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岩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赵湾村4组的猫岩山顶,其山海拔586米,山体面积约1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猫岩石之名,缘于其山的峰顶状如大猫之头。据当地老人讲,清嘉庆初年,白莲教义军兴起,乡民们为了避乱而创建了猫岩寨。猫岩寨东西向呈椭圆形,周长125米。笔者2008年12月26日和2009年8月8日2次考察猫岩寨。从瓮城外门进入瓮城内后,右拐至古寨的西城门。猫岩寨西门西门环形至东门的南侧寨墙全长55米。......
2023-11-18
天台观寨位于东宝区马河镇三里岗村5组天台山顶,其海拔463.8米,山平面积2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植被丰满,多产松、栎之树。
天台观寨是先有观庙而后建寨城的一座古寨,始建年代为清嘉庆初年,重建时间系清咸丰二年(1852年),其建寨原因系为躲防白莲教义军。寨城之状为南北向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周长1090米,寨墙高2米至4米不等,开设寨门5座。城垣和城门全系丹霞石垒砌而成。寨内遗存古观一座和石屋几间。整个寨城现状保存较差。
笔者2006年5月3日、2007年4月30日和2009年8月20日3次考察天台观寨。从山的西南侧开始登山,经过1小时的翻山越岭到达了古寨的西门口。
西门为方门形制,门宽1.7米,高2.2米,门墙厚4米。门的北侧门墙保存较好,墙壁中的杠眼石仍保存其间;而南侧门墙早已倒毁。墙壁中的杠眼石已断裂为二截,遗存于门前的石堆之中。几块门顶石和一块门额石也倒卧于地。其中一块门顶石长2.6米,高0.42米,厚0.4米,丹霞石质,已断为三截。门额石长2.5米,高0.4米,厚0.3米,丹霞石质。上款竖刻阴文楷书“咸丰二年”4字,中部横列阳刻大楷书“固若苞桑”4字,下款刻阴文楷书“众姓重修”4字。其中的“苞桑”一词,比喻牢固的根基,根深蒂固。此词系出自《易·否》:“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孔颖达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此额语既赞寨城的坚固,也喻天台观道教基业悠久牢固。此额石已断为二截。笔者考察时将额文制作成拓片。
天台观寨西门
固若苞桑额石
从西门城顶沿西寨墙向南环行可抵小西门。两门之间的西寨墙长210米,顶宽2米,外侧高3.8米,内侧高1.5米,底宽4.2米。在外侧杂树刺林里仰视眼前一段完整的寨墙,系由大小不等的丹霞块石垒成陡立之墙,使人真有一种铜墙铁壁固若苞桑之感,先民们的智慧和艰辛令人顿生敬仰之情。
小西门宽1.5米,残高2米,门墙厚3.8米。其门顶石倒于门侧,长2.3米,宽0.6米,厚0.25米。一侧的转门石眼十分显眼。从小西门城顶可环行至南门。其间的弧形寨墙长250米。南墙顶宽1.5米,外侧高3米至4米不等,内侧高1.5米左右。
额石拓片
南门开设在古寨的东南角,残毁严重。门宽2.1米,残高2.4米,门墙厚6米。一块门顶石完整地卧于南门外坡上,长2.2米,宽0.46米,厚0.33米。南门的转眼石也倒在门边。在南门内外侧仔细察看,竟没发现门额石。南门外有一条古道通往山下。
南门至东门间的东寨墙长310米,顶宽1.5米,外侧高2米至3米不等,内侧高2米左右。在东寨墙的中段内侧有一水池,长20米,宽12米。池水中长着绿色的杂草。看来,寨中的饮水问题是得已解决了的。(www.chuimin.cn)
东门开设在东寨墙北端的拐角处,其门朝南开,门外有山路可通山下。东门宽1.6米,残高1.9米,门墙厚4.2米。两侧残存的门框石各系一整块的丹霞石,高1米,宽0.35米,厚0.2米。寨门内侧两壁间的杠眼石保存完整。东门处也没发现其门额石。
东门至北门间的弧形东寨墙的北端墙长100米,顶宽1米至1.5米不等,外侧高2米,内侧高1米。北门外宽1米,内宽2米,残高2米,门墙厚4米。北门内侧不远处也有一个水池,比南边的水池面积还要大,水中长满了绿色的杂草。
东门
北门开在古寨的东北角。北门至西门间的北寨墙长220米,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1米至2米不等,内侧高0.5米。北寨墙在全寨中是损坏最为严重的墙垣,一眼望去,显得十分矮小。
