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研沙龙:共成长的力量

教研沙龙:共成长的力量

【摘要】:下面是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文本解读qq群《木偶奇遇记》的一次共读研讨活动的片段:铁皮鼓:匹诺曹的出生,有什么隐喻意义?从以上片段中,不难看出大家都对《木偶奇遇记》这部童话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而在大家的各抒己见之中,每一个参与者对《木偶奇遇记》的理解也逐渐走向深入。

古人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的阅读总是容易限于一种偏执与狭隘。这时,就需要其他的阅读者来点醒。但,在现实的周遭,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又有几个?能够敞开心扉交流读书心得的就更少了。这时,网络就能恰到好处地弥补自己的遗憾。

下面是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文本解读qq群《木偶奇遇记》的一次共读研讨活动的片段:

铁皮鼓:匹诺曹的出生,有什么隐喻意义?

木泠露:一个孩子在未成为真正的孩子之前,只是一个小木偶。

杏坛行者:因为父母的爱而出生。

静听花声:隐喻孩子可塑性强。

玄鸟歌唱:匹诺曹是一个天然的木头,具有天然的原始的特点,未经雕琢。

杏坛行者:因为杰佩托首先说想做一个木偶。(www.chuimin.cn)

中山李亚敏:被迫出生,是一个心智没有成熟的孩子,没有思想。

绿蚂蚁:出生只是一个偶然。

匡双林:孩子的出生很偶然,但是要成为真正的孩子得经过父母的爱和教育。

小小雪人儿:逐渐拥有自我的过程。

从以上片段中,不难看出大家都对《木偶奇遇记》这部童话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而在大家的各抒己见之中,每一个参与者对《木偶奇遇记》的理解也逐渐走向深入。正是这样的一次研讨,让我明白了原来童话解读还可以借助心理分析学。我顺藤摸瓜,读了《巫婆一定得死》《童话心理分析》《挑战自卑》《梦的解析》等著作。而此前,我对童话的理解就只是童趣好玩而已,从没想过去读一些心理学家的作品。在网友们的启发下,我的阅读逐渐走出肤浅,走向了有坡度的深度阅读。

这些年来,我们在网络上共读过的书随便一举就有许多,比如:《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教育的目的》《唐宋词十七讲》《一百条裙子》……这里面有关于教育学的书籍,有关于语文教学的书籍,也有关于古典诗词的书籍,还有关于儿童文学的书籍。一次次的网络共读就是为我打开一扇扇窗,让我看到了一片又一片广阔而美丽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