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研共成长,力量走向转变

教研共成长,力量走向转变

【摘要】:2013年8月调入鹰潭市教研室工作,开始了我真正的教研生涯。室本研修是鹰潭市教研室的教研特色之一,每两周推出一个教研员做专题讲座,每一次讲座都令我如醍醐灌顶。鹰潭市教研室倡导组织各校本教研联合体分学段每学期举办校本教研开放日活动,各承办校纷纷挖掘校本优质资源,向前来指导、学习、研讨的市县专家及兄弟学校老师呈上一席教研盛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研员还要把学习当信仰。

2013年8月调入鹰潭市教研室工作,开始了我真正的教研生涯。在学校里搞教研,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只注重课例研究,虽然通过课题研究接受了一些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但一进教研室,发现教研室就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团队,现在自己置身其中,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学生。我要向所有人学习。

室本研修开阔眼界。室本研修是鹰潭市教研室的教研特色之一,每两周推出一个教研员做专题讲座,每一次讲座都令我如醍醐灌顶。虽然学科不同,但教研员们深厚的理论功底,敏锐的教研意识,生动幽默的评课语言,还有那浓浓的教研气氛,都让我受益匪浅。诸如翻转课堂、片段教学、微课制作等新鲜词汇让我耳目一新。

下校调研直面现实。下校调研,让我了解了全市的教学现状,看到了一线教师的辛苦,更感受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校情、学情、教情,让我有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教育育一方才的认知。教育是灵魂的艺术,受地方经济制约,各校发展存在一定差异,政府历年来都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们教研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的校情去指导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在薄弱学校,我们与教师们一起研究如何让课堂有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优质学校,我们与教师一起研讨如何让课堂高效,如何利用生本资源促进课堂高效。我们不追求所谓的模式教学,因校制宜,帮助学校组织教师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之路。

教研开放精彩纷呈。鹰潭市教研室倡导组织各校本教研联合体分学段每学期举办校本教研开放日活动,各承办校纷纷挖掘校本优质资源,向前来指导、学习、研讨的市县专家及兄弟学校老师呈上一席教研盛宴。从素质教育展示到学科教学课堂开放,呈现的是承办校的迷人的风采;从校长论坛到学科研讨,碰撞的是参与者思想的火花。作为一名教研员,我深深地为教研潮流而感动。

网络教研开阔视野。在教研室工作,更多的是学习,尤其是网络学习。网络时代,为教育事业发展开拓了很大的空间,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利用网络学习交流成为我的主要工作方式,网络研修平台,诸如QQ群、微信群的交流平台,让我结识全国诸多知名学者,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少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让我与市内各校的老师们成了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了日常教学的困惑,我们一起寻找破解困扰我们教育教学的难题。

在学习与交流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程观上,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创建与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教师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要我们这些教研员去引领,听课评课,著书立说,帮助我们的老师获得全新的教育观念,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熟练的教学监控能力,掌握熟练的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教研是学校发展的给养动脉。作为一名市级专职教研员有责任与义务助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如何才能做好教研工作?我认为要像卢臻教授说的那样“把教育、教学、学习当信仰”。教育最要紧的是能够爱。爱学生,教育真正关注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仰;爱教师,教育真正体察教师,才能得到教师的信仰。爱,以及永恒的热情,便是信仰。(www.chuimin.cn)

教学最要紧的是唤醒。唤醒文本中呼之欲出而又等待已久的多样生命,唤醒学生潜伏已久而自我不易觉察的摇曳多姿的心灵,唤醒包含无尽生命元素并能催生无尽生命可能的课堂,唤醒教师深植实践并可能高于实践的创造性,一起奔赴美好的人性世界与人生天堂。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研员还要把学习当信仰。学习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来自对自己的否定,学习越多,否定越多,收获越多,快乐越多。那是一种肩住习惯的闸门,放新鲜的河流来涤荡自我刷新旧我的快乐,充实与创造的快乐。求索,执着地求真,这是教研员成长的真义。

作者简介:

周波松,男,鹰潭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邮编:335000 联系电话:18070179185

电子信箱:3896069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