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北宋国手刘仲甫:围棋文化

北宋国手刘仲甫:围棋文化

【摘要】:北宋最负盛名的棋待诏是刘仲甫,曾在神宗、哲宗和徽宗朝任棋待诏,也是宋代最著名的围棋国手。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云:“太上皇在位,时属升平,手艺人之有称者,棋则刘仲甫,号‘国手第一’。”可见,时人把刘仲甫比之于唐代棋待诏王积薪,认为刘仲甫还要胜过王积薪两子。消息一传出去,第二天就有几个豪富在城北的紫霄宫会聚围棋高手,并拿出与刘仲甫同样多的银子做赌注,推选棋品最高的一个棋手与刘仲甫对局。

北宋最负盛名的棋待诏是刘仲甫,曾在神宗、哲宗和徽宗朝任棋待诏,也是宋代最著名的围棋国手。刘仲甫,字甫之,自称“江南人”,大约卒于徽宗政和(1111—1118)年间。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云:“太上皇在位,时属升平,手艺人之有称者,棋则刘仲甫,号‘国手第一’。”所谓“手艺人”,指技艺人,包括弈棋者。“刘仲甫棋,士大夫特以较唐开元国手王积薪,而仲甫尤出积薪上两道。”可见,时人把刘仲甫比之于唐代棋待诏王积薪,认为刘仲甫还要胜过王积薪两子。

北宋何薳的《春渚纪闻》记载有刘仲甫大败钱塘(今浙江杭州)围棋高手的趣事:刘仲甫从江西前往京城时,绕道围棋高手聚集的钱塘,在一个客舍住下,十多天后,在客舍门前挂起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棋先。”意思是说我刘仲甫与天下所有的棋手下棋都让先。他还拿出“银盆、酒具等三百星”作赌注,说如果自己下输了,就把这些东西交给对手。消息一传出去,第二天就有几个豪富在城北的紫霄宫会聚围棋高手,并拿出与刘仲甫同样多的银子做赌注,推选棋品最高的一个棋手与刘仲甫对局。这位钱塘高手与刘仲甫下到五十余子时,众人觉得执白子的刘仲甫形势不利;再下到一百来子时,钱塘高手得意地说:“局势分明,黑子一定赢棋。”刘仲甫说“不见得”。又下了二十余子,刘仲甫忽然收起棋子棋盘,众人纷纷指责他耍赖,他拱手作揖对众人说:自己想到京城去做翰林院棋官,而钱塘高手众多,“棋人谓之一关”,要过了这一关,才能继续前往京城。接着刘仲甫把刚才这局棋恢复出来,一子不误,并在似乎无关紧要处下了一子,众人迷惑不解,刘仲甫说:“这一着,要再下二十个子后才能显示它的作用。”果然,在下到二十个子后遇到了此子,这时,局势大变。局终计算胜负,刘仲甫赢了十三个子。众人都佩服刘仲甫棋技的高妙,豪富亦把作赌注的银子都送给了他。后来刘仲甫到了京城,当上了翰林棋待诏,“擅名二十余年,无与敌者”。

刘仲甫虽然是棋待诏,甚至被称为“国手第一”,然而民间也有高手,让他感到畏惧,不敢公然对局。北宋何薳的《春渚纪闻》谓:近世士大夫围棋,没有超过祝不疑之上的。绍圣初年,祝不疑参加礼部考试至京城,遇到刘仲甫,两人对弈后,刘仲甫“再三叹服曰:‘名下无虚士也。’”所谓“名下无虚士”,意谓盛名之下没有徒有虚名的人。后来刘仲甫多次遇到祝不疑,竟然不谈围棋,“盖知不敌,恐贻国手之羞也”。蔡絛的《铁围山丛谈》甚至有记载说:刘仲甫不敌围棋高手王憨子,就害死了他,后来高手晋士明出现,大败刘仲甫,好事者认为晋士明是王憨子的后身,是替王憨子复仇的。这实为无稽之谈。(www.chuimin.cn)

元人严德甫、晏天章撰写的《玄玄棋经》有刘仲甫、王珏、杨中和、孙侁四人共下一局棋的记载。元祐九年(1094)正月,四人相会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家客店的楼上,即兴摆好棋盘,分为两方:杨中和与王珏一方,执黑;刘仲甫与孙侁一方,执白。白棋让先,双方共下250子,白胜一目。四人联手下棋,叫“下联棋”,这可能与商山四皓弈棋的传说有关。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介绍四人联手下棋的取胜方法。刘仲甫、王珏等四人下联棋,应是有关联棋的最早记载。据李逸民《忘忧清乐集》,刘仲甫著有《棋诀》一篇,蔡絛《铁围山丛谈》谓刘仲甫还著有《棋经》《造微》《精理》,但未见流传,可能散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