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界定,把课程领导指向于课程领导实现确保学生学习品质的目标。这一界定,明显带有行政监控和管理的倾向,体现了西方管理主义性格对课程领导的影响。按照格拉索恩对美国课程领导的层级是按“州、学区、学校、教室”从上到下四个层面进行界定。......
2025-09-30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主要集中在交往行为、生活世界的理论和交往的合理性三方面,主要观点如下。
1.交往行为的基本内涵
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范畴,他把交往行为分为目的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并进行了界定。他认为,交往行为是在两个以上具有话语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主体间性的内在活动,交往行为的手段是以语言或其他符号为媒介,交往行为的主要形式是主体之间的诚实对话,交往行为的目标是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调一致,交往行为的原则是以公众认可的社会规范作为行为规则。因此,哈贝马斯视野中的交往行为是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话语调节的行为,通过相互之间的言语交流,达到主体间性的相互沟通和规范,通过“相互理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他认为,通过语言进行的交往行为要求交往主体所说的话必须是真实的、态度必须是真诚的、言语必须能被人理解,这是交往行为合理性的前提。
2.生活世界的思想(https://www.chuimin.cn)
哈贝马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著名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的概念,他把生活世界的结构分为文化、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一书中写道:“我把文化称之为知识储存,当交往参与者相互关于一个世界上的某种事物获得理解时,他们就按照知识储存来加以解释;我把社会称之为合法的秩序,交往参与者通过这些合法的秩序,把他们的成员调节为社会集团;我把个体理解为使一个主体在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方面具有的权限,使一个主体能够参与理解过程”[1]。他认为。“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的背景预设,交往行为总是在他们的生活世界内运动”[2]。哈贝马斯强调“生活世界”的直观性特征和奠基性作用,认为生活世界是行为主体进行交往活动的背景预设,是行为主体相互理解的“信息储蓄库”[3]。他认为,交往行为中的互动为交往行为参与者提供了在交往共同体中进行交流的力量,生活世界为交往行为达到更高的相互理解和更理想的协调一致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关于交往理性
交往理性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交往的合理性是“建立在言语有效性基础上的理性潜能的体现”[4]。哈贝马斯认为,通过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语言交流和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调一致的目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相互理解”,达到彼此的相互认同。交往合理性的核心是行为主体之间进行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诚实的交往与对话,在相互承认基础上达到谅解与合作。哈贝马斯认为,交往合理性具有主体间性,它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达成相互理解、协调一致的关系,通过交往主体之间的对话、商谈、论证、说服,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为此,必须取消对人们交往行为的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使主体能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条件下,进行诚实的交往与对话,以达到相互理解和真诚合作,这样的交往才是合理性的交往。
相关文章
这一界定,把课程领导指向于课程领导实现确保学生学习品质的目标。这一界定,明显带有行政监控和管理的倾向,体现了西方管理主义性格对课程领导的影响。按照格拉索恩对美国课程领导的层级是按“州、学区、学校、教室”从上到下四个层面进行界定。......
2025-09-30
不同研究范式的取向不同,具体研究的路径和方法也有别。扎根理论是一种螺旋式的由现场到理论,由理论到现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收集资料主要是采取开放式访谈、文献分析、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路径和方法设计与扎根理论方法的要求完全吻合,主要采用的也是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的方法,路径设计也是从现场到理论,从理论到现场的研究过程。其一,本研究的目的与行动研究的特点相符。......
2025-09-30
本研究比较认同张华教授的界定,它在深入反思课程领导概念产生背景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地定义,他把课程领导视为不同课程利益相关者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民主合作,促进课程创生的过程。......
2025-09-30
滕尼斯用“共同体”来表示建立在自然情感一致基础上,特定群体的共同生活方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他认为,共同体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团队,成员有着共同利益并可以分享彼此的权力。......
2025-09-30
国内以课程领导共同体为主题的研究极少,只是在课程领导的相关研究中偶尔提及。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反思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本研究认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本研究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从已有研究情况来看,更多学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对课程领导现状的研究停留于感性层面,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
2025-09-30
构建学校课程领导的有效模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角度来说,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多从宏观层面探讨学校课程领导的内涵、意义、特征和课程领导的角色任务,从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角度探讨策略和措施,涉及课程领导模式的研究很少。......
2025-09-30
从学生层面上来说,实践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够使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从具体的案例来看,想要使大学生真正参与进去,首先,实践教学必须带有一定强制性,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参与情况纳入思政课的考试。2018年湖北省高校教研项目阶段性成果。......
2025-09-30
在这一时期,随着儿童学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也逐渐丰富,陆续增加了许多有关儿童研究的课程,如游戏论、幼儿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特殊教育、遗传与优生等。......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