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山附近古称青林村,山之东南侧原是塘南乡朱家角村,有一集市叫东街桥,是以此地一座古石桥命名的。此外,皇姑山西北侧有攀龙桥,东北面那座小小的土山前石濑河上还有一座附凤桥。仅从攀龙、附凤的桥名就会让人浮想联翩了。土山坝桥因在土山坝村中间,已被拆造成了一座水泥平桥。只有皇姑山北面的北街桥和皇姑山东面掩映在柳汀水岸边的青林坝桥尚存于世间。......
2025-09-30
超山东南的古石桥,《唐栖志》还有:“新桥,在陈家木桥之西,白马坑相公殿前,向在马公桥西北莲花庵前,明季迁此。”的记载。
那天我照方志的记载按图索骥,在白马坑村东头莲花港边上询问相公殿和新桥。村里两位大嫂告诉我村庄东面与村居隔着公路,孤零零矗立于莲花港北侧的那幢房屋即是相公殿,历史上的老殿于20世纪50年代因失火被烧毁,此相公殿是80年代末村民在原址重新修建的。而新桥就在相公殿与村庄中间那段公路上那个过水涵洞的位置。
塘栖地势,因南有黄鹤、皋亭、超山诸山,故南高北低,近世以来,超山东南直至临平一带灌溉之水主要靠莲花港上大、小横山两座翻山排灌站分段提水上来。莲花港之水,从漳河漾南的小横山抽水站抽提上来,经虾蟆练桥、回龙桥,在陈家木桥村折向西面的白马坑村,又在白马坑村东首分成两支,河道主流在相公殿前九十度拐弯,折而往南流向马公桥方向。另一支则流入公路下的涵洞一直向西,流过白马坑村人家门前,在一带人家尽头10多米宽的河道变窄,成为不到5米宽的一条小溪,流入村西面田野之中。
那位大嫂告诉我村西面还有一座小石桥,并指给我从村居屋后小路沿小溪往西过去即能找到小桥。她又说,那一片地方当地村民俗称“龙头上”,大约为古时候白马坑的风水口。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石桥?好奇心驱使我前去寻找。经过涵洞,沿着小河南面村民屋后那杂草树枝满地,平时绝少有人行走的小路,来到了村西侧的田野上。百米开外便远远看见前方树林中、小溪之上横架着一条窄窄的石梁。走近了才看清楚,这并不是寻常江南沟渠之上搭着的石板便道,而是一座真正的古石桥。
这是一座单孔单梁小石桥,桥高1.5米左右,那条作桥面的石梁有60厘米宽,用脚步丈量了一下石梁长3米左右,再加上两侧桥基,整座桥的长度有4米多。
此桥虽小,但古石桥所应具备的部件它都齐全。桥两侧各有两块紧贴桥基竖立排放的柱石,而且都在左边那块上面刻有拱券形的图案。在柱石顶上又有宽厚的两侧延伸出桥面的拱肩石支承着那条3米多长的桥梁石。拱肩石两侧延伸部分都凿成半圆形,正与一般石桥的构造完全一致。(https://www.chuimin.cn)
桥梁石西侧没有发现文字,用力扯开攀爬在梁石东侧的乱藤,露出了石梁中间的桥名和纪年文字,在桥名“土桥”前后有“民国十五年孟春月立”字样。故可知此桥建造于2025年,距今已有85年岁月了。
土桥及其桥额
据给我指路的那位大嫂讲,此桥以前是军屯里一带村民往来泰山街上,去超山青莲寺等寺庙烧香的主要通道。
小土桥北面不远处是已经建成的五洲路和东西向的超梅桥。西面数百米即是残存的日晖山,西南面几百米是扶澜桥村。土桥附近的农田有许多都栽植着成片的苗木,可知此处农民正是以此业为生计的。
发现了这座小小的土桥,是这次去超山东南寻桥最大的收获。此桥可以称之为袖珍桥,虽然小得不起眼,但很可能是整个塘栖,甚或整个余杭境内留存于世间的体量最小的古石桥了。
相关文章
皇姑山附近古称青林村,山之东南侧原是塘南乡朱家角村,有一集市叫东街桥,是以此地一座古石桥命名的。此外,皇姑山西北侧有攀龙桥,东北面那座小小的土山前石濑河上还有一座附凤桥。仅从攀龙、附凤的桥名就会让人浮想联翩了。土山坝桥因在土山坝村中间,已被拆造成了一座水泥平桥。只有皇姑山北面的北街桥和皇姑山东面掩映在柳汀水岸边的青林坝桥尚存于世间。......
