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促进危机管理融入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

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促进危机管理融入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

【摘要】:图书馆在竞争的状态下将自觉地形成网络,达到协调协作的目的。竞争将使馆员的贡献与职位、工资、荣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图书馆员都应积极面对竞争,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强化,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第三节 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

通过奖励和表扬对承担风险和任务的馆员进行激励。

一、竞争机制

竞争是图书馆改革的催化剂,是图书馆事业的原动力,它具有平衡和优化功能。竞争就是选择,这种选择是“优选”而不是劣选。选择是大浪淘沙,必然有劣汰,其结果能使图书馆各方面得到优化。

1.竞争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效益。社会总是要求高效益地开发和利用它所拥有的资源,包括知识、信息资源,以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效益。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给它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就应当讲求效益。然而,多年来图书馆不重视效益,不计产出,表现为“无为”、“无争”,满足于吃“皇粮”、端铁饭碗。只有竞争,才能刺激图书馆的开拓精神和服务社会发展的积极性。认真开发信息资源,实实在在地创造出图书馆的效益来,向社会展示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2)有利于开展馆际协作。竞争,并不是不要协作,而是要加强协作,协作又将强化竞争的能力。图书馆在竞争的状态下将自觉地形成网络,达到协调协作的目的。而进行馆际协作,必须打破图书馆的条块分割画地为牢的局面,从而使读者的需求不再受地区、部门的限制,图书馆的整体价值将充分体现出来。开展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是在新形势下适应图书馆竞争的最佳协作。

(3)有利于培养图书馆人才。从心理学的价值主张来说,社会应促进每一个成员全面发展其才能,以追求人类共同理想的实现为最高动机,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竞争迫使人们去思考,去创新,呼唤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它把每一个人推到赛场,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不再依附他人,不再谦让退缩而是带着一种全新的观念,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将使馆员的贡献与职位、工资、荣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馆员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培养出优秀的图书馆组织者、图书馆专家、图书馆工作者。每一个图书馆员都应积极面对竞争,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强化,奋发向上,锐意进取。

2.竞争方法

(1)确立正确的竞争观念。竞争首先在于承认人的德才差别,以及主观努力的不同程度,根据这种差异给予相应对待。其体现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人才竞争的本质是通过给人们施加压力、注入动力,激发活力,为其显示潜能和本能提供均等机会,高校图书馆人员的竞争决不能不择手段,唯利是图,正如邓小平同志严肃指出的“决不能提倡人人都向‘钱’看”。人才竞争的目的不能扭曲,否则将使人才竞争的本来意义丧失殆尽。

(2)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真正的竞争是公平的,它主要是德才、技能、实绩的竞争,不是资历、关系的竞争。一要排除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嫉贤妒能等封建余毒的干扰;二要打破“求全责备”的传统观念,全面、辩证、发展地看待人才;三要改变人才单位所有的过时做法,冲破僵化的人才体制束缚,树立“人才需要流动”的新思想。

(3)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要加强舆论宣传,促进人才竞争的社会共识,强化专业考核和社会评价体系,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注意开发人力资源,重视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挥,要时时处处关心人、体贴人、理解人、帮助人,创造条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建立一种公正、公平,互助互爱,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职工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的荣辱感和责任感。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基础上,有个人的追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全面发展自己,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为图书馆多做贡献。

二、激励机制

图书馆作为一个系统,必须从组织上进行有机的联络和协调,这种工作便是管理工作。激励作为图书馆的目标管理的一个方面,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对于目标的完成,各部门组织系统工作的效率的提高起着推动作用。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和奥唐奈对管理学的分类,激励属于管理学中指导与领导的一个控制阶段。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图书馆的激励机制,就是馆内的各级组织、领导运用满足馆员需要、愿望等手段,来激发馆员的动机,调动馆员的积极性,挖掘馆员的潜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

1.激励的作用

激励管理在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起以下作用:

(1)激励能开发、调动人的潜能智力,有利于改革旧的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技巧与方法。(www.chuimin.cn)

(2)有利于调动职工工作热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工作热情,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有利于图书馆目标的最终完成。激励作为目标实施阶段的催化剂,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难点,通过激发,能更好地得以解决。因为激励是决定馆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馆员的工作能否得以顺利展开并取得实绩,达到目标,都取决于他的能力和积极性的发挥程度。

(4)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信息的聚集地,它的最终目的是将其所藏书刊提供给社会与广大读者,充当向导的角色。激励管理将起到促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全心全意、高效地为读者服务,有利于推进图书馆的整个工作和提高整体效益。

2.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实践证明,人们只有在受到激励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参与激励、奖惩激励、榜样激励等等。

(1)目标激励:在图书馆管理中,管理人员应根据职工的合理要求,运用目标的功能,激发职工的正确动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人的心理行为和状态导向新的境界,推进到新的高度。为此,设置适当的目标,对人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2)情感激励:管理者应注重关心图书馆职工,体贴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这样才能有助于发挥情感的激励作用。为达到这一点,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就要了解和注意调节、控制各种因素对图书馆职工情感的影响,尽可能地创造进行情感交流的人际环境。也要善于利用动作和语言进行激励。非语言的面部表情,活动姿势,手势动作等都能表示出对事物的态度。而谈话是情感沟通的手段,借助这些动作语言,使之与语言巧妙结合,会起到感染和控制情感的作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激励作用。

(3)参与激励:管理人员可让职工参与决策,采取集体讨论、集体决定的方法,这样,职工“自我实现”能得到满足,所以情绪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相互信任,关系密切,工作效率自然获得提高。奖励激励可激发人的动机,满足职工的需求,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惩罚激励就是对职工工作失误和不良行为进行惩罚,清除不良行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也是激励。

(4)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也是一种推人向上的激励。用典型示范来推动一般,带动全局,这是一种形象教育,是充分发挥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的有效方法。榜样的存在,势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体的每一个人,从而产生榜样的激励效应。

在图书馆的管理中,要正确运用激励方法达到激励图书馆人员,提高他们行为效率的目的,就必须注意以下激励管理原则。

第一,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图书馆人员的需求与动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管理。

第二,激励要适当有度。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在动用激励原理时,要重视“刺激量”。刺激量过大或不足,都不能完全达到激励的目的。如:评选先进积极分子,若评选太少,群众认为标准过高,不可攀,丧失信心;若评选过多,大家觉得易如反掌,无须努力,也抵消了榜样的作用。

第三,激励要体现差异。激励要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有差别。“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体制压抑劳动者的积极性,应坚决废止。激励尤其是物质激励也要适当拉开差距,对工作实绩特别优秀者要重奖。

第四,激励要综合运用,对高校图书馆职工,各种激励都是需要的,但既要防止一刀切,又要防止单打一,要多种激励方式综合运用。当然,综合运用不等于平均运用,要分清主次,哪种效果好,就选哪种作为重点激励。

第五,激励要及时转变。人才的智能发挥和工作表现总是处在动态变化中,对激励的运用也要随之转换。当人们进步时注重激励,而一旦退步就要教育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