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德利认为,课程领导的作用集中于课程开发和课程决策,教师参与决策对提高教师的自主权、发言权,保证课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享德森和霍索恩指出革新的课程领导者在民主化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扮演教育理想家、系统改革者、协同合作者、公开支持者、建构认知者的角色。......
2025-09-30
能动分享模式是指在学校课程领导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课程领导组织并赋予一定的职责,采取由内到外的领导方式,在团队领导中向个体分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实施与评价学校课程的模式。[10]这一模式也称为团队领导模式,也有学者直接概括为民主模式,是对层级模式的更新和发展,采取“从内到外”的领导方式,通过在学校建立各种功能性的组织,发挥组织团体的作用来实施课程领导。该模式是转型的课程领导观的继承和发展,明确指出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及社区人士等课程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参与课程领导,成为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主体。能动分享模式凸显了学校课程领导的民主性,强调团队领导特征,是课程领导共同体思想的萌芽。澳大利亚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部分学校的课程领导模式也体现了这一模式的特点。
1.能动分享模式的特点
澳大利亚促进有效教与学的模式代表了能动分享式课程领导模式的理念,这一模式强调课程领导权力的分享,“形成一定的课程领导共同体,它是一种分权式的委员会组织形式”[11],其课程领导的运作方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在课程领导的主体方面,课程领导的主体范围广泛,校长、学科专家、中层领导、普通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都是课程领导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一定的职能,是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成员。其二,在课程领导的职责功能方面,强调发挥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功能,其职责和功能在于[12]:建立公开对话的平台,开发与提供课程资源;研究学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学习与评估负责,评价与监督学校课程开发;了解社区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材料,为学校的课程决策提供参考;沟通学校与上级和社区的关系,向外拓展课程资源并争取获得支持。其三,在课程领导的运作方式方面,以委员会形式运作,不同学校具体的运作方式各有特点,以美国加州托马斯·杰斐逊高中为例来说明。学校成立课程咨询委员会,作为课程领导的专门组织,该组织由家长、教师、学生联合会任命校长,课程利益相关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展开对话交流,开诚布公地倾听和诉说各种意见,共享知识的同时达到相互理解,对学校课程方案和计划形成共识。学校课程咨询委员会下设常务小组和相关小组,参与课程问题研究并制订解决方案,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行使课程领导权,最终实现对课程的团队领导。
2.能动分享模式的意义(https://www.chuimin.cn)
能动分享模式体现了课程领导共同体思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其优势和意义也比较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课程领导的主体范围广泛,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课程事务,体现了课程领导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不同课程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其二,课程领导团队中的成员根据学校课程发展的愿景,共同完成课程领导任务,成员间通过沟通交流,获得身份的认同,有利于形成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其三,这一模式强调课程领导的团队优势,“打破了课程领导主体的一元化,实现了课程领导主体的多元化”[13],课程领导者把学校课程事务作为“自己的事业”,与其他成员共同致力于课程改革和创新的事业,有利于凝聚精神,聚合力量,推进学校课程发展。其四,能动分享模式彰显了学校课程领导的民主化趋势,“提出了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民主对话、赋权合作、批判反思等核心思想”[14],能动分享模式对本研究所构建的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能动分享模式的局限性
能动分享模式孕育着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思想,有利于形成学校课程领导的校本团队,为共同体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在运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局限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该模式作为一种理论雏形,尽管理念先进,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仅仅为课程领导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框架,没有明确界定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主体构成人员,不同课程领导主体的角色及地位尚不明确,概括为一个团队,尚显笼统。其二,该模式强调了课程领导团队的意义和作用,形成了初步的理论框架,在实践中尚未得到广泛的论证,课程领导团队运作的模式和方法的构建尚未成型,需要结合具体的学校情景来建构可行性的运作模式,仅仅以课程咨询委员会的一种形式来代表这一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的主体构成模式存在不足”[15]。其三,该模式的课程领导团队强调要赋权于每位成员,调动每一位成员的能动性,发挥每一位成员的创造性和潜力,共同推进课程实施。但课程领导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如何承担并能动地履行课程领导责任,以有效发挥其职责功能,确保课程发展的良性运行,还需要实践验证。其四,该模式强调课程领导的民主化,实践中实施受制于课程民主化的程度,在民主化程度不高的地区或学校,在民主的课程文化尚未形成的学校实施这一模式,缺乏应有的基础,也很难有效实施。
相关文章
布拉德利认为,课程领导的作用集中于课程开发和课程决策,教师参与决策对提高教师的自主权、发言权,保证课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享德森和霍索恩指出革新的课程领导者在民主化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扮演教育理想家、系统改革者、协同合作者、公开支持者、建构认知者的角色。......
2025-09-30
帕森斯认为,“系统结构的最基本类型是与其所必须满足的系统功能要求相联系”[7],结构就是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空间表现,“功能就是系统能够与周围环境发生特定形式作用的本能属性”[8]。帕森斯认为,一个社会的生存与稳定与这四种功能体系实现的好坏密切相关,这四种功能之间的功能分化、功能动态及功能交换才使整个社会得以持续和发展。......
2025-09-30
不同研究范式的取向不同,具体研究的路径和方法也有别。扎根理论是一种螺旋式的由现场到理论,由理论到现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收集资料主要是采取开放式访谈、文献分析、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路径和方法设计与扎根理论方法的要求完全吻合,主要采用的也是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的方法,路径设计也是从现场到理论,从理论到现场的研究过程。其一,本研究的目的与行动研究的特点相符。......
2025-09-30
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反思我国目前课程领导研究中的问题,笔者对本研究的设计产生了诸多的想法,但本研究不可能解决我国学校课程领导研究中的所有问题,只能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个别问题寻求突破,针对能解决的问题寻求本研究立足点。基于这样的思考,本研究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以弥补国内研究的不足。......
2025-09-30
这一界定,把课程领导指向于课程领导实现确保学生学习品质的目标。这一界定,明显带有行政监控和管理的倾向,体现了西方管理主义性格对课程领导的影响。按照格拉索恩对美国课程领导的层级是按“州、学区、学校、教室”从上到下四个层面进行界定。......
2025-09-30
本研究比较认同张华教授的界定,它在深入反思课程领导概念产生背景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地定义,他把课程领导视为不同课程利益相关者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民主合作,促进课程创生的过程。......
2025-09-30
4.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构建需要制度规范和文化建设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提供了如何进行社会整合的方法,他认为社会系统本身可以进行自身的整合,这种整合是通过“社会化机制”实现,这里的机制主要指制度和规范。......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