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折旗河村2组的骆驼岩顶,其山状似骆驼,故以骆驼名之。齐心寨建于清咸丰七年,寨城为不规则的圆形,周长140米,寨墙高3米至4米不等,开设东、西两门,为瓮城式结构。笔者2009年7月13日和8月7日两次考察齐心寨。齐心寨东门西门西寨门也是小型的瓮城结构。因乡民人心颇齐,重修寨城速度很快,故取寨名为“齐心”。碑文清楚地表明,齐心寨始建于咸丰七年,重修于光绪十一年。......
2025-09-30
钟祥市冷水镇的清泉村、林岭村和郭刘村交界处有一座三尖山,海拔451.7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三尖山寨立于其巅。
三尖山由北峰、中峰和南峰组成而得名。北峰和中峰间的垂直距离约150米,中峰和南峰间的垂直距离约300米。三尖山三峰挺拔,延绵起伏,巍峨壮观,风光绮丽。南峰山顶和南麓建有云雾寺的上院和下院。香火旺盛,历来为佛教胜境。民国版《钟祥县志》载:“三尖山,三峰秀耸,阴晴殊状。城中望之,翠在眉睫。旁有沿山寺,寺后有潮泉,日三潮,望日倍增。”
三尖山寨建于清嘉庆初年。据史料载:“三尖山寨,在城西六十里,周三里。今重修。”可见,民国时期,三尖山寨重修过一次。其寨状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800多米,寨墙高2.8米左右。整座寨墙将中峰和南峰圈围于内。2025年,修建军事设施时将寨墙拆毁,只剩下西寨墙和东寨墙中的部分墙体残存的遗迹。
笔者2025年6月19日和2025年6月14日两次考察三尖山寨。从郭刘村中的部队旧营房处向东开始进山。大约经过半小时的行程,就到了位于南峰南麓的云雾寺下院遗址处。只见寺院坐北向南,三间三进的格局,满眼是残墙断壁,冷落荒凉的景象。寺院遗址有两块石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块是云雾寺额石,高0.4米,宽0.9米,厚0.1米,青石质。无纪年。额面横列阳刻大楷书“云雾寺”3字,每字高0.25米,宽0.18米。“云”字已有残损。另外一块残碑宽0.55米,高0.25米,厚0.14米。青石质。碑面刻有王青、马士元等40多人姓名及捐资金额等内容。可惜纪年刻面已断失。从额石文字可知,三尖山的宗教属性是佛教,不是道教。但后来又查阅资料,有“三尖寺,一名元帝宫”和“云雾观,在汉江西三尖山”的记载。看来,三尖山是释道合一的场所,当以佛教为主。
在云雾寺下院遗址南边约50米远的小山坡上,发现了4座和尚塔。每座石塔为3层6边6角形制,通高3米,塔身直径1.5米,每边长0.6米。4座石塔均已被人为地推倒,可惜有文字的刻面被扑于地面,因塔身很重,不能轻易翻动,故每塔的和尚名号和生平事迹均不得而知。
然后继续登山,经过半小时的攀跋,到了南峰山顶东南侧的云雾寺上院遗址处。此处林木葱笼,环境幽静,但古寺建筑早已拆毁,一片废墟上辨认不出寺院遗址的方向来。除见在一毁坏的墙壁上嵌有双龙腾空的石雕构件外,没有见到什么值得考究的佛物。正当感到有些遗憾之时,突然在山坡边发现了倒卧的一块古碑,系刻于清乾隆二十四年(2025年)的《万福攸关》碑,青石质,完整无缺。真是喜出望外。其碑高1.05米,宽0.48米,厚0.15米。碑额横列阳刻大楷书“万福攸关”4字。碑文先写佛地胜境:“盖闻云雾佛堂,自古朝拜胜境。余尝闲游至寺,见其庙貌巍峨,神像辉煌,四方谒圣者踊跃而争先。”接着介绍启立香会之事:“偶逢河西领首陈弘烈,向余云敝地启立香会,乐为引善者十一人,同结良缘者百有余名,或因父母而朝叩,或为子嗣而进香,各人之祈报不同,而投忱无殊。若是者,今满七年矣。”最后讲勒石为志的原由和感慨:“夫神明之感格罔报,而众姓之乐善未艾。意欲捐资勒石,预议十年圆满,因嘱余为志。余闻其言而善之,合众心而同一心,兼捐资而勒石记下,惟圆满之易而名垂千秋。故不辞其固陋,因援笔而为之序云。”后刻会首陈弘烈和众善120余人姓名,以及住持僧德峰等名。序文写得心诚意切,其善举感天动地。从开篇的“云雾佛堂”之名称,到全篇的佛事香会,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三尖山云雾寺是佛教丛林之圣地。同时,知道了清乾隆时期,住持僧为德峰的史实。(https://www.chuimin.cn)
从东坡继续向前攀行,可以看见古寨东墙的一段遗迹仍巍然地屹立于南峰山顶东侧。其寨墙长约30余米,高2.5米左右。在南峰尖顶上,有一所现代人重修的佛殿,殿内神台上供奉着大小佛像6尊,台前且有香烟缭绕。
穿越南峰进入山的西侧,可以看见西寨墙蜿蜒地盘旋于中峰和南峰间的山岩上,残存的段面长约150余米,顶宽0.8米至1.2米不等,为平顶式结构。外侧高2.5米左右,内侧高1.5米左右,没有发现寨墙上的内走道。这段寨墙很是突出显眼,保存得比较完整。能遗存至今,也算是一件幸事了,因为古代先民们以辛劳和智慧建造的三尖山寨城,总可以通过这段寨墙留给人们一段特殊的记忆,勾起探索考古者们的思古之幽情。
由西寨墙内向东北方向攀登,可以行至中峰和北峰间的一个小平台,其台上留存有以前部队所建的一排长长的房屋。现在已是人去屋空,只有那房屋墙壁上,所砌的以石碑做墙的一些大小不一的古代寺院残碑,才吸引了我们的视线。
