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实地踏勘古寨中遗存的百余方记事碑刻,走访民间老人,搜集闾巷传说,荆门古寨的真容逐渐浮出水面。荆门古寨是当时经清政府动员,由民间修建的一种战备防御工事。荆门古寨的修建,一般由当地绅士牵头,富户、商贾捐资,贫民出力而运作。特别是钟祥扁寨的西南门,建成了拱门城楼,高大雄伟,为荆门古寨拱门之冠。......
2025-09-30
白龙洞寨,位于东宝区石桥驿镇上泉水库大坝西400米处南岸的马鞍山东麓。马鞍山因形似马之鞍而得名。
自从2025年兴建了上泉水库之后,白龙洞寨就被库水淹没,距今已有35年的历史了。在2025年1月下旬,由于水利部门关于除险加固水库大坝和溢洪道等工程的动工,库水放干,河床见底,白龙洞寨才有幸重露真容。
2025年3月17日和4月7日,我们攀行山路,专题考察白龙洞寨。站在库北山坡上,瞭望对岸的马鞍山,只见两峰耸立,险峻陡峭,树木杂生,藤萝缠绕,自具一番景色。从小路顺山坡南下行走10米左右的距离,就到了库北河边,然后跨越库底,走近了这个神秘的古洞。
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道用块石垒砌成的古老弧形的外寨墙,它东西向横卧在河边南侧山脚的沙石滩上,长130米,厚1.5米,残高1.5米。由于人为的损坏,寨墙已残断为多截,有几段则全部毁失。中部残留有宽2米和2.2米的两个寨门痕迹。寨墙的西端顺山势建在白龙洞侧的山坡上,这段西寨墙保存基本完好。穿过寨墙向南步行20余米就到了白龙洞口。白龙洞口朝东向,外呈喇叭形敞口,宽11米,高约20米。敞口底部有一条宽约1米多的流水渠道直通寨外河心。敞口两侧崖边上原来各建有长形平台。北平台上建有一小庙,现已拆毁;南平台上竖立一块巨碑,高1.8米,宽0.7米,厚0.2米,系《白龙洞记》碑,现已断为三截倒在平台上和渠沟里。从敞口内进2米处,有用较为规则的条石砌成的坚固寨墙,高3.5米,宽11米,厚4.5米。中部开一寨门,高2.3米,宽1.2米。门口顶部北边凿有转眼,两侧壁上有寨门杠眼。
白龙洞寨
从寨门入内,北侧为石砌平台,高1.8米,宽3.5米,长17米。南侧为洞水渠道,高1.8米,宽1.9米。南壁上凿有铺盖楼板的横檩搁眼20个。横檩一头搁在壁眼中,一头搁在平台上,楼板铺就后,楼下渠道通水,上面寨楼住人,各得其所。这种构筑方式,足以显见先民们高超的建筑智慧。登上平台仔细察看,见第一洞厅甚为宽敞,高约15米,深约20米,宽6米。南侧壁上方还凿有两层楼檩的搁眼,每层各有15个。可知此洞为三层寨楼。这种层楼结构与栗溪仙人岩前洞九层寨楼的构造完全相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盐池供销社曾利用寨洞做过冷库,现在平台上还遗存有蛋池2排9格。
沿渠道往前左拐进入第二洞厅后,顺着矿灯光看去,该洞高10余米,宽5米,深5米。洞壁呈不平的五花石崖面,洞正中倒垂一石,长4米,直径0.7米,离地1.1米,形状酷似象鼻。躬身穿过象鼻石后,向南进入第三洞厅。此洞高约15米,宽约8米,深约14米。步行5米的下坡路后,有一大水潭横在面前。潭面长10余米,宽8米,潭水清澈而凉,在灯光的照耀下,可见水里有多条小鱼在游动。我们一声吆喝,小鱼们便迅速潜入潭底,洞内回荡起悠远的嗡声。这不由使人想起柳子厚在永州八记之四《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所描述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细观洞顶,顶部有大小不一的五花石圆形石窝6个。再看前方洞壁右侧有个缺口,原来此洞又向西拐弯而去。这样一、二、三洞就连成了一个“S”形。正当我们叹息不能继续前进探个究竟时,向导钟守轩及时介绍说,这个白龙洞是龙头,俗称大龙门。洞如长龙弯弯曲曲长达10余里,要转99个弯,要过99个滩,一直延伸到东南方的扑船山南麓的龙尾,那里的出口洞叫小龙门。从龙头到龙尾,要点77根蜡烛才能走到。虽然这种传说不一定可信,但它此时却填补了我们的遗憾。(https://www.chuimin.cn)