古寨内中部偏北的山顶上,遗存古观一座,观以山名,称为天台观。观址上观墙已全部倒塌,残砖破瓦散落满地,许多墙基仍清晰可见。从遗存状况可知,天台观为二进建筑,坐北朝南,面宽15米,进深25米,约有房屋20余间。正南门前有石砌的10级台阶,供香客和游人进出上下。
此观因建于天台山之巅,百姓们俗称为小武当之金顶。山门南侧坡地上有一个大磨盘,直径1.6米,高0.64米,盘厚0.35米。磨盘的东北侧有两株老槐树,其中一株高达10米,树围3.5米,树龄约在500年以上。
天台观建于明代。遗址上有大小碑刻20多块,其中比较完整的有10多块。最早的一块是刻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初三日的《武当山会香二宫一观建醮碑记》,高1米,宽0.67米,厚0.18米,青石质。碑文云:“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惟大明国湖广道承天府钟祥县望乡村钱家河棺木岩各庄土地分居住,奉道朝谒会香三次圆满。纠首信士袁延州、刘秀(后刻17人姓名从略),右沟众姓人等谨同修造玄帝殿宇。功德主陈策(后刻6人姓名从略)。道日孤高,法轮常转。住持僧如海,工匠魏添禄。”
碑文中传递的两条信息很重要。一是在明朝末年,马河地区属钟祥县管辖。二是天台观虽为道观,但住持是一位叫如海的僧人。可见天台观是道释合一的宗教场所,这种形式,在荆楚大地十分普遍。
刻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天台山为大士真武佛场》碑,高0.72米,宽0.44米,厚0.12米,青石质。碑文记载了凿地为池,解决水源的经过:“盖闻天台山为大士真武佛场,每届圣诞朝礼者实繁,有徒所可慨者。寺鲜有百尺之井,人生万斛之尘,安所得厐眉叟俄沸一沼于蒋山哉?珍、珠常顾之而心恻焉。思欲凿地为池,无奈独力难任。于是叩募众善,共襄其事,众等亦储囊乐施。爰觅工匠,不匝旬而告竣焉。斯池也,虽不若秀容之祁连,燕京之天池,为天生地成之状,而朝礼者得以净手拈香无至渎神,且院僧烹惊雷笑以待宾,亦无烦汲泉于山下矣。则众善之成斯池也,神歆而人利之,又何啻菩提甘露也哉!因署众善姓名于后,以志不朽。首人李国珠、李国珍(后刻53人姓名及捐资全额从略)。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岁孟秋月吉日立。”碑文告诉我们,是善姓李国珍、李国珠倡首募捐凿地为池,不到十天的功夫,凿池工程告竣,解决了山上饮水的大问题。这次所凿之池,不知是北池,还是南池?虽然距今已有246年,但仍是池水充足丰满。真乃神歆而人利吗!
最后,还要追述一下2007年4月30日考察天台观时的艰难险阻之况。当时,笔者和关明成同志等一行4人登山,虽然前次到天台观寨考察过一次,但这次还是迷失了路线,走进了左侧的一条小山的尽头。只好另辟荆棘,在陡峭的山道上寻找通道。但山坡根本无法行走,只好返回下山,经辨认路线后再次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又发现前面无路可走。此时,走在最后的方进突然大叫一声:“坏了,我的脚被铁夹子卡住了。”只见他的右脚被一个铁制的夹子卡住,夹子上的尖锐铁齿已扎入皮肉内,鲜血直流,不能动弹。无奈之下,我们几个人使出全力,才将铁夹子拉开了一道缝,让方进的脚退了出来,然后用一条毛巾缠住脚,搀扶着他艰难地跛行下山。当我们在公路边马咀村5组罗姓人家找寻向导时,说来真巧,正好碰见了安放铁夹子打野猪的罗安生。我们说明情况后,他愿作向导引我们登上了天台山。这次考察,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傍晚时分才下山返荆。
有关荆门古寨的文章
猫岩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赵湾村4组的猫岩山顶,其山海拔586米,山体面积约1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猫岩石之名,缘于其山的峰顶状如大猫之头。据当地老人讲,清嘉庆初年,白莲教义军兴起,乡民们为了避乱而创建了猫岩寨。猫岩寨东西向呈椭圆形,周长125米。笔者2008年12月26日和2009年8月8日2次考察猫岩寨。从瓮城外门进入瓮城内后,右拐至古寨的西城门。猫岩寨西门西门环形至东门的南侧寨墙全长55米。......
