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荆门古寨:清吉寨的简要历史及祖师殿山墙

荆门古寨:清吉寨的简要历史及祖师殿山墙

【摘要】:清吉寨,原名青寨子,位于钟祥市客店镇赵泉河村与朝阳村交界处古青山顶,海拔655米,山平面积1.5平方公里。殿门额上阳刻大楷书“清吉寨”3字。研读碑文,可以知道清吉寨的简要历史。据碑文记载,清吉寨原名青寨子,创建于明末,后毁。于是齐相捐资,请工命匠,凿石拓基,辟隘扼险,比原迹高大坚固得多,历时一寒一暑于嘉庆三年告竣,命名为“清吉寨”,寓意能保护众百姓清吉平安。清吉寨拓片高大的祖师殿山墙

清吉寨,原名青寨子,位于钟祥市客店镇赵泉河村与朝阳村交界处古青山顶,海拔655米,山平面积1.5平方公里。

清吉寨始建于明末,清嘉庆三年(1798年)又大规模重修。其寨的结构特点是外寨和内寨均南北向呈不规则的长方形相套叠。外寨城墙周长427米,开设东、西、南3个寨门,在东门南侧附近建有一圆形炮台。内寨城墙周长60米,内寨中的祖师殿建筑坐东向西,三间二进的结构,保存完好。寨内建有石屋大小10余间。

笔者2009年5月20日,从赵泉河村1组出发,沿一条沟壑的北侧山坡小路向东攀行,不一会就到了远近闻名的神鱼石处,只见小路北侧凸生一片白石,长4米,宽3米,中间的两条长石形状颇似两条大鲤鱼,乡民们称之为“神鱼石”。有趣的是,与神鱼石相对的沟壑南面一巨大岩石,状如猫头,形象逼真,高耸云天,眼睛紧紧盯着神鱼,人称“猫头岩”。听村中老人说,神猫只能隔沟相望,而始终不能捕捉到神鱼,所以这两条神鱼并不害怕而逃走。我想,这一对巧妙的自然景观,如果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肯定会演绎出一系列的故事来。

神鱼石

猫头岩

离开神鱼石后,穿行很长一段弯弯曲曲的高山小径,经过50多分钟的时间,到达古寨的西门。

西门原为拱门,现拱顶已毁。门宽1.5米,高2.5米,墙厚2.4米。西门内侧净空宽2.4米,深2.2米,墙壁相围形成了一个小城。整个西寨墙全长135米,其中北段长65米,南段长70米。墙顶宽1米至1.5米不等,内侧高1米至1.5米,外侧高3.2米至4米不等。保存基本完整。

由西墙顶前行左拐就到了南寨墙。南墙顶宽0.8米,内侧高1米至2米不等,外侧高3米左右。南寨墙全长61米,其中西侧段长30米,东侧段长31米。南门正好建置于中间。南门为拱门结构,高2.5米,宽1.2米,墙厚2.8米,拱顶由9块大型长方块石拱成,其拱墙基高1.6米。南门东、西两段城墙为城垛式结构,垛高1米,宽1.3米,垛距0.5米,城垛保存基本完好。

从南门向东前行不远再左拐,就进入东寨墙的段面。东寨墙全长165米,其中南侧段长100米,北侧段长65米。墙顶宽1米,内侧高1米至1.5米不等,外侧高3.5米至4米。在东寨墙的东门南侧不远处,有一座高大的东炮台巍然屹立。炮台呈圆形,内径3米,内高2米,外高4米多,顶宽0.8米。其东侧壁中还有几个射击孔遗存。

外寨南门

外寨东门(www.chuimin.cn)

由炮台再向北行就到了东门。东门也是拱门结构,门高2.6米,宽1.2米,厚2米。拱顶由9块大型长方块石拱成,拱门的墙基高1.7米。东门保存完好。在东门内侧北边建有哨所一间,其屋内净空3米见方,残高1.2米,墙厚0.7米。当为把守城门人员的居室。

由东门继续向北前行左拐后,就进入到北墙的段面。北墙全长66米,顶宽1米,内侧高1.2米,外侧高2.5米至3.5米不等。北寨墙中没有开设北门,而在东头墙上建有一间哨所,呈长方形,长3.5米,宽2.5米,墙高1.5米,保存基本完整。

从北墙西端左拐顺西寨墙行至西门后,再向东逐步顺山坡攀行,不一会可达内寨的南门。内寨墙呈长方形,周长60米。靠西侧的内寨墙高达6米多,显得气势恢宏。内寨南门高1.5米,宽1.3米,墙厚0.5米。南门的地槛石和门斗石仍存原处,只是门槛石中间已断裂。

祖师殿大门

进内寨门后顺坡前行几米远后,再向右拐就进入内寨的祖师大殿。大殿面宽9米,进深4.2米。大殿的墙壁全是用同样规格的青石砌成,坚固整齐。第二进的殿门,以光滑整齐的条石框成,宽1.2米,高1.8米,墙厚0.35米。殿门额上阳刻大楷书“清吉寨”3字。可见,这座高大宏伟的建筑建成时,是作为全寨指挥部的所在地。改成祖师大殿系后来所为。二进殿内的正中壁,加设了庄严的神龛,现在供着真武祖师的塑像,时有香火奉祭。

大殿内遗存有几块古碑,经过制作拓片,知道有清嘉庆三年(1798年)的《修寨碑》、咸丰九年(1859年)的《捐田碑》和光绪八年、九年、十三年的《捐田碑》等。研读碑文,可以知道清吉寨的简要历史

据碑文记载,清吉寨原名青寨子,创建于明末,后毁。清嘉庆二年(1797年),“匪窜滋扰”,众姓商议于古青寨尖旧址,叠石为墙,“匪至则聚寨相保,可以各全身家;退则归田务农,可以不失国赋。”于是齐相捐资,请工命匠,凿石拓基,辟隘扼险,比原迹高大坚固得多,历时一寒一暑于嘉庆三年告竣,命名为“清吉寨”,寓意能保护众百姓清吉平安。并在山顶修筑了高大的指挥部,刻寨名于门额石上,同时刻碑以记其事。大约到了咸丰年间,有本地人志观,出家修行,以山顶石屋作为大殿,供奉真武祖师爷。志观乃成为本观的开山住持,并把其家的田产什物全部施予观内。从此,观中才有了香火。至光绪年间还有人不断捐田捐钱,以作香火之资,使寨中的祖师殿成为当地重要的道教场所。

清吉寨拓片

高大的祖师殿山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