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围棋文化:启蒙益智,修心养性,完善自我!

围棋文化:启蒙益智,修心养性,完善自我!

【摘要】:围棋可以启蒙益智,修心养性,完善自我,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这两种传说尽管主人公不同,但对于围棋功用的说法却是一样的,即都明确地说围棋产生于教化的需要。“大裨圣教”就是说精通棋理对儒家提倡伦理道德教化大有帮助,对增进个人的道德修养大有作用。古代有弈论家认为围棋与“六艺”一样具有教化作用。

儒家特别重视教化,教化即教育感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认为人人皆有可能成为圣贤,但世间没有天生的圣贤,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乃是后天磨炼的结果。后天磨炼,一方面要靠自身的修养,另一方面则需外界的教化。围棋可以启蒙益智,修心养性,完善自我,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

围棋的产生就与教化有关。相传围棋为尧或舜所造,西晋张华《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这两种传说尽管主人公不同,但对于围棋功用的说法却是一样的,即都明确地说围棋产生于教化的需要。《论语·阳货》云:“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己。”北宋邢昺《论语注疏》解释云:“言人饱食终日,于善道无所用心,则难以为处矣哉。……夫子为其饱食终日,无所据乐,善生淫欲,故取教之,曰:不有博弈之戏者乎?若其为之,犹胜乎止也。欲令据此为乐,则不生淫欲也。”可见孔子是以下围棋的办法来占用那些无所事事之人的时间,以免他们产生淫欲邪念,教化人们用心于正道。

古代有弈家认为围棋之道“大裨圣教”。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西汉围棋国手杜夫子所云:“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所谓“圣教”,旧称尧、舜、文、武、周公、孔子的教导,也就是儒家的道德教化。“大裨圣教”就是说精通棋理对儒家提倡伦理道德教化大有帮助,对增进个人的道德修养大有作用。(www.chuimin.cn)

古代有弈论家认为围棋与“六艺”一样具有教化作用。“六艺”是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孔子就以“六艺”教育学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欧阳玄《玄玄棋经序》云:“古者人生八岁入小学,比及弱冠,而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事已遍习矣。”元人严德甫、晏天章编纂的《玄玄棋经》就取六艺之名,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卷,这与他们“弈归六艺”的思想有关,即他们认为围棋与“六艺”都具有教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