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安静寨,隐藏在京山县绿林镇的安全避难之地

安静寨,隐藏在京山县绿林镇的安全避难之地

【摘要】:安静寨,位于京山县绿林镇吴集村2组的安静山顶,山呈东西走向,西与杨集镇接壤。2009年10月15日,笔者乘车从绿林镇出发,穿过吴集村望家冲的崎岖山路后,下车左拐步行,越过杨集镇的赵家冲和烟杆冲的密林,最后沿一座山脊上的小路,逐步登上了安静山尖处的古寨西门城楼。安静寨主寨的西门为方门形制,门宽1.4米,高2.1米,墙厚2.5米,全用大块石码成。日本鬼子搜查了几次,都没有发现这个安静寨子。所以本地百姓们都称此寨为安全寨。

安静寨,位于京山县绿林镇吴集村2组的安静山顶,山呈东西走向,西与杨集镇接壤。为什么山名“安静”?屡问而不得其解。可能是此山处于两镇边沿交界处,人迹罕至而显得寂静冷落吧。

安静寨相传建于清咸丰初年。此寨的结构特点是,主寨呈较为规则的圆形,周长345米,开设东、西2门。主寨中的山顶平台东侧建有一堵长50余米的山顶寨墙,为城垛式模样。主寨的东侧墙外,又圈围一个大半圆的外寨墙,全长500米,比主寨墙还长150米。外寨墙中开设一个东门。这样一大圈的寨墙如长城般地围满了整个山头,气势格外宏大。

2025年10月15日,笔者乘车从绿林镇出发,穿过吴集村望家冲的崎岖山路后,下车左拐步行,越过杨集镇的赵家冲和烟杆冲的密林,最后沿一座山脊上的小路,逐步登上了安静山尖处的古寨西门城楼。

安静寨主寨的西门为方门形制,门宽1.4米,高2.1米,墙厚2.5米,全用大块石码成。其两块门顶石宽大完整,一块长1.6米,宽0.45米,厚0.15米;另一块长1.6米,宽0.3米,厚0.15米。由西门内侧的9级台阶可上到西门城顶,城墙高3.5米,顶宽1.5米。纵观整个西寨墙高大挺立,保存较好。顶宽1米,外侧高3.5米,内侧高2.6米,有宽1米的内走道。听老人讲,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侵入到绿林地区,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跑到安静寨上来避乱,就躲在西城楼内。日本鬼子搜查了几次,都没有发现这个安静寨子。所以本地百姓们都称此寨为安全寨。

外寨西门

由西城墙右拐就到了北寨墙。北寨墙顶宽0.8米,外侧高4米,内侧高2.6米,也有宽1米的内走道。北寨墙也保存得较好。

从主寨北墙顶上行走,逐步向右拐弯,穿行100米的距离后,就到了主寨北墙和外寨北墙的交合部。我们先考察主寨的东寨墙。其墙从北侧主寨墙和外寨墙的交合处至南侧主寨墙和外寨墙的交合处之间全长105米,顶宽0.8米,外侧高3.3米,内侧高2米,东墙的内走道宽0.8米。从北向南55米处开设小东门一座,现已残损。门宽1.4米,残高1.5米,墙厚2米多。(https://www.chuimin.cn)

然后,再从北侧主寨墙和外寨墙的交合处向东前行,考察外寨墙的形制。放眼望去,整个外寨墙呈大半弧形圈绕在主寨的东侧,顶宽0.8米,外侧高2.5米至3米不等,内侧高2米。保存同样完好。当前行300米的距离后,发现在外寨墙的东南段,开设了一个外寨东门,门宽1.4米,高2.3米,厚1.6米。其门顶石的块石码成了一个尖角,从外侧大致看去,东门的轮廓似一个等边三角形。东门两侧的寨墙壁上各开有若干个方形之孔,以备瞭望和射击之用。

外寨东门

从外寨墙的东门向西南侧继续穿行200米的距离后,就抵达南侧主寨墙和外寨墙的交合处了。只见主寨的南墙顶宽0.8米,外侧高2.8米至3米不等,内高1.8米。南墙比西、北、东三面之墙要约矮一些。再从南侧主寨墙和外寨墙的交合处向西前行140米后,就到了主寨的西门。由西门进入主寨内,沿着一段小山路向东攀行,不一会就到了山顶的平台处。平台上建有一间较大的石屋,面宽10米,进深6米,墙高3米,坐西向东。这就是全寨的指挥部所在地。我们在石屋内探寻许久,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从石屋出来东行约10米,只见一座高大的城墙堵立在眼前。这座顶城寨墙呈南北向,长50余米,高3.8米,底厚2米。其墙顶为城垛式结构,垛宽1米,高0.5米,垛距也宽1米。少数城垛保存较好,大部分城垛已毁失。顶城寨墙中段开一东门,为方门形制,门宽1米,高1.8米,门厚2.2米。门上的顶石长1.5米,宽0.7米,厚0.1米。门下的槛石长1.2米,高0.13米,宽0.2米,中间已断裂。这道坚固的寨墙当是专门的护卫指挥部及山顶核心部位而建筑的。我们不得不佩服先民们战略思维的周全精细。

我们从外寨的东门下山,这条山路较陡,适于下而不适于上。我们回首仰视,这座结构复杂的寨中寨已掩映在山顶的丛林之中了。

内寨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