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学校音乐教育应对

国际化与信息化学校音乐教育应对

【摘要】:媒介领域每一项新技术的产生,都会导致媒介环境的变化,从而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带来深远影响。这与新媒介蓬勃发展的势头及其嵌入音乐教育发展的强大力度是很不相称的。

摘 要:新媒介技术的普及为音乐教育提供了革新的动机,成为推动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学理重构的重要推手。它要求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实现教学模式的转换,突破传统音乐教育内容的封闭式边界,化课堂为舞台,化校园、网络为课堂,实现音乐教育的立体化、社会化、多维化发展。新媒介环境也为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层次的挑战,尤其是新媒介在当前人类社会的强势崛起和深远影响,使其比以往任何一种媒介都更可能加速人的异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育中重视音乐教育的价值理性和意义承载,始终保持一种反思与怀疑精神,以建设性的立场面对新媒介环境下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介 音乐教育 学理重构 模式转换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媒介技术的发展史。媒介领域每一项新技术的产生,都会导致媒介环境的变化,从而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带来深远影响。波兹曼早在1968年就曾指出,我们生存在一个现实环境以外的,由语言、技术和其他符号组成的媒介环境中。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新媒介技术如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网络媒体、智能手机等在社会范围内迅速形成了一个全覆盖式的、革命性的媒介环境。新媒介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音乐传播和发展的传统形态,给现代音乐教育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www.chuimin.cn)

“以史学眼光持论,人类的艺术史可以说是媒介演进、载体延伸的传播史,音乐艺术存在方式的每一次变迁都与一定的媒介载体和传播技术的进步相关联。”[2]媒介是人的延伸,它的改变是人类感官方式的改变或者认识深度与广度的延伸。因此,新媒介的出现必然要改变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体验。从学理层面来看,“数字化影响下的音乐学研究在转型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话题和论争,实际上或显或隐地表现为许多新的问题域”[3]。而这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即是,新媒介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高科技话语符号改变了传统音乐审美的聚焦形态,消解了传统音乐教育的表征方式,充实和扩展了音乐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面对新媒介的影响,以及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良莠并存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引导,以便给学生和公众提供认识和把握音乐的正确理念。在现有研究中,关于新媒介对音乐教育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不多[4],缺乏对二者相互关系的细致分析,更没有在学理层面对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应对新媒介环境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这与新媒介蓬勃发展的势头及其嵌入音乐教育发展的强大力度是很不相称的。正如李志刚所言,新媒介技术使“音乐在创作、表演、传播、鉴赏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推陈出新,也使音乐的审美构成、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并对传统音乐的观念、思维和思想带来变化”[5]。可以说,新媒介对音乐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媒介和技术层面,关涉到了音乐教育的学理应对和模式转换问题,需要我们予以关注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