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原是为琵琶与钢琴而作,完成于1996年年初,同年5月首演于日本东京。乐曲的构思来自屈原《离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路》中,作者将人们熟悉的包含12个半音,即以12为模的音阶换以11个半音为一循环周期。《路》中的这个音阶在一个八度范围内的音结构与自然小调没有差别。但在高一组循环时则整个低了半音,成为非八度周期音阶。......
2025-09-30
《东南西北》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具有如下特色:乐器编制包含了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洋乐器;揭示了新音列、新调性与新结构创作手法;从意念的凝聚、乐思的扩充至精神的表征上,体现了东西文化水乳交融、兼容并蓄的美感。
基于这种理念,创作于2025年的第一首《东南西北I》使用了吹管乐器笛(箫)和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而以双簧管、中提琴、竖琴作为西洋乐器的代表,并在尊重各乐器特殊性能与历史传统基础上将它们结合成五重奏,以达到中西乐器的对比与交融之目的。
在音高组织方面,作品建立在三个互为因果关系的音列基础上。“音列A”为21弦筝的定弦,根据古筝特性尽量保持了其自然的定弦,即基本保留了中间的三个D音,以避免21弦各自沦为移调乐器、因为转调而频繁调弦移动琴码的困扰。之后,再以中间的D音为“轴”,分向两侧对称安排了大、小二度或小三度音程,并于低音声区扩张至减五度,伸展古筝的音域,展现其纯净、委婉、古朴雅致的传统色泽。“音列B”以大七度、小七度循序渐进至小二度的音程重叠为主,以上方小二度为起音反向排列的音列为副,聚合呈现了十二音列中各音出现两次的安排,造成音数的平衡。“音列C”是以中央C为“轴”,由小音程至大音程分向两侧排列组合而成,以达到对称的互补作用。以上三个音列为作品音高上的基础,其中的某些音既可重复也可省略,而且不受八度限制,展现出了一种多变性和不可限量性。(https://www.chuimin.cn)
作曲家运用了古今中外特性各异的乐器,并通过自我设定的新音列及由此产生的新调性和新结构,作为一种基于传统之上的灵活创新,使中外音乐文化的丰富形态及蕴含其中的深刻智慧充分地展露在人们面前,如实地反映了一个身处世纪末的作曲家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真切心声。
(陈诺)
相关文章
《路》原是为琵琶与钢琴而作,完成于1996年年初,同年5月首演于日本东京。乐曲的构思来自屈原《离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路》中,作者将人们熟悉的包含12个半音,即以12为模的音阶换以11个半音为一循环周期。《路》中的这个音阶在一个八度范围内的音结构与自然小调没有差别。但在高一组循环时则整个低了半音,成为非八度周期音阶。......
2025-09-30
《飘红玉》是杜鸣心为四件民乐器——二胡、扬琴、琵琶和古筝写的一首室内乐。作曲家有感于一首元曲《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薛昂夫),曲中有词曰:“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乐曲宏观上有中国板式的框架,慢板—稍快—快板,总体是一个由慢到快的布局,乐曲的快板也是乐曲的高潮所在。首演的演奏家是于红梅、刘月宁、杨静和薛玮卿,并收入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名为《卿梅静月》的CD中。......
2025-09-30
本曲创作于1994年,是为小提琴、长笛、低音单簧管、低音提琴及两位打击乐手而创作的。为了获得丰富的音色变化,作曲家在长笛和低音单簧管上运用了很多非常规的演奏技术。与之相配合,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亦采用了详细指定的靠码、靠指板、巴托克拨弦、滑奏、强弓压摩擦音、极限高音等演奏法;在键盘打击乐器上,则采用摩擦键盘表面、换用不同的击器等演奏方式,共同构成精彩绝伦的音响效果。全曲演奏时长约为10分钟。......
2025-09-30
民族室内乐《韶Ⅱ》,是一部为箫(埙、笛)、琵琶、三弦、打击乐、二胡、筝所作的民乐六重奏。在《韶Ⅱ》中,作曲家运用了一个以11为模的五声音阶构筑全曲的音高体系。《韶Ⅱ》的音阶设定来源于作曲家最初的仅仅四个音的乐思——D、G、B、E。《韶Ⅱ》引用了传统的调式转调手法,即平行调式交替和所谓的“同主音”交替的转调。在音高材料上,以四度为主要的音程结构。......
2025-09-30
全曲长约19分钟,分为四个段落,标题分别是:《寂》、《情》《激》、《泣》。在第四部分《泣》中,马林巴小心地演奏由“哭泣的主题”演变而来的半音下行式的“背景”,小提琴奏出一个新的、旋律性较强的主题,作曲家称这一段为“无声的、内心的哭泣”。......
2025-09-30
董立强的《合》是于2001年为长笛、单簧管、中提琴而作的,2005年5月首演于北京现代音乐节。全曲共分为11个小的段落,可组合为4个大的部分,基本可以认为是复合的、综合再现四部曲式。而和声从开始时的高度紧张到结束时的高度协和,则寄托了作者对主题经过哲理思考之后,最终寻求到了中国古老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乐合一的精神家园。......
2025-09-30
刘湲在这部作品中集中运用“单细胞生成原则”,音高组织统一贯穿,使上下联的音高组织融合统一。表1单细胞运动方式上联乐句句法的长短设计,除最后一次是减缩的长度外,前面的乐句都是增长。......
2025-09-30
《EVAPORA》是旅德作曲家陈晓勇应DKPH的委约在1996年创作的室内乐重奏作品。乐队编制分别为长笛、双簧管、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曲名“EVAPORA”,中文可译为“逸”。在这种氛围下,其他的乐器依次进入。而这种连续的颤音进行,通过一些位置不确定的重音的出现,将原有的律动及运行轨迹打断。......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