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太极拳运动的训练方法-体育与健身

太极拳运动的训练方法-体育与健身

【摘要】:太极拳自古都被作为人们养生保健的主要手段,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和非凡的健身价值,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受到广泛的欢迎。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便于掌握,易学易懂,这套拳共分八组,包括从起势到收势共二十四个动作。(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套路在文字说明中,凡有“同时”两字的,不论先写或后写身体的某一部分动作,都要求一齐运动,不要分先后去做。

太极拳武术气功经络学说、古典哲学于一体,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缓慢、稳静、轻灵为主的拳术。太极拳的动作要求“完整一气”,是轻松柔和,不僵不拘,缓慢圆活,左右衔接,上下相通,手足互应的连贯性、整体性运动

练太极拳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松静结合”。松就是要做到精神和身体都要放松,全神贯注;静是要求思想意识全部集中,排除杂念,要完全进入安静的状态,“意气合一”把控制意念和调整呼吸结合起来,以意领气(即所谓“调身”“调息”“调神”)达到调整、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体各个系统脏腑间的机能达到平衡。

在我国流行较广的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不同风格流派的太极拳。太极拳自古都被作为人们养生保健的主要手段,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和非凡的健身价值,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受到广泛的欢迎。

(一)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太极拳运动总体要求做到松静自然、精神内守,上下相随,虚实分明,连贯灵活,速度均匀,如同“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1.立身中正。姿势自然,重心放稳,利于关节放松,使动作灵活,呼吸自然,血流通畅。

2.神舒心定。精神安定,心情舒坦,排除杂念,便于使意念与动作融合。

3.用意忌力。用意引导动作,“意到身随”,动作不僵不拘。

4.气沉丹田。吸气时横膈下降,增加通气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内脏活动,同时,有助于重心稳定及肌肉放松。

5.运行和缓。动作缓慢,速度均匀,能使呼吸深长,心跳缓慢有力,同时,便于体会动作要领,更好地利用意识引导动作。

6.举动轻灵。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在心神安定,用意不用力时才能做到。

7.内外结合。心神意识活动与躯体动作紧密结合,在神舒心定的基础上,用意识引导动作及呼吸。

8.上下相随。要求全身动作协调,以腰为轴心,做到身法不乱,进退自然,架势不要忽高忽低。

9.动作连贯。没有停顿断续,相随不断,自始至终一气呵成,肌体的生理变化得以步步深入。

10.呼吸自然。初学时要保持自然呼吸,以后逐步有意识地与动作配合,做到深、长、匀、静。

(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动作

简化太极拳是1956年原国家体委邀请太极拳名家,根据杨式太极拳改编的简化形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便于掌握,易学易懂,这套拳共分八组,包括从起势到收势共二十四个动作。

第一组: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第二组: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第四组: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第五组: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第八组: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套路

在文字说明中,凡有“同时”两字的,不论先写或后写身体的某一部分动作,都要求一齐运动,不要分先后去做。动作的方向是以身体的前、后、左、右为依据的,不论怎样变化,总是以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对的方向为后,身体的左侧为左,身体的右侧为右。

1.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臂置于大腿外侧;目平视前方。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朝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目平视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屈腿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2.左右野马分鬃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至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脚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朝下,指尖向前;目视左手。

(3)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跷起,微向外撇(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脚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至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呈抱球状;右脚随即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左手。

(4)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左腿伸直,变成右弓步;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右手。

(5)与(3)解同,唯左右相反。

(6)与(4)解同,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两腿间隔距离应该保持在10厘米~30厘米。

3.白鹤亮翅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呈抱球状;目视左手。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后右前方,目视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变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朝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朝下,指尖向前;目平视前方。

要点:完成动作胸部不要挺出,两臂均要保持半圆形,左膝微屈。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4.左右搂膝拗步

(1)右手从体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肩外,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胸前,手心斜朝下;同时,上体先微向左再向右转;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迈出变成左弓步;同时,右手收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于鼻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指尖朝前;目视右手手指。

(3)右腿慢慢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跷起微朝外撇,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手向上划弧至左肩外侧,肘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斜朝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左下划弧落于左腹前,手心斜朝下;目视左手。

(4)与(2)解同,唯左右相反。

(5)与(3)解同,唯左右相反。

(6)与(2)解同。

要点:前手推出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松腰松胯。推掌时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同时,须与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搂膝拗步变成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保持30厘米。

5.手挥琵琶

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跷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平,掌心朝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至左肘内侧,掌心朝左;目视左手食指。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垂直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身体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回要协调一致。

6.左右倒卷肱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视,再转向前方视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朝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朝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变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目视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朝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朝上;目随转体先向左视,再转向正前方视右手。

(4)与(2)解同,唯左右相反。

(5)与(3)解同,唯左右相反。

(6)与(2)解同。

(7)与(3)解同。

(8)与(2)解同,唯方向相反。

要点:前推的手臂不要伸直,后撤手也不可直向回抽,随转体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踏实,同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后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后退时,眼随转体动作先向左或右视。

