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寨,位于京山县东北部宋河镇大富水中游的秦关村3组和4组的交界处。富水寨历史悠久,其寨城就是原富水城遗址。富水寨依托唐代的富水城旧垣而建,当始于明末。现存的富水寨城实际呈不规则的方城,周长总计1735米。富水寨南护城河遗址2009年9月23日,我们考察富水寨是从古寨北门进入的。可见寺内原有不少记载富水寺历史的碑刻,惜至今一块未存。据秦关村的老支书秦保发讲,富水故城远近闻名。......
2025-09-30
香山寺寨,位于京山县坪坝镇香山村4组与宋河镇杨家冲村10组交界处的香山上,属坪坝镇管辖。其山海拔431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
据当地老人介绍,香山寺寨始建于明末。其建筑特点为内外寨墙相重叠的寨中寨结构。半山腰中的外寨墙呈不规则的圆形,周长450米(其中西北侧有90米长的悬崖陡壁作为天险而未筑寨墙)。寨墙为平顶式结构,高2米至5米不等,开设有东北、西南2座外寨门。内寨墙位于山顶的沿坡上,其形状为南北向的三角形,周长120米。寨墙亦为平顶式结构,高1米至2.5米不等,开设东南、西南2座内寨门。寨中山巅上有香山寺建筑遗址。整座寨城现状保存较差。
笔者2025年11月14日考察香山寺寨。从山南的宋河镇杨家冲村10组的山坡的羊肠小道开始登山,艰难地攀行一小时的崎岖陡坡后,到达古寨的西南门。西南门为方门形制,已有毁损。门宽1.8米,北侧门墙高2米,南侧门墙高1米,门墙厚2.8米。
沿西南寨墙的内侧向南前行,只见西寨墙多有残断。顶宽0.6米至1.2米不等,外侧高3米左右,内侧高1.5米左右。
南寨墙中有几处段面保存较好。顶宽1米左右,外侧高5米;内侧降层1.2米后,设置宽1米的内走道,内侧墙脚高2米左右。
在南寨墙中的正南段面上,建有一个圆形炮台,墙高2米,内直径2米。南侧墙壁中遗存有几个射击孔。此炮台已残毁不全。
东寨墙修建的比较单薄,顶宽0.6米,外侧高3米左右,内侧高2米左右。大部分毁坏严重,寨墙断断续续地蜿蜒于山腰之中。
高大的外寨南墙
从内寨墙中的东南门进入内寨。其东南门也为方门结构,门宽1米,西侧门墙高0.8米,东侧门墙高0.5米。其西边的西南门形制与东南门相仿,且两门东西互为对衬。(https://www.chuimin.cn)
从内寨墙沿山坡向北攀登,不一会就到了香山寺的南面山门处。香山寺立于香山之巅,坐北朝南,面宽16米,进深25米,三进三间的格局。南面的庙墙壁残高3米,其正中部开设山门一座,门宽1.6米,门外山坡上修有10余级的石板台阶,供香客进出上下。没有发现门框石和门槛石构件,只剩残余的台阶了。
内寨东南门残迹
香山寺后的平顶上,遗存有三个石窝,传说就是观音大士特赐的“米油盐”三窝,以恩赐米油盐给劳苦大众的,长年取之不竭。
我们在香山寺遗址上仔细搜寻,希望找到一些有文史价值的实物。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寺的大殿残迹中发现了一块断碑,高0.5米,宽0.6米,厚0.12米,灰色石质。正面碑额横列双钩阳文“监视□□”4个大字;碑文中记有“光绪十年……汇众之力重修大殿……望众善和众僧精心维护,不使之颓败……让香烟长留……十一年腊月十九日立”等文字。从而可知,清光绪十年(2025年),众善捐资重修了香山寺大殿,致十一年(2025年)竣工,为了保护好大殿,专门刻立了这块“监视”之碑,以正告众僧众善,以使香烟长留。以“监视”2字作为标题,这是笔者在碑文中的首次发现。此碑文是研究香山寺历史的一份新史料。
由于香山上的石质松脆,易于断裂,很难制成规整的条石和碑石,故寨门中没有发现门框和门槛的构件之石,寺庙中也没有发现有规整的碑刻遗存。
相传香山寺建于宋代,殿宇辉煌,香火旺盛,为京山之北一座名寺,留下了一些名人的足迹。明嘉靖进士,太仆寺少卿,邑人王格游历香山后写下了一首五律《香山寺》:“峻岭凌霄汉,疏林隐绛宫。骑从斜磴入,门逐断岩通。风日三秋里,关城四眺中。松亭陈桂醑,延赏兴何穷。”绛宫,朱漆宫殿。指庙宇。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9月。醑,美酒。首联写香山之势和寺庙之位。颔联写诗人骑马上山,山门顺着断岩而畅通。颈联点明游历的季节为九月,天高云淡,站在山巅能看到远处的关城。尾联写在松林下亭子间畅饮美酒后,其游兴仍未穷尽。全诗层层递进,情景浑然交融。
此外,还有清顺治举人、康熙进士、安徽宿迁县知县、邑人尚登岸曾读于香山西麓的白龙庵,留有《登香山绝顶》五律诗一首。清乾隆举人、广东广宁知县、邑人易履泰也写有一首《重登香山寺》诗。为香山寺增添了文化底蕴。
相关文章
富水寨,位于京山县东北部宋河镇大富水中游的秦关村3组和4组的交界处。富水寨历史悠久,其寨城就是原富水城遗址。富水寨依托唐代的富水城旧垣而建,当始于明末。现存的富水寨城实际呈不规则的方城,周长总计1735米。富水寨南护城河遗址2009年9月23日,我们考察富水寨是从古寨北门进入的。可见寺内原有不少记载富水寺历史的碑刻,惜至今一块未存。据秦关村的老支书秦保发讲,富水故城远近闻名。......
