环则称该剧为精品。此后,该剧的全国巡回演出一百多场,获“五个一”工程奖。四个主要演员均获得“梅花奖”。
王庆生除了领导全军的文艺工作之外,还潜心研究美学。1980年发表《绘画欣赏》、《绘画美学》。1987年发表《新时期绘画美学思潮初探》、《战争题材绘画漫议》。
20世纪90年代初,他奉调出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作为负责文学艺术的第一副厂长,他主要负责剧本的组织。其间,由他负责组织的大片有:《大转折》、《进军大西北》、《进军中南》、《进军大西南》、《渡江战役》等。
除了负责组织电影生产,他还参加了国家“八五”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艺术学》的编纂工作。
由于他在艺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北京大学聘请他担任客座教授。目前他虽然从领导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却仍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懈地追求。
母校赐我力量:于出头处谋自由施岚施岚1993届校友。今天的我,回头看当年那个兴冲冲的,张望着未来的人生之路,又总迫不及待要去感受的少女,真的非常感激母校的大度和包容,感谢她保护了我自由的天性,赋予我自尊、自信,让我能为今天的人生之路做好准备。1989年,是南航附中前身“南京七中”成立四十周年,学校为了四十周年校庆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就是由我和张之洁配的话外音。广播站的成立,是桩校园盛事。......
2023-12-05
良好的口碑源于严谨实干——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李启东教授访谈纪录李启东1954届校友。长期从事核空气净化研究,荣获国家发明奖一项及部级科学进步奖五项。李启东,男,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通过教育部鉴定,成果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产量可达80吨,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前身是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成立于1958年,主要是培养原子能方面的专业人才和从事有关的科学研究任务。......
2023-12-05
编后刘必豪刘必豪在广大校友的支持与关心下,经过十个月的努力,我们这本校友风采录终于完稿了。2000年校庆时,我校编印了一本《春风桃李》,那本书的重点是校友们对当年在母校学习、生活的回忆,而此次所编的《校友风采录》则着重反映校友们离开母校以后的事迹。我们连续8年举行的共8届创造节,已在市内省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项活动先后被各种媒体近二十次报道,并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教育活动一等奖。......
2023-12-05
浓墨圣手绘沧桑叶芳叶芳1992届校友。现为南京六中教师。课余积极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承担了理化生学生会主席职务。我理解了为什么年逾古稀的梁斌老师至今保留着我们中学时期的作文手稿,其中很多我们早已忘却,而他却如数家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经风雨七十载,浓墨圣手绘沧桑。......
2023-12-05
满腔热忱地拨动后进生的心弦邱炳炎邱炳炎1954届校友。在我们这所后进生面广量大的学校里,教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我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满腔热忱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的。对于教育后进生来说,后进变先进的真实感人的事例对他们的触动尤其大。平常我常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我感到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料,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其中最积极要求进行改革试验的竟然是几个后进生。......
2023-12-05
给我学养给我禀性——擦肩走过八府塘的日子何兆华何兆华1960届校友。与向彤合作的歌剧《芳草心》获文化部一等奖、第三届田汉戏剧奖。那就是说我的声乐主课已经通过,只差今天的视唱练耳和乐理应试啦?赶紧去找中央音乐学院主考教授杨彼得先生问问吧,他回答说:“我们考虑过,但你的程度不够。”……......
2023-12-05
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南航附中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王正镛王正镛1963年南师大毕业。如果我们能创办“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既继承了老七中的传统,也解决了现在七中的高中生源问题,岂不是学校发展的阳光大道吗!于是校领导决定1986年上半年启动“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的筹备工作,争取新学年正式开班。这四大难题不解决,那创办“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2023-12-05
母校永远是个温暖的地方袁慎芳袁慎芳1983届校友。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到今年,母校——南航附中成立已75周年了。我是1980年到1983年在母校就读的初中,那时母校还用的是以前的老名字:南京市第七中学。后来,知道学校更名为南航附中,被评为省重点中学,内心更是由衷地替母校感到高兴。虽是调侃的玩笑话,但也包含真实的成分。......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