7.左揽雀尾

(1)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朝上,左手放松,手心朝下,目视左手。

(2)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转经腹前划弧至右肋前,手心朝上;右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呈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变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绷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朝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视左前臂。(www.chuimin.cn)

要点:绷出时,两臂均保持弧形姿势。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

(4)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朝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朝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目视右手。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

(5)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收回,右手附于左手腕内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挤出,左手心朝右,右手心朝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形;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左弓步;目视左手腕部。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脚相一致。

(6)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于左手齐,手心朝下,两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跷起,同时,两臂屈肘两手收至腹前,手心均朝前下方,目向前平视。

(7)上式不停,身体慢慢前移,同时,双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朝前;左腿前弓变成左弓步;目平视前方。

要点:向前按时,两手需走曲线,腕高与肩平,两肘微屈。

8.右揽雀尾

(1)屈腿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尖内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右侧,然后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肋前,手心朝上;右臂平屈胸前,左手手心朝下,与右手呈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脚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左手。

(2)同“左揽雀尾”(3)解,唯左右相反。

(3)同“左揽雀尾”(4)解,唯左右相反。

(4)同“左揽雀尾”(5)解,唯左右相反。

(5)同“左揽雀尾”(6)解,唯左右相反。

(6)同“左揽雀尾”(7)解,唯左右相反。要点:均与“左揽雀尾”相同,唯左右相反。

9.单鞭

(1)屈腿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内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朝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朝后上方;目视左手。

(2)身体重心再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内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朝内;目视左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变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朝前,手指高与眼平,臂微屈。目视左手。

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完成动作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掌不要翻得太快或最后突然翻掌。全部过渡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如面朝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15°。

10.云手

(1)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身体渐向右转,左脚尖内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朝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朝右前;目视左手。

(2)上体慢慢左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前,手心斜朝后;同时,右脚靠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10~20厘米);目视右手。

(3)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朝后;右手向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目视右手。

(4)同(2)解。

(5)同(3)解。

(6)同(2)解。

要点: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胯,不可忽高忽低。两臂随腰的转动而运转,要自然圆滑,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身体重心要稳定,两脚掌先着地再踏实,脚尖朝前。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而移动。第三个“云手”的右脚最后跟步时,脚尖微向内扣,便于接“单鞭”动作。

11.单鞭

(1)上体向右转,右手随之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变成勾手;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朝内;身体重心落至右腿上,左脚尖点地;目视左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侧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变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上体继续左转,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

12.高探马

(1)右脚跟进半步,身体重心逐渐后移至右腿上,右手变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脚跟渐渐离地;目视左前方。

(2)上体微向左转,面向前方;右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同高;左手收至左侧腰前,手心朝上;同时,左脚微向前移,脚尖点地,变成左虚步;目视右手。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两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交换重心时,身体不要起伏。

13.右蹬脚

(1)左手心朝上,前伸至右腕背面,两手相互交叉,随即向两侧分开并向下划弧,手心斜朝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侧前方进步(脚尖略外撇);身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变成左弓步;目视前方。

(2)两手由外圈向内圈划弧,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朝后;同时,右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眼平视右前方。

(3)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微屈,手心均朝外;同时,右腿屈膝提起,右脚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目视右手。

要点:身体要稳定,不可前俯后仰。两手分开时,腕部与肩齐平。蹬脚时,左腿微屈,右脚尖回勾,脚跟用劲。分手和蹬脚须协调一致。右臂和右腿上下相对。如面向南起势,蹬脚方向应为正东偏南约30°。

14.双峰贯耳

(1)右腿收回,屈膝平举,左手收回,屈膝平举,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至体前,两手均翻转向上,两手同时向下划弧分落于右膝两侧。

(2)右脚向右前方落下,身体重心渐渐前移,逐渐变成右弓步,面向右前方;同时,两手下落,慢慢变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至面部前方,呈钳形状,两拳相对,高与耳齐,拳眼均斜朝内下方(两拳中间距离10厘米~20厘米);目视右拳。

要点:完成动作时,头颈正直,松腰松胯,两拳松握,沉肩垂肘,两肩均保持弧形。双峰贯耳式的弓步和身体方向与右蹬脚方向相同。

15.转身左蹬脚

(1)左脚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内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平举,手心朝前;目视左手。

(2)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内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朝后;两眼平视左侧。

(3)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微屈,手心均朝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目视左手。

要点:与右蹬脚式相同,唯左右相反。左蹬脚与右蹬脚方向约180°。

16.左下势独立

(1)左腿收回平屈,上体右转;右掌变成勾手、左掌向上,向右划弧下落,立于右肩前,掌心斜朝后;目视右手。

(2)右腿慢慢屈膝下蹲,左腿由内向左侧(偏后)伸出,成左仆步;左手下落(掌心朝外)向左下顺左腿内侧向前穿出;目视左手。

要点:右腿全蹲时,上体不可过于前倾。左腿伸直,左脚尖须向内扣,两脚脚掌全部着地。左脚尖与右脚跟踏在中轴线上。

(3)身体重心前移,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尽量向外撇,左腿屈膝,右腿后蹬,右脚尖内扣,上体微向左转并向前起身;同时,左臂继续向前伸出(立掌),掌心朝右,右勾手下落,勾尖朝后;目视左手。

