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青春永恒:南航附中75周年校庆校友风采录

青春永恒:南航附中75周年校庆校友风采录

【摘要】:献给南航附中75周年校庆范勋培范勋培1955届校友。很显然,在广大师生逐步积极参加歌咏活动的过程中,交大教工合唱团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回想1994年7月交大教工合唱团到北京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比赛和演出真是令人兴奋不已。而且,我们交大教工合唱团在北京第三届国际合唱节上也演出多次,大场面也不是没有见过!

唱到北京、唱到美国、唱到百岁!献给南航附中75周年校庆

范勋培

范勋培

1955届校友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教授,西安交大兼职博导。长期从事计算机在化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与教学。曾两次获得交大教学优秀一等奖。科研方面,曾获得上海首届工业技术博览会银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化学中的数值计算法与CAD》一书。专业之外,爱好音乐,亦颇有成就。

南京七中学生合唱团的团员

我与唱歌的缘分得从读小学时说起:我有一个比自己大六岁的姐姐,她很喜欢唱歌。那时她已经会熟练地唱许多三十年代的流行歌曲,譬如《夜来香》、《夜上海》、《讨厌的早晨》、《可爱的早晨》等。后来我又通过留声机以及电台广播听到了更多的流行歌曲。当时我年龄还比较小,我能哼唱这些歌曲的音调,能唱出其中部分歌词,但能完整地唱全部歌曲的却很少。不过从那时开始,我就爱上了歌曲,不论是听歌还是自己唱歌,总觉得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我在南京市第七中学读书。那时教我们音乐课的是一位女老师周启坤,她先生在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我很喜欢周老师给我们讲课,觉得上音乐课是一种享受。后来我参加了南京七中学生合唱团,当时担任合唱团指挥的是比我高一届的常留柱同学。他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把合唱团训练得相当好。加上周老师有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内线”,所以我们时而有机会到电台参加演唱。小小的年纪就能到电台去录音,还能美餐一顿面包(工作餐),真使我们这些小合唱团员感到无比幸福!常留柱同学于1954年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曾经长期在西藏工作,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与作曲家,他自创自唱的著名歌曲是《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后来他回到上海音乐学院,担任过声乐系主任。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一次上海交大举办系际合唱比赛时曾邀请他担任评委,我就利用比赛间隙和常教授一同回忆了在七中学生合唱团那段美好的时光。

1955年我考取了交通大学。根据国家的安排,1956年我随学校迁到西安,后来校名就改为西安交通大学。在那里我又参加了学生合唱团,继续在合唱中找到乐趣,演唱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参加上海交通大学教工合唱团

1993年上海交大教工合唱团招聘新团员,我是唱了一首歌以后被录取的。这种通过“现场唱歌”来决定是否录取的方法很好,它让报名者意识到,任何人都不能随随便便加入这个合唱团。你必须凭自己的实力认真地唱,才能取得主考官的认可。当你通过而被录取时你会有一种自豪感,因为从现在起你就是交大教工合唱团的一分子,是一个有较高水平的合唱团的团员!有了自豪感也就有了责任感,高水平绝不是吹嘘出来的,而是苦练出来的。记得交大教工合唱团的元老程极泰教授每次都是很早就来到练唱的教室,从来没有缺席或迟到,他给全体合唱团员树立了良好榜样。李建平指挥则遵循合唱界泰斗马革顺教授的合唱指挥风格,认真踏实地带领我们练唱。我们合唱团平时坚持严格的训练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演出,这些都为我们后来到北京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比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90年代,交大经常举行以系为单位的合唱比赛,这时教工合唱团的每个成员基本上都成为各个系的主力军。我也不例外,每次我都是化学系合唱队的领唱,并多次为我们系荣获一等奖作出贡献。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我们全体合唱队员都穿着灰色军装,演唱了《长征》歌曲。由于这种装扮不同于其他合唱队的服装,非常有特色,再加上那次我作为领唱与大家配合得比较好,所以我们系获得了一等奖。另外一次合唱比赛我们系的参赛歌曲是《血染的风采》,当时我们请文艺系声乐老师罗依琪到我们系里来具体指导并为我们钢琴伴奏。她对我们的整个合唱和我的领唱都进行了非常耐心的分析与指导,使我们的合唱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结果这一次比赛我们系又获得了一等奖。这个时期的上海交大校园是“班班有歌声、系系有歌会”。很显然,在广大师生逐步积极参加歌咏活动的过程中,交大教工合唱团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回想1994年7月交大教工合唱团到北京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比赛和演出真是令人兴奋不已。如果说我们从校内演出到上海各个舞台去比赛和演唱是走出了一小步的话,那么我们从上海到北京去参加国际比赛和演唱就是跨出了一大步!当时我们参赛的歌曲是《把我的奶名儿叫》和英文歌曲么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忧愁河上的桥)。经过激烈的竞争,我们终于在7月21日的闭幕式上荣获组委会颁发的本次大赛金奖。