我们返回出洞时,费尽周折,才将三截石碑正反两面的碑文全部清晰地制作了拓片。
从碑文和有关史料可知,白龙洞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白龙洞就很有名气了,后人曾在洞内捡到一些唐开元年间的铜钱。宋庆历年间,有一位姓毛的道士祈雨,入洞取水,被汹涌的洞水淹没而死。清嘉庆初,为了躲防白莲教义军,乡民们在此修建了洞寨。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在此寨和半山腰的洞穴中,用土炮袭击过日本鬼子,据说当时打死了20多个日本兵。“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又将此洞改名为“红星洞”,并砸断了洞口边的巨大石碑。
白龙洞有福于民。白龙洞地下河水源充足,灌溉附近农田数千亩,乡民们敬为神龙以祭祀。清光绪二十二年(2025年),荆门知州诸可权躬诣此洞,为民求雨,果然灵验。于是他亲题“泽被群生”4字匾额悬挂于洞口。光绪二十八年(2025年),乡民们见诸题匾额旧敝,于是又以龙王之乩示“惠昭中外”4字,命秀才王柏龄榜书,新刻于洞碑的正面。时有当地授馆教师赖经邦,邀约文人学士21人,游洞吟诗,以歌颂神龙为民赐福的功绩。这次盛会共结集诗词13首,有单人吟诵的,有相互联句的。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各体俱备。会后,将这些诗词和乡绅陈云鹤撰写的《白龙洞记》一并同刻于洞碑的背面。陈云鹤,即陈聚奎,就是撰写仙人岩中的《山水清音》碑之人。《白龙洞记》文曰:“白龙洞距县西百二十里,四面群峰环抱,内高敞,一石障潭面,类象鼻垂。秉烛缘潭入,坎级数十步,石痕蜿蜒若旋螺;壁上有日月,形或若巨钟覆。莫不一一酷肖。屈曲越三潭,即淤蔽无可问津。然水涓涓自石壁中出,更有洞天。时有丝竹音,或远或近,听之了了,惟咳笑辄止。春夏交声若巨雷,秋冬稍杀,水伏行里许至谷口,珠珠自沙石中出,溉田数千亩。值阴雨联绵,泉水左若泥浊,右若冰清,泾渭判然各别。天旱祷雨立应,故远近数百里,无不知斯神之灵异焉。”游者观察细心,写得形象生动,文字简约而亮点全出。
诗词中,赖经邦的绝句写得飘逸潇洒:“龙潜古洞水潺潺,我爱龙潜乐往还。欲问升沉千古事,察之上下鸢鱼间。”钟莲舫的绝句写得富有哲理:“白龙洞里水涓涓,日月象悬别有天。愿洒甘霖人尽望,勿贪深处傍云眠。”书写荆门知州诸可权所题匾额的秀才王柏龄深感荣幸,亦题诗抒怀:“遵命书碑碣,空山正夕阳。神仙真洞府,人世几沧桑。地毓峰峦秀,灵驱魍魉藏。我今诚有幸,千古与流芳。”赖汝霖的七律写得形象生动:“桃园深处净尘烟,翰墨生涯快着鞭。老树嘲风窗影瘦,清泉浴日浪花鲜。云横鹫岭连溪碧,鹤爱虬松伴月眠。古洞龙潜山毓秀,春来雷雨证前缘。”赖炳坤的自度曲将自然景观绘声绘色地呈现眼前,而将游踪写得神采飞扬:“剑桥东,丹凤鸣。剑桥西,白龙迎。中有龙泉深浩浩,春天雷雨猛作声。马鞍合雾列,牛鼻饮月洁,左右关锁更奇绝。引胜入洞府,邑乘志之古日月。鼓钟形游观笑指,数我今,负笈鲤庭过,满腔山水养天和。琅环福地,武陵渔歌。若可问津前路,还将秉烛荷戈寻尽仙源之幽险,攀着龙鳞到银河。”这些碑文、诗词和书法给白龙洞增添了文化底蕴。
随着上泉水库维修工程的结束,已于2025年5月底开始蓄水,现在白龙洞又重被淹没。为了保护好那块珍贵的洞碑,笔者已建议市水利部门一定要将巨碑运至上泉水库管理站,将其拼接后重立起来。
相关文章
经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实地踏勘古寨中遗存的百余方记事碑刻,走访民间老人,搜集闾巷传说,荆门古寨的真容逐渐浮出水面。荆门古寨是当时经清政府动员,由民间修建的一种战备防御工事。荆门古寨的修建,一般由当地绅士牵头,富户、商贾捐资,贫民出力而运作。特别是钟祥扁寨的西南门,建成了拱门城楼,高大雄伟,为荆门古寨拱门之冠。......