2025-09-30
猴王寨,原名猴儿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南庄村和邵集村三村交界处的五宝山上,海拔550米。猴王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扁长型,寨内两端为西峰和东峰,中间为低坡凹地。猴王寨西门外侧笔者第一次考察猴王寨是2004年6月1日。从原陈湾村南行登山,由于在客店镇请的向导迷失了路线,我们在荒林中艰难地穿越了两个多小时,猴王寨仍可望而不可及。......
2025-09-30
不少人游历过仙人岩寨,却不知道有娘子洞寨。娘子洞寨坐落于插旗村6组双泉湾长沟东侧的大山半腰处。娘子洞寨一寨门这第一道寨门为方门,建于山腰,坐北朝南。整个寨墙全系大块石层层垒起,成为娘子洞寨的第一道坚固的防线。洞寨门墙进入寨门后,顺着山坡小路平行前进约30米,就是娘子洞寨的第二道寨门。经丈量得知,娘子洞宽18米,深18米,高约16米。碑文和传说丰富了娘子洞寨的文化底蕴。......
2025-09-30
龙王洞寨,俗称樊王寨。2009年7月22日和25日,笔者两次考察龙王洞寨。从仙居街中的桥头坐上“摩的”,南行约30分钟的翻山越岭后,就到达了龙王洞寨的山脚下。龙王洞寨龙舌石下寨西头内侧崖壁上凿有一道仅宽0.5米的狭窄阶梯小道,小心翼翼地匍匐贴坡逐级攀登,不一会就到了中寨唯一的西门,门宽1米,残高0.5米,厚1米。原来此洞之寨本名“龙王寨”,实以洞似龙口命名。......
2025-09-30
公安寨位于京山县宋河镇殷墩岭村公安山上。公安寨建在其山巅,形制近似于一张不规则的“弓”。公安寨东寨墙外侧笔者2009年9月23日考察公安寨。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卷》载,公安寨所建“时间不详”。公安寨遗址处,没有发现具有文字记载的实物,古代在这里发生的战乱状况无从查考。陶铸立即召集应城抗日游击队挺进大队长蔡云松和京(山)应(城)独立游击队长黄定陆等到丁家冲赵家祠堂开会,商定在公安寨打一场伏击战。......
2025-09-30
老龙洞寨,相传建于清嘉庆初,系当地居民防匪避乱之所。从洞门口湾北上攀行山路约20多分钟的时间,就看到了老龙洞口。老龙洞之名可能是因此而得吧。老龙洞寨洞口从寨门口步行经五级台阶直达寨内。我们仔细搜寻地上和壁中有价值的古迹,很是希望有新的发现,只是在东侧洞壁上发现了用白石灰写的“老龙洞”3个大字。据当地人介绍,老龙洞全长约2.5公里。老龙洞寨若长龙,蜿蜒曲折,洞中套洞,洞中建寨,有福于民。......
2025-09-30
闫家寨,位于钟祥市长寿镇廖湾村3组。闫家寨相传建于明末。其寨址原系当地远近闻名的闫家庙。闫家寨古寨南门口笔者2009年7月2日中午乘“摩的”从云山寺寨出发,向西北方向前行考察闫家寨。当闫进士回家举行庆贺之礼,并酬待乡亲们之际,时逢长寿地区社会动荡,时有乱兵骚扰当地百姓。又传说在抗日战争时期,鬼子想用吊炮炸毁闫家寨,但炮弹不是忽前忽后,就是忽左忽右,始终没有击中古寨。......
2025-09-30
仙人岩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东11公里处的插旗村6组。仙人岩海拔476米,山平面积0.4平方公里,植被面积占80%,主要生长松、栎树和杂灌木。笔者从1995年至2009年先后7次考察仙人岩寨,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仙人岩寨由炮台、寨门、寨垣、城堡、洞厅、石屋、粮城和关庙等组成。实为写实之作,即上有仙人岩高耸云天,下有长沟水长流不断。以上四篇碑文都是记述仙人岩历史的重要文献资......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