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是直面生态危机的美学,是对于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现代美学的批判超越。这就提醒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有别于现代“先验观念论”的哲学学说,来为生态美学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受这种哲学论争的启发,本文尝试着提出一种新的实在论,即“生态实在论”。因此,从“生态实在论”就可以合理地推导出“生态系统的生生本体论”。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无非是从生态系统之中汲取能量的活动。......
2025-09-30
肯定美学的生态美学意蕴要点四:肯定美学及其核心命题“自然全美”为当代环境保护论提供了坚实的美学基础,与生态美学的实践诉求相一致。
生态美学具有明确的环境保护论诉求,因为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现实关怀就是从美学上回应全球性生态危机,克服由于人类审美偏好所带来的生态恶果。生态审美在审美活动中考虑审美对象的生态价值,坚持如下生态价值标准:“(1)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性者为益,反之为害;(2)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动态的自然平衡者为益,反之为害。”[29]肯定美学及其核心命题“自然全美”致力于为当代环境保护论提供坚实的美学基础,这与生态美学的实践诉求一致。
自然美与自然保护之间关系密切,对此罗尔斯顿和哈格洛夫都有经典论述。罗尔斯顿说:“如果美,那么责任。”[30]哈格洛夫说:“自然保护最终的历史基础是审美。”[31]也就是说,因为自然是美的,所以要保护自然。如罗尔斯顿所说:“从逻辑上看,一个人不应该毁坏美;从心理学上看,一个人不希望毁坏美。这种行为不是一种吝啬的、勉强的、强加于他人而令人不愉悦的责任;相反,这种行为是一种令人欢喜的关怀,一种令人高兴的责任,其中有着一种积极的动力,所以它是可靠的、有效的。这种伦理行为会自动地发生。”[32]因此,自然的审美价值能够为自然保护提供一个重要理由。(https://www.chuimin.cn)
既然自然的审美价值在实践上有助于自然保护,那么肯定美学及其核心命题“自然全美”在实践上必然有助于当代环境保护论。汤普森看到了肯定美学的这种实践诉求,她指出:“将审美价值与伦理义务联结起来的这种主张,在自然情况中与在艺术情况中一样,都是有效的。这便是许多肯定美学提倡者想要得出的结论。”[33]赫廷格总结道:“肯定美学不应该破坏自然美学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自然美在环境保护的决策中潜在地发挥着重要作用)。”[34]卡尔森更加具体地指出肯定美学与环境保护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肯定美学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美学与环境保护论相交叉的重要议题:一定程度上,环境保护论能够凭借呼吁自然的肯定性审美价值而得到支持”[35]。卡尔森不仅强调肯定美学与环境保护论关系密切,同时也意识到传统自然美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环境保护论的需要。因为传统自然美学只促进对那些风景优美的自然进行保护,相反,风景不优美的自然则遭到忽视甚至破坏。与此不同,肯定美学强调所有原生自然在审美上都是好的,都具有肯定性的审美价值,因此肯定美学可以促进对整个自然进行全面的保护,而不仅仅是对自然中风景优美的部分加以保护。如卡尔森所说:“一方面,环境保护论者发现,在保护自然这一目标上,对于那些在传统上被视为风景优美的自然而言相对容易。另一方面,他们在处理那些被认为是丑的或难看的自然时,则十分棘手。但是,如果自然美给予我们保护自然的理由,而且所有自然都具有肯定性的审美价值,那么我们就有合法的理由去保护那些在审美上不吸引人的自然。”[36]因此,肯定美学及其核心命题“自然全美”,能够为当代环境保护论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美学基础,完全符合生态美学的实践诉求。
相关文章
生态美学是直面生态危机的美学,是对于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现代美学的批判超越。这就提醒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有别于现代“先验观念论”的哲学学说,来为生态美学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受这种哲学论争的启发,本文尝试着提出一种新的实在论,即“生态实在论”。因此,从“生态实在论”就可以合理地推导出“生态系统的生生本体论”。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无非是从生态系统之中汲取能量的活动。......
2025-09-30
我们认为,生态美学最大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反思、批判了传统美学的非生态性,而这一点也深刻地反映在米克的生态美学建构中。米克生态美学展开的逻辑基点也正是对传统美学理论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生态性的反思,其《生态美学》开头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人类艺术与行为的相关理论不能完美地反映实际的实践情形。”米克在其生态美学的建构中,就通过不同时期人类文明的对比,批判了这种留存了上千年的非生态审美习惯。......
2025-09-30
传统美学理论中有一系列与“知识”相关的问题,诸如美与真、艺术与真理、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知识、审美与认识,等等。这就意味着,只有自然科学知识所描绘的自然事物的特征才是“自然自身”,也就是自然事物“实际的审美性质”。为此,他特别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生态知识不是关于某一物种自身的一般知识——这是生物学知识;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生态学所关注的主要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2025-09-30
生态审美是相对于此前的非生态审美而言的,它是为了回应全球性生态危机,以生态伦理学为思想基础,借助于生态知识引发想象并激发情感,旨在克服人类审美偏好的新型审美方式与审美观。本章将对此进行比较详尽的论述。本章特别强调的是,生态审美与传统审美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构建生态审美理论的过程,也就是论述生态审美与传统审美之差异的过程。......
2025-09-30
与传统审美理论不同,生态审美首先强调伦理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没有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就无从谈起。因此,倡导“爱物”的生态伦理学,可以视为生态危机时代对于改善人性素质、提升人性境界的期盼和吁求。笔者这里所探讨的生态伦理学可以概括为“强调生物圈生态整体的人文主义”,近似于国际学术界所说的“生态人文主义”。......
2025-09-30
天气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与天气相关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常见的审美现象。从生态美学角度思考雾霾天气,将激发我们反思和批判与文明相对立的“文弊”,高度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章尝试从生态美学角度对雾霾天气作出理论回应。......
2025-09-30
这是生态学与美学最深层的、最重要的关联,也是为目前学术界忽略的一点,应该单独拿出来进行讨论。从当今国际美学前沿领域来看,这一研究模式贯通了环境......
2025-09-30
[3]李泽厚采纳了这个观点并做了一点修改,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说法:“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4]。尽管如此,这种模式依然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的主导性模式,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李泽厚担任名誉主编的《美学百科全书》,其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问题,依次是“美的本体论”“审美经验论”和“艺术经验论”,[8]正可以与李泽厚的“美—美感—艺术”美学模式一一对应。......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