2025-09-30
第二天,秦王和李靖,带数十骑兵,从长春宫出发,一个多时辰便到设寨之地。随之,秦王晋升李靖任开府,统领两千“三卫”官兵驻扎于此,明令属下军队将校,分期分批到寨轮训。《封神演义》的故事虽与唐代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但寺底村哪吒三太子庙的传说或许与李靖在秦王寨帮助李世民练兵有关。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秦王寨、马趵泉遗迹已成为特殊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2025-09-30
明中叶以来,赣闽粤交界地区一直动荡不安,乡村向有修筑土堡楼寨以自卫的传统,[29]“贼寇”来则入为防守,走则出为耕种。为了保护生命财产安全,老三池淼庵在村中筑有土围子。面对此次改朝换代的全国性社会大动荡,为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各乡村纷纷在平地修筑土堡,在山中修筑楼寨,增强自卫能力。[35]建筑土堡楼寨以防寇自卫,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而乡村之远于城者,则有土堡楼寨。[36]为此,村民修筑了许多防御性的土堡楼寨。......
2025-09-30
锁洞村隶属于旧司镇,地处老峡河两岸,风景优美,上游接旧司镇,下游出老峡口就是绿水镇地界。锁洞村并无较大洞穴,关于名称由来,本村人也是一头雾水,说不出原因。目前比较有观赏性的就是甜茶坪的古寨与古树。甜茶坪古树群落规模大,与古寨实为一体。锁洞村民国时期的故事绕不开向卓安,向卓安乃民国时期的来凤强人,湘鄂西著名匪首。......
2025-09-30
除此没有发现其他古墓,但文献上记载了三座古墓,有待进一步发现。三是元末明初车骑将军、腊壁司安抚使田大旺送墓。村上目前存在且还在利用的水井有三口,水量最大的是龙洞,也叫龙骑宝水井,位于与岩朝门村交界的地方,一、二、三、四、五、六、七组村民生活用水均取自此井,还灌溉部分农田。护印寨,位于岩朝门村,掌管土司大印,世俗权力的象征,此寨处于衙院的右后方,从所处位置来看,执印非此寨莫属。......
2025-09-30
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校先后经历了“抚宁县师范传习所”“抚宁县单级小学教员讲习所”“抚宁县师范讲习所”“抚宁县乡村师范学校”“抚宁县简易师范学校”五个阶段。1956年,学校招中师班,校名为“河北抚宁师范学校”。当年,抚宁县又恢复原县制,原“秦皇岛市第一师范学校”人员撤出,学校改名为“抚宁县师范学校”。1979年,学校恢复,定名为“河北抚宁师范学校”,后更名为“河北抚宁太和寨师范学校”。......
2025-09-30
鼓鸣寨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现存传统民居120余座,其中格局完好的民宅64座,清代学堂1座,大部分为清代和民国时期建筑,是广西现存规模最大、整体保存最为完好的夯土民居建筑群。图2.3.1鼓鸣寨鸟瞰村落格局。图2.3.2鼓鸣寨空间格局建筑特征。鼓鸣寨传统建筑以苏氏建筑为代表。图2.3.3鼓鸣寨传统民居剖视图2.3.4鼓鸣寨传统民居平面图2.3.5鼓鸣寨传统民居剖面图2.3.6鼓鸣寨传统民居立面......
2025-09-30
位于县城以南五公里的今靳家寺,即为德顺军下辖五寨之一的“静边寨”。明季晚期,军吏豪取,军士逋逃,农兵制度空存其名。《军寨春耕》诗的作者靳善所处的成化时代卫所制度尚在兴盛阶段,应该说,诗中描绘的“荷戈负耒”的屯田军士晨兴夜归、耕田郊射的景象,是当时繁忙有序的军屯生活的真实写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营田规模、社会影响。......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