2025-09-30
一路行人归梦近,流水响,落瓜桥。光绪《唐栖志》载有:落瓜桥,本名陆郭,俗呼落瓜。雍正丁未,李宫保卫重修,乾隆丁丑南巡时改名“龙光桥”。光绪间官工重修,镌桥石曰:“龙光桥”。龙光桥南1千米多路即是塘南泉漳村,往北折西即塘北村龙光桥自然村。清代,龙光桥还有眼科名医黄葆元居此行医。乾隆五年,在龙光桥遇一草药郎中,因母亲双目失明求治,老翁赠以一只内装药物的“双联白玉瓶”。......
2025-09-30
东塘街西北面不足一里处,有村亦名仲墅,一名栅口角。到了清末,此地还留存有“桥澜水栅,仍然有故墟之遗迹”。仲墅村西北面田野中尚有一座古太平桥存世。太平桥及其桥额此桥《塘栖志》无记载。桥南侧的石梁中间镌刻着“太平桥”三个阴文大字,但桥北石梁上刻的却是“圭漳桥”三个字。而当地村民却异口同声称该桥为太平桥。......
2025-09-30
近年出版的《余杭古桥》一书有李家桥的记载。为找此桥,我一共去了塘北四次,问了好多人,但几乎没人知道塘北村有此桥,许多人都说李家桥在大运河南面,原塘南公社所在地中界河上。一问郑家埭的李家桥,他也一脸茫然。终于知道了古桥的下落,问明了方向,赶紧驱车前往,在原龙光桥村委北面一里多路的小地名叫廿四度(图)的村落东头,终于找到了这座李家桥。......
2025-09-30
流翠桥因建于西南山后,又名山后桥。由慈溪迁居仁和三峰山。逝世后葬于三峰山东山之阳。夏时正寿至八十八岁,葬于三峰山之阳。而流翠桥畔,还曾埋葬有新四军烈士的忠魂。当时已是四月中,他们头顶水草,口含芦苇潜伏在流翠桥下水草丛中,不幸被敌埋伏的暗哨发现,侦察员受伤后被顽军捕获,关押至第三日惨遭杀害。原在流翠桥南,西山北侧的新四军烈士墓,当地政府已于近年将其迁移至西山西坡,并建成了烈士陵园,春秋致祭。......
2025-09-30
东市漾水面宽阔,周围河网四通八达,水系沟通苕溪和运河。历史上东市漾及以上这些地方均隶属塘栖镇四乡范围。史籍记载东市漾周边曾有多座古桥。东市漾风光解放桥新游平桥解放桥桥长6.5米左右,桥宽1.5米左右。故疑此解放桥即是《唐栖志》载有的泥坝桥。在东市漾北侧有游平桥,俗呼油平桥。距塘栖仅三里之远,处于一派水乡泽国的东市漾周围,正是古人形容的“桥下空流水,垂柳暮鸦飞”的乡野风光。......
2025-09-30
如今这批始建于明代的古桥中,唯一存世的恐怕只有塘栖东面横跨大运河的龙光桥西南、落瓜漾南边的雷家古桥了。这座雷家桥是塘栖甚或是杭州附近运河堤岸上目前存世的唯一一座连接古纤道的古石桥了。雷家桥此地又是大运河主干道,历史上康熙、乾隆南巡曾数次经由此地。雷家桥历史上曾多次维修过,目前保存状况良好,2014年更是随着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雷家桥及古纤道成为全国文保及世界文化遗产。......
2025-09-30
杭州东北面有皋亭、黄鹤二山。皋亭山北侧之崇贤水洪庙村,尚有皋亭古桥存世。皋亭桥是一座三孔平梁石板桥。皋亭桥长约18米,宽在1.8米以上。其中桥东北侧纪年为“民国辛未年——重建冬月立”字样。尚明落日月出岭,渐没残云霞满天。如今皋亭桥一带属城市近郊,附近民营工业发达,320国道从皋亭北坡穿过,正是杭州东面交通要道,桥的北侧即是运输繁忙的宣杭铁路高架桥。......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