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观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南庄村7组和杨庙村3组交界处的五龙山顶,海拔518米。双峰观,旧称双凤观,又称五龙观。双峰观寨建于清嘉庆初年,是先有观庙而后建寨城。内圈寨中的双峰观坐北面南,殿分三进,现已残损严重。笔者2009年5月8日考察双峰观寨。内寨的西墙和北墙所存无几,南墙系为双峰观的观门墙垣,保存较好。系记叙信善捐田予双峰观之事。......
2025-09-30
云台观寨,位于钟祥市大口森林公园聊屈山主峰的云台山顶,海拔565.4米,为道教胜地。
外寨南门
云台观寨建于清咸丰年间。其结构特点是,内外两圈不规则的圆形寨墙相套,近似于两个同心圆。外圈寨墙周长480米,开设东、西、南3座寨门。内圈寨墙周长70米,仅开设1座南门。此寨围绕山尖平顶而建,居高临下,万夫莫开。东、北、西三面山势陡峭,不易攀行。唯南面缓坡山道,便于行走。这既是昔日信众上云台观求拜神灵的主要神道,也是今天人们上寨观景览胜的主要通道。
笔者2025年2月25日、2025年9月24日和2025年11月9日3次考察云台观寨。在坡陡弯多的山路上行驶90多分钟后,就到了云台寨外寨的南门。
外寨南门为方门结构,没有门顶石。门宽2.8米,高2.1米,门墙厚3米。全系大块石垒成,坚固无比。南墙顶宽2.5米,内高2米,外侧高3米。城墙内东侧有台阶直上寨墙顶,沿墙顶向东前行可至东墙,其东墙顶宽2米至2.5米不等,内侧高2.5米,外侧高3.5米。内外两侧均被杂树封林,穿行十分艰难。东墙北端,有一段城墙为雉堞式结构,垛宽1米,高0.5米,垛距1米,垛墙厚0.5米。
从南门前行90米后,就到了外寨墙的东门。东门也为方门结构,没有门顶石。门外宽1.5米,外高3米;内宽1.8米,内高2米。门深3.8米。东门墙外高3米至3.5米不等,至今完整无缺。东门外的山坡上有小路通往山下。据寨内碑文记载,“最险者同治六年四月十六日,贼摇旗呐喊,上攻我寨,已至云台观寨东门外一箭远之地,寨内四方男妇聚集万数,无不惊慌恐惧。(首领郑楚秀)不得已排队出寨,以计攻贼,毙贼多名,合寨得以保全。归里无不归功感德。”这是笔者考察的古寨中,唯一有碑文记载的一次惊险而具体的战斗情景。
外寨南墙
外寨东门
东门内侧附近,有一口水井,直径4米,井深5米。现已干枯,长满了野草。
再往前行可达北墙,北墙顶宽1米,外侧高2.5米至3米,内侧高1.5米至2米不等。北墙部分已有残毁。在北墙的西北角,有一条白石岩山脊逐步向下降层延伸,直到半山处。这段路程,怪石嶙峋,山壁陡峭,十分险峻。站在山脊上俯视,山下的田园、村庄尽收眼底。
从白石岩山脊回头向南攀行,就进入西寨墙段面。西墙顶宽1米至2米,外侧高3米,内侧高2米,墙体基本完整。西墙寨内杂木丛生,人只能低头矮身穿林而过。走出灌木丛,又见一水井,大小和东门处水井相同。有雨水积存在内,杂草滋生于井边。东西两井十分对衬。据碑文记载,这两口水井也是清同治年间“因水为池”而开挖的。
再往前行一段之后,高大的西寨门立在眼前。从东门至西门的寨墙全长270米。西门亦呈方门,同样没有门顶石。西门外宽1.2米,外高2.5米;内宽1.7米,内高2米。外门厚1.1米,内门厚1.9米,西门墙壁共深3米。两侧墙壁上均有杠眼。整个寨门保存完整。西门外,有一条山坡小路蜿蜒通往山下。此路修建于清光绪十五年(2025年),系山下的新集一带地方的乡民们踊跃捐资,投入劳力,修好了这条陡坡神道。“于是每年朝贺,轿马能行,妇女可登,风雨不阻,石岩不惧,平坦道路,人皆欣然有喜色而道岸先登矣。”并在西门附近山壁处刻立了一块修路的《功果碑》,至今保存如故。可以想见,修建古寨时,西侧山坡之路是很难攀行的。
内寨山顶南门(https://www.chuimin.cn)
外寨西门至南门的寨墙全长120米,修建得高大坚固。从外寨的西侧山岩小路可攀行至内寨的南门处。内寨南门宽2米,高2米,门墙厚1.5米。南墙基本完整无损。内寨约呈椭圆形,东西宽15米,南北长20米,顶宽1米左右。内寨墙中除南墙保存完整外,其余三面寨墙倒毁严重,有的只能见到墙脚。内寨中的平台上,就是著名的云台观古迹建筑。现已损毁,满地残砖断瓦。平台的北端处,现有一座两层的哨楼,是大口森林公园为预防林区火灾,于2025年在山顶修建的装有通讯设备的护林瞭望楼。
