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PORA》是旅德作曲家陈晓勇应DKPH的委约在1996年创作的室内乐重奏作品。乐队编制分别为长笛、双簧管、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曲名“EVAPORA”,中文可译为“逸”。在这种氛围下,其他的乐器依次进入。而这种连续的颤音进行,通过一些位置不确定的重音的出现,将原有的律动及运行轨迹打断。......
2025-09-30
2025年11月,黄虎威应2025年“上海之春”艺术委员会的稿约而作此曲。2025年10月,朱小铭在四川省第六届“蓉城之秋音乐会”上首演。任音童等将其编入《中国钢琴作品选(三)》,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25年4月首次出版。
嘉陵江是川江中人们最熟悉的河流,作者用它代表巴山蜀水,因而给乐曲起名《嘉陵江幻想曲》。在旋律方面,作者创作了四川民歌风格的旋律,并且引用了四川民间音乐中的旋律;在和声方面,主要采用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并且自由转调。
此曲的结构是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是有对比型中段和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二部分是有展开型中段和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两个部分都没有调性的再现。
前奏中淡雅而乡土风味浓郁的山歌音调和近似筝的刮奏音响把人们带进巴山蜀水的秀丽景色中。
第一部分的首段是一首飘浮在粼粼水波之上的“船歌”(第18—29小节),旋律优美、抒情而富于歌唱性,创作时吸取了川江船工“号子”和其他四川民歌中的某些特性音调。接下去,“船歌”移高到大六度的调性上,并且变得响亮而激情。
中段有四小节前奏,其后是一个12小节的乐段。左手部分是以两小节为单位的固定旋律与固定低音的结合。固定旋律引自四川民间过端午节时川江上“划龙船”的歌调。右手部分具有四川民歌风格的轻快旋律是作者创作的,表现了喜悦的情绪。乐段后面是它的两个变奏。第一变奏采用复合拍子,即左手部分实际上是四三拍子,而右手部分仍是四二拍子。第二变奏之后是引向再现的连接部分(第80—105小节)。在高潮中再现的“船歌”(第106小节起)变得壮丽、激越而辉煌,继而转为纵情歌唱,然后逐渐平息,结束处可听到流水的潺潺声。(https://www.chuimin.cn)
第二部分表现了人们在节日里的欢乐情绪。开头的四小节前奏模拟锣鼓声。首段主题(第125—136小节)是一个乐段,其旋律引自四川民间歌舞“车灯”。接下去是主题的两个变奏,其中的第二变奏移到上方小三度的调性上。托卡塔式的中段(第161—183小节)的结束和弦在第183小节与再现的开头和弦重叠。在再现中,主题出现了两次。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船歌”、第一部分中段的旋律和引自“车灯”的主题是曲中的三个主要主题。它们虽然性格迥异,但旋律线开头的两三个音却相同或极为相近。这种情形有利于曲中各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
为了增强乐曲的民族风格,曲中多处采用筝、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的织体写法。
(知 川)
相关文章
《EVAPORA》是旅德作曲家陈晓勇应DKPH的委约在1996年创作的室内乐重奏作品。乐队编制分别为长笛、双簧管、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曲名“EVAPORA”,中文可译为“逸”。在这种氛围下,其他的乐器依次进入。而这种连续的颤音进行,通过一些位置不确定的重音的出现,将原有的律动及运行轨迹打断。......
2025-09-30
《染》是2001年为笛(箫)、二胡、琵琶、人声而作,应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委约,于2002年2月5日在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染》上演日记:2002年2月5日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2002年12月25日首届“风华雅韵”中国民族器乐创作新作品年度音乐会2003年12月27日“TMSK刘天华奖2003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颁奖晚会2005年5月24日北京现代音乐节2005新锐作品音乐会(李 睿)......
2025-09-30
《梦之旅》是为长笛、竖琴、打击乐、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而作的六重奏,创作于1987年,1987年11月17日首演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广播公司。尤其在经历了写作《易》时的疏离自我与“异化”体验后,《梦之旅》可以说是作曲者确立个人书写风格的抒情言志之作。......
2025-09-30
董立强的《合》是于2001年为长笛、单簧管、中提琴而作的,2005年5月首演于北京现代音乐节。全曲共分为11个小的段落,可组合为4个大的部分,基本可以认为是复合的、综合再现四部曲式。而和声从开始时的高度紧张到结束时的高度协和,则寄托了作者对主题经过哲理思考之后,最终寻求到了中国古老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乐合一的精神家园。......
2025-09-30
节奏强劲的赋格为套曲带来了新的活力。源自序曲的赋格主题,抒情而俏丽。赋格的结构前后对称,第57小节是其对称中心,两边是严格的逆行。赋格以苗族飞歌为主题。赋格保持了序曲明净的特点,织体较为清淡,只是再现部出现时有密集的和应,并有八度织体。......
2025-09-30
《路》原是为琵琶与钢琴而作,完成于1996年年初,同年5月首演于日本东京。乐曲的构思来自屈原《离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路》中,作者将人们熟悉的包含12个半音,即以12为模的音阶换以11个半音为一循环周期。《路》中的这个音阶在一个八度范围内的音结构与自然小调没有差别。但在高一组循环时则整个低了半音,成为非八度周期音阶。......
2025-09-30
为长笛、双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竖琴而作的六重奏《说书人》完成于2001年年底,系作曲家受苏黎世金字塔室内乐团委约而作,同时也是他在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获得作曲博士学位的毕业作品。六重奏《说书人》就是对这一情景的生动表现。“独白”在书场的情境中可以理解为说书人的沉思或自言自语,在音乐作品中作为连接过渡的部分是十分自然的,但除此之外作曲家还别出心裁地赋予这两个部分以更深层次的含义。......
2025-09-30
《飘红玉》是杜鸣心为四件民乐器——二胡、扬琴、琵琶和古筝写的一首室内乐。作曲家有感于一首元曲《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薛昂夫),曲中有词曰:“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乐曲宏观上有中国板式的框架,慢板—稍快—快板,总体是一个由慢到快的布局,乐曲的快板也是乐曲的高潮所在。首演的演奏家是于红梅、刘月宁、杨静和薛玮卿,并收入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名为《卿梅静月》的CD中。......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