在美国参加“常青俱乐部”合唱团

在美国北卡来罗拉州的首府“罗利”有一所利用教会房子兴办的中文学校,每逢周六上午家长便将孩子送到这里来学习中文、舞蹈美术等。有一位叫柳道锟的先生在这里创建了一个《常青俱乐部》,参加者主要是来美探亲的老年人,他们随同孩子们一道来这里参加活动,2007年9月份我和老伴在朋友的介绍下也参加了这个俱乐部。老人们在这里的主要活动是唱歌、舞蹈、编织、剪纸、养生保健经验交流等等,但唱歌是其中的主要活动。2007年下半年直到春节之前,我们练唱的主要歌曲是一首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宣传的《五环旗下》。合唱团的指挥是来自北京大学的陈剑刚教授,他在北大也是合唱团的指挥。这首歌本来并没有领唱,但为了演出生动一些,指挥选出几句歌词作为男、女声领唱。通过平常的多次练唱,大家发现我唱歌的声音比较响亮,唱的音调也比较准,又知道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是教工合唱团的成员,所以男声领唱就选定我。为了加强合唱团的力量,准备参加当地华人联谊会一年一度组织的春节联欢演出,特邀请一个中年业余合唱团同我们联合练唱并演出。该团挑选的女声领唱叫邵艾,是一位演出经验比较丰富的合唱爱好者。

2008年春节后的一天我们在北卡大学礼堂正式登台演出。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不必慌张,要沉着应战,在交大系际合唱比赛中,领唱也不止一两回。而且,我们交大教工合唱团在北京第三届国际合唱节上也演出多次,大场面也不是没有见过!我就这么暗中鼓励自己,给自己打气。大幕徐徐拉开,耀眼的灯光射向舞台上的每个人,舞台下是黑压压的一片,定神下来却看到台下的儿孙们正在笑眯眯地望着我,他们也在给我鼓励,盼望我演唱成功。那一次的演出还是比较顺利的,结束时我们听到了热烈的掌声,当大幕闭合时我们高兴地相互祝贺。有人叹了一大口气说:“我们没有放炮!”还有人说:“今天达到了平常练唱的最好水平!”事后有的观众说:《五环旗下》你们唱得很好,但太短了,刚刚听到过瘾时你们一下子就结束了!还有的观众说:你们的领唱是来自专业团队吧!我很感谢观众的评价,但真是不敢当!

