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寨,原名猴儿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南庄村和邵集村三村交界处的五宝山上,海拔550米。猴王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扁长型,寨内两端为西峰和东峰,中间为低坡凹地。猴王寨西门外侧笔者第一次考察猴王寨是2004年6月1日。从原陈湾村南行登山,由于在客店镇请的向导迷失了路线,我们在荒林中艰难地穿越了两个多小时,猴王寨仍可望而不可及。......
2023-11-18
清吉寨,原名青寨子,位于钟祥市客店镇赵泉河村与朝阳村交界处古青山顶,海拔655米,山平面积1.5平方公里。
清吉寨始建于明末,清嘉庆三年(1798年)又大规模重修。其寨的结构特点是外寨和内寨均南北向呈不规则的长方形相套叠。外寨城墙周长427米,开设东、西、南3个寨门,在东门南侧附近建有一圆形炮台。内寨城墙周长60米,内寨中的祖师殿建筑坐东向西,三间二进的结构,保存完好。寨内建有石屋大小10余间。
笔者2009年5月20日,从赵泉河村1组出发,沿一条沟壑的北侧山坡小路向东攀行,不一会就到了远近闻名的神鱼石处,只见小路北侧凸生一片白石,长4米,宽3米,中间的两条长石形状颇似两条大鲤鱼,乡民们称之为“神鱼石”。有趣的是,与神鱼石相对的沟壑南面一巨大岩石,状如猫头,形象逼真,高耸云天,眼睛紧紧盯着神鱼,人称“猫头岩”。听村中老人说,神猫只能隔沟相望,而始终不能捕捉到神鱼,所以这两条神鱼并不害怕而逃走。我想,这一对巧妙的自然景观,如果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肯定会演绎出一系列的故事来。
神鱼石
猫头岩
离开神鱼石后,穿行很长一段弯弯曲曲的高山小径,经过50多分钟的时间,到达古寨的西门。
西门原为拱门,现拱顶已毁。门宽1.5米,高2.5米,墙厚2.4米。西门内侧净空宽2.4米,深2.2米,墙壁相围形成了一个小城。整个西寨墙全长135米,其中北段长65米,南段长70米。墙顶宽1米至1.5米不等,内侧高1米至1.5米,外侧高3.2米至4米不等。保存基本完整。
由西墙顶前行左拐就到了南寨墙。南墙顶宽0.8米,内侧高1米至2米不等,外侧高3米左右。南寨墙全长61米,其中西侧段长30米,东侧段长31米。南门正好建置于中间。南门为拱门结构,高2.5米,宽1.2米,墙厚2.8米,拱顶由9块大型长方块石拱成,其拱墙基高1.6米。南门东、西两段城墙为城垛式结构,垛高1米,宽1.3米,垛距0.5米,城垛保存基本完好。
从南门向东前行不远再左拐,就进入东寨墙的段面。东寨墙全长165米,其中南侧段长100米,北侧段长65米。墙顶宽1米,内侧高1米至1.5米不等,外侧高3.5米至4米。在东寨墙的东门南侧不远处,有一座高大的东炮台巍然屹立。炮台呈圆形,内径3米,内高2米,外高4米多,顶宽0.8米。其东侧壁中还有几个射击孔遗存。
外寨南门
外寨东门(www.chuimin.cn)
由炮台再向北行就到了东门。东门也是拱门结构,门高2.6米,宽1.2米,厚2米。拱顶由9块大型长方块石拱成,拱门的墙基高1.7米。东门保存完好。在东门内侧北边建有哨所一间,其屋内净空3米见方,残高1.2米,墙厚0.7米。当为把守城门人员的居室。
由东门继续向北前行左拐后,就进入到北墙的段面。北墙全长66米,顶宽1米,内侧高1.2米,外侧高2.5米至3.5米不等。北寨墙中没有开设北门,而在东头墙上建有一间哨所,呈长方形,长3.5米,宽2.5米,墙高1.5米,保存基本完整。
从北墙西端左拐顺西寨墙行至西门后,再向东逐步顺山坡攀行,不一会可达内寨的南门。内寨墙呈长方形,周长60米。靠西侧的内寨墙高达6米多,显得气势恢宏。内寨南门高1.5米,宽1.3米,墙厚0.5米。南门的地槛石和门斗石仍存原处,只是门槛石中间已断裂。
祖师殿大门
进内寨门后顺坡前行几米远后,再向右拐就进入内寨的祖师大殿。大殿面宽9米,进深4.2米。大殿的墙壁全是用同样规格的青石砌成,坚固整齐。第二进的殿门,以光滑整齐的条石框成,宽1.2米,高1.8米,墙厚0.35米。殿门额上阳刻大楷书“清吉寨”3字。可见,这座高大宏伟的建筑建成时,是作为全寨指挥部的所在地。改成祖师大殿系后来所为。二进殿内的正中壁,加设了庄严的神龛,现在供着真武祖师的塑像,时有香火奉祭。
大殿内遗存有几块古碑,经过制作拓片,知道有清嘉庆三年(1798年)的《修寨碑》、咸丰九年(1859年)的《捐田碑》和光绪八年、九年、十三年的《捐田碑》等。研读碑文,可以知道清吉寨的简要历史。
据碑文记载,清吉寨原名青寨子,创建于明末,后毁。清嘉庆二年(1797年),“匪窜滋扰”,众姓商议于古青寨尖旧址,叠石为墙,“匪至则聚寨相保,可以各全身家;退则归田务农,可以不失国赋。”于是齐相捐资,请工命匠,凿石拓基,辟隘扼险,比原迹高大坚固得多,历时一寒一暑于嘉庆三年告竣,命名为“清吉寨”,寓意能保护众百姓清吉平安。并在山顶修筑了高大的指挥部,刻寨名于门额石上,同时刻碑以记其事。大约到了咸丰年间,有本地人志观,出家修行,以山顶石屋作为大殿,供奉真武祖师爷。志观乃成为本观的开山住持,并把其家的田产什物全部施予观内。从此,观中才有了香火。至光绪年间还有人不断捐田捐钱,以作香火之资,使寨中的祖师殿成为当地重要的道教场所。
清吉寨拓片
高大的祖师殿山墙
有关荆门古寨的文章
猴王寨,原名猴儿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南庄村和邵集村三村交界处的五宝山上,海拔550米。猴王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扁长型,寨内两端为西峰和东峰,中间为低坡凹地。猴王寨西门外侧笔者第一次考察猴王寨是2004年6月1日。从原陈湾村南行登山,由于在客店镇请的向导迷失了路线,我们在荒林中艰难地穿越了两个多小时,猴王寨仍可望而不可及。......