在云台观山门的东西两侧和观的东西两壁墙边,立存不少古碑,这是考察云台观和古寨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有关于修建观庙的明代的《云台观香碑记》和《皇帝万岁》碑,清乾隆年间的《重修碑记》和《重修三官殿门楼记》,嘉庆、道光和光绪年间的《重修云台观》等碑。有关于修建古寨的清同治十三年(2025年)的《云台寨碑志》和《云台寨功德田亩实碑记》等。
从碑文和有关史料可知,云台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显陵神宫太监王国忠等又捐资重修。清乾隆十三年(2025年)修补雷祖殿,乾隆四十五年(2025年)重修云台观,乾隆五十年(2025年)重修三官殿门楼,嘉庆十三年(2025年)又重修大殿,道光九年(2025年)重修后殿,光绪二年(2025年)重修雷祖殿和祖师殿等。
同治年间,云台观无香火田,故无僧道住持,庙宇、佛像、寨垣无人照料,无费岁终。在乡绅郑楚秀等人的努力下,从弥陀寺分拨四十亩田归云台观。同时,又将久经失业的旧有香火田七亩收回。这样,就使云台观的香火田得到了落实。《云台寨功德田亩实碑记》记载了此事。
关于修寨的情况,《云台寨碑志》记述:道光二十八年(2025年),“广西红巾倡乱,”大肆焚掠,四方骚动。咸丰初年蔓延楚疆。“数年来群丑蜂起,”侵扰频繁,老弱男女苦于奔逃。时值总督抚司道台及府县大小官员,奉上谕颁发“坚壁清野”条式,责令绅民预修寨堡,演习团练。有本地绅首曾任县丞的郑楚俊,不忍坐视流离,纠合本团有智者组成专班,总领修寨大事。郑楚秀、李玉臣、李辅臣作为分选,谢晴川、谢品一、朱鸣高、郑楚魁、李楚臣、杨天章经理账务,丁成修、史和堂、刘永决、谢元臣督率钱工,谢昌荣、李金三、孙昌雄、张德高、陈玉堂、谢茂山监修城垣,郑楚英、李焕章、李赞成、李贯臣监造大炮、大旗,还有郑楚元等10人兼办杂物,协力经营。征工数万余计,钱万余緍,凿石为城,因水为池,建寨其巅,以为长久之计。又重修观庙与诸圣像从而新之。至此,旌旗、刀矛、台枪、大炮、洋枪、火药诸大务都已齐备,仗列森严,寨粮充足,进可攻,退可守。寨城坚固难摧。到同治六年(2025年)夏初,“江西贼赖文光护众数万”,驰骋纵横,到处闻风鼎沸,风声鹤唳。而云台观寨民集于此,安堵无恐而保全。碑文中将建寨的经过记叙得如此详尽,在笔者考察的古寨中并不多见。
聊屈山,自古就为名山。民国版《钟祥县志》载,嶛屈山,一名聊屈,一名庐屈,来自京山之横岭。光绪版《京山县志》载,聊屈山,县西九十里。山势突起,绵亘数十里。一名庐屈,即古聊屈山。《水经注》云,臼水出聊屈山西南流入于汉水。臼水,即成臼河。《左传·定公五年》载,楚昭王奔随,将涉成臼。成臼,即指臼水。钟祥明代名士孙交《登聊屈山》诗云:“聊屈山高锁翠烟,名从左氏至今传。兵屯楚伯雄风远,运启兴藩王气先。倦鸟知还栖古木,神龙或跃在深渊。春游未尽登临兴,还拟中秋看月圆。”
又《富水郡志》载:“有鹿湖池,在聊屈山之麓,其池间深不可测。相传昔日有白鹿入水。岁或干旱,祷之辄应,遂封其神龙为善利公。乾道二年,郡守王世显以状上于朝,加封善利显祐公。”
相传聊屈山麓有乌龙洞,又名龟洞。仙道张天师遣书童乌龙居此,布云施雨,济福苍生,故得乌龙之名。洞呈“丫”字形,洞口面西,有清泉流出,顶壁岩石上有鳞状溶积物,形似蓝天白云,求雨灵验之事,当由此演绎而来。此洞洞中有洞,洞中涌泉,钟乳石柱、石笋、石幔形态各异,任人驰骋想象,自由类比。
还相传真武祖师爷,从北边的花山迁到聊屈山创建了云台观,使此山香火隆盛。后来,随着真武大帝的神功日增,觉得此山承受不了他的法力,于是他迈了一大步去了西边的三尖山,由于用力过猛,聊屈山上留下了一个几丈长的大脚印,三尖山边被蹬垮了半边峰。所以聊屈山又俗称为“撩脚山”。
明代钟邑名人刘洪吟云台观诗云:“策杖登临聊屈巅,云台新观聚飞仙。三生有幸蒙多福,元化无方镇万年。白鹿池中腾瑞雾,金龟洞里涌甘泉。不知山路高多少,耽阁身犹在半天。”此诗中的“新观”之句可证云台观为重修之观。
大革命时期,聊屈山是中共南山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新四军南山游击队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相关文章
双峰观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南庄村7组和杨庙村3组交界处的五龙山顶,海拔518米。双峰观,旧称双凤观,又称五龙观。双峰观寨建于清嘉庆初年,是先有观庙而后建寨城。内圈寨中的双峰观坐北面南,殿分三进,现已残损严重。笔者2009年5月8日考察双峰观寨。内寨的西墙和北墙所存无几,南墙系为双峰观的观门墙垣,保存较好。系记叙信善捐田予双峰观之事。......