(4)右腿慢慢提起平屈,变成左独立式;同时,右手变掌,并由后下方顺右腿外侧向前弧形摆出,屈臂立于右腿上方,肘与膝相对,手心朝左;左手落于左胯旁,手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视右手。

要点:上体要正直,左腿要微屈,右腿提起时脚尖自然下垂。

17.右下势独立

(1)右脚下落于左脚前,脚掌着地;然后以左脚前掌为轴,脚跟转动,身体随之左转;同时,左手向后平举变成勾手,右掌随着转体向左侧划弧,立于左肩前,掌心斜朝后;眼视左手。

(2)同“左下势独立”(2)解,唯左右相反。

(3)同“左下势独立”(3)解,唯左右相反。

(4)同“左下势独立”(4)解,唯左右相反。

要点:右脚尖触地后必须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仆腿。其他均与“左下势独立”相同,唯左右相反。

18.左右穿梭

(1)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前落地,脚尖外撇,右脚跟离地,两腿屈膝变成半坐盘式;同时,两手在左胸前呈抱球状(左上右下);然后右脚收至左脚的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左前臂。

(2)身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屈膝弓腿;同时,右手由脸前向上举并翻掌停在右额前,手心斜朝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经体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平,手心朝前;目视左手。

(3)身体重心略向后移,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跟进,停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胸前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目视右前臂。

(4)同(2)解,唯左右相反。

要点:完成姿势面朝斜前方(如面向南起势,左右穿梭方向分别为正西偏北和正西偏南,均约30°)。手推出后,上体不可前俯。手向上举时,防止引肩上耸。一手上举,另一手前推,要与弓腿、松腰上下协调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同搂膝拗步式,保持在30厘米左右。

19.海底针

右脚向前跟进半步,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变成左虚步;同时,身体稍向右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至肩侧耳旁,再随身体左转,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掌心朝左,指尖斜向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手心朝下,指尖向前;目视前下方。

要点:身体要先向右转,再向左转。完成姿势后,面朝正西。上体不可太前倾,避免低头和臀外凸,左腿要微屈。

20.闪通臂

上体稍向右转,左脚向前迈出,屈膝弓腿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体前上提,屈臂上举,停于右额前上方,掌心翻转斜朝上,栂指朝下;左手上起经胸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平,手心朝前;目视左手。

要点:完成姿势后,上体自然正直,松腰、松胯;左臂不要完全伸直,背部肌肉要伸展开。推掌、举掌和弓腿动作要协调一致。

21.转身搬拦捶

(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内扣,身体向右后转,然后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与此同时,右手随着转体向右、向下(变拳)经腹前划弧至左肋旁,拳心朝下;左掌上举于头前,掌心斜朝上;目视前方。

(2)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向前翻转撇出,拳心朝上;左手落于左胯旁,掌心朝下,指尖朝前;同时,右脚收回后(不要停顿或脚尖点地)即向前迈出,脚尖外撇;目视右拳。

(3)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向前迈一步;左手上起经左侧向前上划弧拦出,掌心朝前下方;同时,右拳向右划弧,收至右腰旁,掌心朝上,目视左手。

(4)左腿前弓变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朝上,高与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内侧;目视右拳。

要点:右拳不要握得太紧。右拳回收时,前臂要慢慢内旋划弧,然后再外旋停于右腰旁,掌心向上,向前冲拳时,右臂随拳略向前引伸,沉肩垂肘,右臂微屈,弓步时,两脚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

22.如封似闭

(1)左手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变掌,两手手心逐渐翻转向上并慢慢分开回收;同时,身体后坐,左脚尖跷起,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目视前方。

(2)两手在胸前翻掌,向下经腹前再向上、向前推出,腕部与肩平,手心朝前,同时,左腿前弓变成左弓步;目视前方。

要点:身体后坐时,避免后仰,臀部不可凸出。两臂随身体回收时,肩、肘部略向外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宽度不要超过两肩。

23.十字手

(1)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尖内扣,向右转体;右手随着转体动作向右平摆划弧,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掌心朝前,肘部微屈;同时,右脚尖随着转体稍向外撇,变成右弓步;目视右手。

(2)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右脚尖内扣,随即向左收回,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腿逐渐蹬直,成开立步;同时,两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两臂撑圆,腕部与肩平,右手在下,呈十字状,手心均朝后;目视前方。

要点:两手分开至合抱时,上体不要前俯。站起后,身体自然正直,头要微向上顶,下颏稍向后收。两臂环抱时须圆满舒适,沉肩垂肘。

24.收势

两手向外翻掌,手心朝下,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目视正前方。

要点: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要注意身体放松,同时,气也徐徐下沉(呼气略加长)。呼吸平稳后,把左脚收到右脚旁,再走动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