2023-11-18
龙虎观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龙虎村1组龙虎山上。2006年5月2日清晨,我们一行3人从荆门乘班车至姚河街下车后,徒步考察龙虎观寨。龙虎山之名当由此而来。此顶为一平地,原是龙虎观大殿的遗址处。这就清楚地表明,龙虎观寨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白莲教而构筑的。此外,还有清道光十年的《重修蚕神碑》等,都是考证龙虎观寨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实地考察可知,龙虎观寨形似一只倒鞋底,脚根面北,脚尖向南。......
2023-11-18
马鞍山寨位于漳河新区雄峰村4组漳河水库西岸的马鞍山上,其山实际是一个被漳河水库三面环绕的半岛,海拔约300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马鞍山之名,因其山如马鞍之形而得。马鞍山寨不知建于何年。笔者2006年4月28日考察马鞍山寨。马鞍山中的南北向的古道各有一条。马鞍山寨对面漳河水库明槽北岸的山岗上,原有一座清静庵,相传建于明末。马鞍山寨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清静庵大桥。......
2023-11-18
仙人岩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东11公里处的插旗村6组。仙人岩海拔476米,山平面积0.4平方公里,植被面积占80%,主要生长松、栎树和杂灌木。笔者从1995年至2009年先后7次考察仙人岩寨,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仙人岩寨由炮台、寨门、寨垣、城堡、洞厅、石屋、粮城和关庙等组成。实为写实之作,即上有仙人岩高耸云天,下有长沟水长流不断。以上四篇碑文都是记述仙人岩历史的重要文献资......
2023-11-18
碗盆寨位于东宝区仙居乡矿山村3组的一座无名山头上,其山海拔402米,山势呈东西走向。从天空向下俯瞰或站在寨墙上环视,此寨形状如碗似盆,故乡民们取名为“碗盆寨”,颇为形象逼真。笔者2008年11月10日和2009年7月14日两次考察碗盆寨。徒步进入仙居乡的福星村和矿山村的交叉地带,路过福星寨后,再翻越两个岗岭就到了碗盆寨的西侧山麓。碗盆寨内遗存有石屋7间,其规格都比较宽大。......
2023-11-18
清平寨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365米,寨墙高2米至5米不等,开设寨门3座,寨内遗存关庙一座,大小石屋96间。清平寨东南门内侧东南门是清平寨内最大之门,为方形门楼形制。白仓地区以刘姓绅士为首,解囊出资,率众修筑了这座寨城,以能保乡民清吉平安之意,故取寨名为清平寨。东北门位于清平寨的东北角,亦为方门形制。这算是清平寨上一个现代化的标志了。......
2023-11-18
蛤蟆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插旗村6组的天柱山顶。又称蛤蟆山者,也自有其来历。天柱山北坡的半山腰处,有一堆一堆的白色岩石,其形状酷似蛤蟆,于是乡民们便俗称此山叫蛤蟆山,其寨便以山名,叫蛤蟆寨了。蛤蟆寨建于清咸丰三年,其寨东西向呈椭圆形。登蛤蟆寨有两条路可行。笔者2008年12月24日和2009年8月6日先后两次考察蛤蟆寨。两篇碑文说明,蛤蟆寨是先修寨城,后建关帝庙的一处古建筑。......
2023-11-18
保安寨,俗称方家寨,位于东宝区石桥驿镇象河村6组的方家山顶。保安寨的形制特点呈南北向的椭圆形。保安寨南门南墙全长30余米,外侧高3.5米,寨墙为平顶式结构,顶宽0.8米。碑面横列阴刻大楷书“保安寨”3字,落款为“道光二十二年仲春月吉旦”2行11字。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保安寨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保安者,可保护乡民平安也。北门保安寨额石拓片返回登上北寨门城顶,只见北方呈现一片起伏连绵的群山。......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