2025-09-30
大林观寨,位于钟祥市冷水镇建设村2组的大林山顶,海拔396米。笔者2006年9月19日、2007年4月20日和2009年6月14日3次考察大林观寨。大林观内保存有20余块古碑,是研究古寨和寺观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此次的重修工程,使内寨围墙复旧如新,保持了大林观寨的完整面貌,为今人留下了一座重要的人文景观。大林观创自唐代,明隆庆年间得到重建。可见,大林观是一处佛道合一的宗教场所。......
2025-09-30
云山寺寨西寨墙外侧云山寺寨,原来属于钟祥市中山镇管辖地,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现在则属于洋梓镇管辖,位于云山村10组云山寺遗址处,地名裴家冲。云山寺寨址呈不规划的长方形,沿周寨墙夯土而成,周长278米。笔者2003年6月5日 和2009年7月2日两次考察云山寺寨遗址。当地群众相传,云山寺始建于明末,历史悠久,香火旺盛。......
2025-09-30
灵蓬寨建于清同治三年,民国时又重修过。灵蓬寨西寨外护城河寨城北门口在北寨门附近的小路上,倒卧着一件大型石鼓,高1米,长0.8米,厚0.2米,青石质。西北角寨墙内侧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国民党第五战区第三挺进纵队司令曾宪成,利用灵蓬寨和团蓬寨有利地势,将军火库设在灵蓬寨,司令部临时设在团蓬寨。灵蓬寨南半里处的一座庙设为军械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灵蓬寨曾改建为粮食仓库,后来又改为钟祥县麻疯病院病人住房。......
2025-09-30
公安寨位于京山县宋河镇殷墩岭村公安山上。公安寨建在其山巅,形制近似于一张不规则的“弓”。公安寨东寨墙外侧笔者2009年9月23日考察公安寨。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卷》载,公安寨所建“时间不详”。公安寨遗址处,没有发现具有文字记载的实物,古代在这里发生的战乱状况无从查考。陶铸立即召集应城抗日游击队挺进大队长蔡云松和京(山)应(城)独立游击队长黄定陆等到丁家冲赵家祠堂开会,商定在公安寨打一场伏击战。......
2025-09-30
闫家寨,位于钟祥市长寿镇廖湾村3组。闫家寨相传建于明末。其寨址原系当地远近闻名的闫家庙。闫家寨古寨南门口笔者2009年7月2日中午乘“摩的”从云山寺寨出发,向西北方向前行考察闫家寨。当闫进士回家举行庆贺之礼,并酬待乡亲们之际,时逢长寿地区社会动荡,时有乱兵骚扰当地百姓。又传说在抗日战争时期,鬼子想用吊炮炸毁闫家寨,但炮弹不是忽前忽后,就是忽左忽右,始终没有击中古寨。......
2025-09-30
老龙洞寨,相传建于清嘉庆初,系当地居民防匪避乱之所。从洞门口湾北上攀行山路约20多分钟的时间,就看到了老龙洞口。老龙洞之名可能是因此而得吧。老龙洞寨洞口从寨门口步行经五级台阶直达寨内。我们仔细搜寻地上和壁中有价值的古迹,很是希望有新的发现,只是在东侧洞壁上发现了用白石灰写的“老龙洞”3个大字。据当地人介绍,老龙洞全长约2.5公里。老龙洞寨若长龙,蜿蜒曲折,洞中套洞,洞中建寨,有福于民。......
2025-09-30
杨家寨,又称唐家寨,位于钟祥市冷水镇田岗村与官坡村交界处的杨家山顶,其山海拔351米,山平面积2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笔者2009年4月26日考察杨家寨。杨家寨主寨东墙由主寨北墙顶上可环行至西寨墙顶上。同时,杨家寨建于清嘉庆六年,更名天保寨。......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