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 Dong》是作曲家瞿小松为两支短笛、双簧管、埙、琵琶、三弦、独弦琴、打击乐、钢琴、男低音、六把小提琴、四把中提琴、四把大提琴而作的单乐章混合室内乐。图1作品曲式结构图乐曲以人声的假声清唱开始,唱词如同作品标题《Mong Dong》一样,有语音而无语言的确切含义,代表着一种原始、混沌的状态。......
2025-09-30
泱泱中国上下五千年,巍巍中华英雄万万千。他们崇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历来受到人们的传颂与敬仰。为弘扬华夏优秀文化,激励爱国主义精神,作者选择四位历史人物,构思创作乐曲四首,组成《国魂篇》扬琴套曲。每首乐曲又可单独演奏。
1.《屈原祭江》(2025年作)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改革家,可是他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却屡遭反对挫伤。乐曲表现了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的坚韧意志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公元前278年,在楚国即将沦亡的关头,他面对滔滔的汨罗江水,含恨投江殉国,结束了悲剧的一生。乐曲取材明代《神奇秘谱》中古琴曲《离骚》的音调发展而成,全曲由引子(散)—A(慢)—B(中慢)—A1(快)—C(散)—尾声A2(慢)构成循环曲体。为了突出古朴、凝重、悲怆而又气宇轩昂的民族神韵,作者在作曲和演奏技法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以丰富扬琴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苏武牧羊》(2025年作)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却被扣押放逐到北海荒原去放牧。他身处异域,每当皓月当空之夜,就是思念祖国和亲人最难忍受之时。但他不辱使命,百折不挠,被流放19年后,终于手持汉节回归祖国。乐曲取材于广为流传的同名歌曲,吸取东北扬琴的特点,运用滑抹吟揉、轮颤点泛等多种技巧,突出了乐曲悲凉、深沉、坚定的气质,歌颂了苏武正气凛然的爱国情操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3.《昭君和番》(2025年作)(https://www.chuimin.cn)
古往今来,写王昭君的诗词、小说、戏剧、音乐不胜枚举。镌刻在昭君青冢墓前的碑文:“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董必武赋诗)充分肯定了西汉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历史意义,歌颂了昭君为促进和发展汉胡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和昌盛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乐曲采用扬琴独奏加弹唱的表演形式,饱含着诗词的内涵与意境。
4.《林冲夜奔》(2025年作)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都是历经人间沧桑和风云险阻的传奇式英雄。作品的题材与构思,从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美学深处,探求具民族神韵的音乐思维方式,采用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全曲分五段:[引子]散板—[愤慨]慢板—[夜奔]小快板—[风雪]快板—[上山]广板。作者运用昆曲音乐的腔韵同时融合西方作曲技法,刻画了林冲英雄落难、满腔愤恨、顶风踏雪、战胜险阻、逼上梁山的豪情壮举。乐曲富有悲壮阳刚的气质和浓烈抗争的胆魂,具有戏剧性、哲理性以及震撼之美。扬琴运用双音琴竹、滑抹摇拨、山口滑拨、半音变奏、多声织体等创新技巧,首创用十多件打击乐器伴奏或西洋管弦乐队协奏,增强了音乐色彩与艺术魅力。本曲曾获北京庆祝国庆40周年文艺作品比赛大奖,海内外音乐界评论此曲是“当代中国扬琴曲库中之绝唱”。以上套曲四首均录制光碟专辑流传海内外。
(何昌林)
相关文章
《Mong Dong》是作曲家瞿小松为两支短笛、双簧管、埙、琵琶、三弦、独弦琴、打击乐、钢琴、男低音、六把小提琴、四把中提琴、四把大提琴而作的单乐章混合室内乐。图1作品曲式结构图乐曲以人声的假声清唱开始,唱词如同作品标题《Mong Dong》一样,有语音而无语言的确切含义,代表着一种原始、混沌的状态。......
2025-09-30
本曲创作于1994年,是为小提琴、长笛、低音单簧管、低音提琴及两位打击乐手而创作的。为了获得丰富的音色变化,作曲家在长笛和低音单簧管上运用了很多非常规的演奏技术。与之相配合,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亦采用了详细指定的靠码、靠指板、巴托克拨弦、滑奏、强弓压摩擦音、极限高音等演奏法;在键盘打击乐器上,则采用摩擦键盘表面、换用不同的击器等演奏方式,共同构成精彩绝伦的音响效果。全曲演奏时长约为10分钟。......
2025-09-30
刘湲在这部作品中集中运用“单细胞生成原则”,音高组织统一贯穿,使上下联的音高组织融合统一。表1单细胞运动方式上联乐句句法的长短设计,除最后一次是减缩的长度外,前面的乐句都是增长。......
2025-09-30
《EVAPORA》是旅德作曲家陈晓勇应DKPH的委约在1996年创作的室内乐重奏作品。乐队编制分别为长笛、双簧管、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曲名“EVAPORA”,中文可译为“逸”。在这种氛围下,其他的乐器依次进入。而这种连续的颤音进行,通过一些位置不确定的重音的出现,将原有的律动及运行轨迹打断。......
2025-09-30
《异化:人类和它们自己 世纪末的祷歌——献给1999》是作曲家王宁于1999年创作的,并于1999年由瑞士苏黎世新音乐团于“1999中瑞国际现代音乐节”首演。王宁在首演的节目单上是这样写的: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从一个微不足道的、与其他生物平等的细胞体诞生,又以自己极度的扩张走到今天,凌驾于所有生物之上。结尾则预示人类可能无可奈何地不得不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
2025-09-30
《染》是2001年为笛(箫)、二胡、琵琶、人声而作,应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委约,于2002年2月5日在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染》上演日记:2002年2月5日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2002年12月25日首届“风华雅韵”中国民族器乐创作新作品年度音乐会2003年12月27日“TMSK刘天华奖2003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颁奖晚会2005年5月24日北京现代音乐节2005新锐作品音乐会(李 睿)......
2025-09-30
《梦之旅》是为长笛、竖琴、打击乐、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而作的六重奏,创作于1987年,1987年11月17日首演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广播公司。尤其在经历了写作《易》时的疏离自我与“异化”体验后,《梦之旅》可以说是作曲者确立个人书写风格的抒情言志之作。......
2025-09-30
《飘红玉》是杜鸣心为四件民乐器——二胡、扬琴、琵琶和古筝写的一首室内乐。作曲家有感于一首元曲《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薛昂夫),曲中有词曰:“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乐曲宏观上有中国板式的框架,慢板—稍快—快板,总体是一个由慢到快的布局,乐曲的快板也是乐曲的高潮所在。首演的演奏家是于红梅、刘月宁、杨静和薛玮卿,并收入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名为《卿梅静月》的CD中。......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