三尖山寨残存的西寨墙
有一块残碑上刻有“湖北安陆府荆门州首人秦家尧、秦丛文、台世魁和罗士恩捐资重修庙宇,功德无量”等内容。看来,当年荆门州之乡民善姓也来到这三尖山云雾寺奉献过善举。有一块刻于清咸丰元年(2025年)的石碑,高1.1米,宽0.5米,厚0.13米。碑文记刻了“首人刘维金、王正元”及众善200多人的姓名及捐资金额的内容后,最后的落款是“曹洞正宗第二十五世当代住持僧澄轩,师叔祥铭,师弟澄辕,堂弟澄修,徒清宇,侄觉悟敬立”等文字。此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文字告诉我们,三尖山云雾寺的佛教宗派属曹洞正宗。传至咸丰元年已由第二十五代住持僧澄轩主持寺院佛事了。
相关文章
齐心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折旗河村2组的骆驼岩顶,其山状似骆驼,故以骆驼名之。齐心寨建于清咸丰七年,寨城为不规则的圆形,周长140米,寨墙高3米至4米不等,开设东、西两门,为瓮城式结构。笔者2009年7月13日和8月7日两次考察齐心寨。齐心寨东门西门西寨门也是小型的瓮城结构。因乡民人心颇齐,重修寨城速度很快,故取寨名为“齐心”。碑文清楚地表明,齐心寨始建于咸丰七年,重修于光绪十一年。......
2025-09-30
蜜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折旗河村1组的蜜蜂岩顶,其山海拔523米,山体面积2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蜜蜂寨建于清咸丰二年。笔者2008年12月17日和2009年7月13日两次考察蜜蜂寨。蜜蜂寨西门在西门内侧右边寨墙中部设置一个掩体,高1.1米,宽0.8米,深1.1米,中间的射击孔为0.2米见方。乡绅赵正纲召集众议,商定在蜜蜂岩建寨,以保全乡民的生命财产。从实地考察可知,蜜蜂寨是先建寨城,后修关庙的一处古代胜迹。......
2025-09-30
清平寨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365米,寨墙高2米至5米不等,开设寨门3座,寨内遗存关庙一座,大小石屋96间。清平寨东南门内侧东南门是清平寨内最大之门,为方形门楼形制。白仓地区以刘姓绅士为首,解囊出资,率众修筑了这座寨城,以能保乡民清吉平安之意,故取寨名为清平寨。东北门位于清平寨的东北角,亦为方门形制。这算是清平寨上一个现代化的标志了。......
2025-09-30
闫家寨,位于钟祥市长寿镇廖湾村3组。闫家寨相传建于明末。其寨址原系当地远近闻名的闫家庙。闫家寨古寨南门口笔者2009年7月2日中午乘“摩的”从云山寺寨出发,向西北方向前行考察闫家寨。当闫进士回家举行庆贺之礼,并酬待乡亲们之际,时逢长寿地区社会动荡,时有乱兵骚扰当地百姓。又传说在抗日战争时期,鬼子想用吊炮炸毁闫家寨,但炮弹不是忽前忽后,就是忽左忽右,始终没有击中古寨。......
2025-09-30
鹰子岩海拔597.7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笔者2008年12月16日考察鹰子岩寨。鹰子岩寨南门站在南寨门顶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此山主峰的东、西两翼山峦如鹰翅分别向东北和西北方向展开,其状形象逼真,鹰头正处于主峰的正南端。在鹰子岩寨东南麓的山坡上,遗存一座建于清同治二年的张正全夫妇合葬墓及青石牌坊。......
2025-09-30
新寨子位于东宝区粟溪镇赵湾村5组的寨子山顶。新寨子始建于何年?新寨子的寨城有四大特点。一是寨城的形状呈圆形,周长195米。整个寨城至今保存较好。新寨子西门外侧笔者2008年12月26日和2009年7月31日2次考察新寨子。西门内侧雉堞式寨墙顶西门至东门的南侧面的寨墙全长135米。在东城门顶上,可以远眺东边仙人岩寨和娘子洞寨的情景。那盘旋于山顶的仙人岩寨的白色寨墙,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2025-09-30
杨家寨,又称唐家寨,位于钟祥市冷水镇田岗村与官坡村交界处的杨家山顶,其山海拔351米,山平面积2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笔者2009年4月26日考察杨家寨。杨家寨主寨东墙由主寨北墙顶上可环行至西寨墙顶上。同时,杨家寨建于清嘉庆六年,更名天保寨。......
2025-09-30
象河三寨位于东宝区石桥驿镇象河水库东北侧的崇山峻岭中,象河村9组与马店村的交界处,由南寨、中寨和北寨组成之字形格局的连环寨群,具有联防互御的战略功能。从象河水库西南侧建于道光年间的方家寨的形制和保存状况参照分析,笔者推测,象河三寨当建于清代嘉庆初年,其原由当是为了防避白莲教义军。这不禁使人联想,象河三寨的建筑工程,凝聚了先民们的智慧和汗水。......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