由于常青俱乐部里的主要成员是老华侨或探亲老人,因此成员的进出变动是不可避免的。2008年四、五月份,负责人柳道锟夫妇回国探亲旅游,指挥陈剑刚夫妇也打道回府,常青俱乐部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这时老团员们就和我商量如何把大家组织起来继续活动,他们要求我带领大家多唱一些歌。因为当时唱歌的目标不是演出,只要大体上会唱就行了。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我就以较高的效率带领大家唱了一系列歌曲:《大中国》、《中国功》、《好汉歌》、《难忘今宵》、《流浪歌》、《北卡之春》等。此外,我也带领大家唱了几首简单易学的英文歌曲或中英文歌曲:Do-Re-Me、Edelweiss、2008年北京奥运主题歌《我和你》。为了提高大家唱歌的兴趣,对于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主题歌Do-Re-Me我还编了一段朗诵,把它放在唱歌的前面,使大家能够轻轻松松地有说有唱。该段朗诵由我领诵一句,大家跟着集体朗诵一句:

  领  诵       集体朗诵(www.chuimin.cn)

Doe是一头鹿      可爱小母鹿

Ray是一缕       光金色太阳

Me是我自己       我叫自己名

Far是很遥远      走路长又长

Sew是缝衣服      穿针引线忙

La是一个音调      跟在Sew后面

Tea是好饮料      果酱加面包

  唱完了Tea      我们回到Doe

2009年春节,常青俱乐部在中文学校的春节联欢会上演出了大合唱《多难兴邦英雄精神赞》。这是常青俱乐部负责人柳道锟先生编写的诗词歌曲大联唱,它反映2008年在四川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及灾后重建的感人故事。

不久前柳道锟先生给我和老伴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范老师、翁老师:读了你们热情洋溢的来信,我们又回忆起咱们欢乐聚会的场景。你们不仅积极参与俱乐部的活动,还作了出色的贡献。范老师的领唱很有气质,你们在场常常使气氛活跃……”

欢唱人生,幸福永伴

唱歌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欢乐,而且对人们的养身保健也有益处。在常青俱乐部的各种活动中,“养身保健经验交流”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有一位陈兆璆女士,她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副教授,是俱乐部里的唱歌能手,她的英语歌唱得相当好。1993年她患“升结肠癌”,肠子被切除44公分。到2009年她已顽强地与癌魔抗争了16个年头。她在北京理工大学离退休部门所办的杂志《秋韵》上经常发表文章,鼓励“癌友”勇于和癌病作斗争。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为:《我的四乐观》,她总结自己的抗癌经验为:苦中作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她虽然得了癌症,但她还组建了该校的老教师合唱团,带领大家唱歌,从中也给自己带来欢乐。她的“四乐”观可以归纳为一个“乐”字,也就是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力。这不仅对有病的人重要,对一般的老年人也同样重要,心情愉快肯定有利于我们健康长寿。

我今年73岁,身体还算比较健康,这与我一贯比较乐观和坚持锻炼身体有关。早在南京七中读书的时候我就喜欢运动,特别是游泳、跑、跳、单双杠等,练就了一副好身体,直到现在还比同龄人强。游泳是一项全面健身的运动项目,它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1966年夏天,我参加了上海交大为庆祝八一建军节而举行的横渡上海市郊青浦淀山湖的游泳活动,游程大约4 000米。2007年到2008年我在美国探亲,这里的生活社区游泳池条件比较好,只要不是双休日,白天都很空,往往是我一个人“独享”整个游泳池。所以我常常可以畅游,逐步提高自己的耐力和游程。经过2007年一个夏秋的锻炼,我连续游泳的距离从起初的一两百米逐步提高到后来的两三千米。在社区游泳池即将关闭的9月中旬某一天上午,我以适合自己的较慢速度,连续游完了5 000米。在这个过程中,我检验了自己的健康状况,也考验了自己的耐力和毅力。事后几天我全身都很正常,感觉良好。于是我设想,到了80岁我大概能游500米,到了90岁我或许还能游50米。如果真的能活到100岁,那我也要下水游它两下子,并且在泳池里深情地唱一首老年人喜爱的歌:When we were young。

后记:今年6月份我将去美国探亲,不能参加南航附中的校庆盛典,谨以此文与大家共贺。祝母校繁荣昌盛!祝老师们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