2023-11-18
猴王寨,原名猴儿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南庄村和邵集村三村交界处的五宝山上,海拔550米。猴王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扁长型,寨内两端为西峰和东峰,中间为低坡凹地。猴王寨西门外侧笔者第一次考察猴王寨是2004年6月1日。从原陈湾村南行登山,由于在客店镇请的向导迷失了路线,我们在荒林中艰难地穿越了两个多小时,猴王寨仍可望而不可及。......
2023-11-18
马鞍山寨位于漳河新区雄峰村4组漳河水库西岸的马鞍山上,其山实际是一个被漳河水库三面环绕的半岛,海拔约300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马鞍山之名,因其山如马鞍之形而得。马鞍山寨不知建于何年。笔者2006年4月28日考察马鞍山寨。马鞍山中的南北向的古道各有一条。马鞍山寨对面漳河水库明槽北岸的山岗上,原有一座清静庵,相传建于明末。马鞍山寨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清静庵大桥。......
2023-11-18
天仙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赵泉河村5组的天仙山顶,其山海拔662.2米,山势呈东西走向。山民们万分感激天仙姑娘的恩德,就将此山改名为天仙山,将此寨取名为天仙寨了。笔者2009年5月19日考察天仙寨。当地村民介绍说,天仙寨创建于明末,重修于清代嘉庆年间。天仙寨南寨门南门宽0.8米,高1.9米,墙厚2.2米。在天仙寨的南方不远处有一座高高耸入云霄的山峰,俗称先念山。......
2023-11-18
鹰子岩海拔597.7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笔者2008年12月16日考察鹰子岩寨。鹰子岩寨南门站在南寨门顶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此山主峰的东、西两翼山峦如鹰翅分别向东北和西北方向展开,其状形象逼真,鹰头正处于主峰的正南端。在鹰子岩寨东南麓的山坡上,遗存一座建于清同治二年的张正全夫妇合葬墓及青石牌坊。......
2023-11-18
王子双寨位于京山县宋河镇岔河村2组的王子山上,由王子北寨和王子南寨组成。笔者2012年10月30日考察王子双寨。顺山路进入王家冲境地,其冲因王子的传说而闻名。王家冲东侧的王子寨,山势挺拔,森林茂密,鸟语花香。王子双寨北寨东门北寨北墙内侧东门外侧残宽0.9米,内侧宽2米,残高1.2米,墙厚1.8米。王子南寨建于海拔269米的南峰上,距北寨城约200米左右。......
2023-11-18
龙虎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龙虎村1组龙虎山上。2006年5月2日清晨,我们一行3人从荆门乘班车至姚河街下车后,徒步考察龙虎观寨。龙虎山之名当由此而来。此顶为一平地,原是龙虎观大殿的遗址处。这就清楚地表明,龙虎观寨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白莲教而构筑的。此外,还有清道光十年的《重修蚕神碑》等,都是考证龙虎观寨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实地考察可知,龙虎观寨形似一只倒鞋底,脚根面北,脚尖向南。......
2023-11-18
炸石坡双寨位于东宝区石桥驿镇永圣村4组的炸石坡山顶,海拔为319.8米,由东寨和西寨组成。据当地老人介绍,炸石坡双寨创建于清咸丰年间。经过一段翻山越岭的路程,抵达东寨的南门。由东寨向西穿行不到100米的小山坡后就抵达西寨。炸石坡双寨东寨北墙炸石坡的来历,缘于一个民间故事。传说此山原名石马坡,因山上有几十块怪石,其形酷似大马而得名。因此,山名便称为炸石坡了。......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