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是2001年为笛(箫)、二胡、琵琶、人声而作,应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委约,于2002年2月5日在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染》上演日记:2002年2月5日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2002年12月25日首届“风华雅韵”中国民族器乐创作新作品年度音乐会2003年12月27日“TMSK刘天华奖2003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颁奖晚会2005年5月24日北京现代音乐节2005新锐作品音乐会(李 睿)......
2025-09-30
民族室内乐《韶Ⅱ》,是一部为箫(埙、笛)、琵琶、三弦、打击乐、二胡、筝所作的民乐六重奏。创作于2025年,系法国Presences,96’Festival de creation musicale委约作品。2025年年初由华夏室内乐团首演于法国。作品一经演出即获得广泛的好评,因而也成为最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韶”的本义是美丽、美好。作曲家并不企图复制古乐,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并寄托对古韶乐的崇拜与敬意。
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在音高体系上运用了自创的具有革新意味的非八度周期人工音阶,跳出了以往人工音阶无一例外都是以八度为周期或可以在八度上形成周期(也就是说都是以12个半音或者12的约数音程为一个模式进行循环,即以12为模)这一自然音阶的法则。这个不以通常的八度为周期重复关系的颇有价值的探索,彻底突破了音阶的八度循环原则。在《韶Ⅱ》中,作曲家运用了一个以11为模的五声音阶构筑全曲的音高体系。
《韶Ⅱ》的音阶设定来源于作曲家最初的仅仅四个音的乐思——D、G、B、E。这是一个对称的小七和弦集合,按照阿伦·福特的集合理论,它的音级集合原型为[0、3、5、8],这也是整首作品音高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四音集合加上对称轴A音,便形成了一个以G为宫的D徵调式五声音阶跨八度排列的音列。(见例1)
例1
由于这一五声音列的分布超过了12个半音的音域,因此在以11为模(即以11个半音为一循环周期)将该音列上下移位重叠延伸时势必互相交扣,而形成非八度周期的音阶。(见例2)
例2
在这一音阶中,从任何一个音开始作为假定的主音,其毗邻的五个音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调式。
在这样一个非传统的人工音阶中,传统的调性思维理念——调性的转换对比被作曲家运用到了其中。《韶Ⅱ》引用了传统的调式转调手法,即平行调式交替和所谓的“同主音”交替的转调。在乐曲的中段,作曲家将人工音阶中的B、a、a1、g2降低半音变为♭B、a、♭a1、g2,作曲家在这里按照传统调性音乐中“同主音大小调”的概念,使以G、f、f1、e2……为主音的调式的三级音由大三度变为小三度,音响上形成调式变化的感觉,这是传统调性思维在新的音高体系中的“借用”。(https://www.chuimin.cn)
在整体结构上,作品依据材料写法和音乐情绪的转换分为“起—承—转—合”四个大的段落。
I.从散板进入到散板结束前,即标号A。这是全曲的引子段落,划为“起”的部分。这是音乐情绪的最初铺垫,各乐器竞相展示各自的音色。在音高材料上,以四度为主要的音程结构。
II.从正拍进入,即第4小节到第39小节固定音型进入之前是第二个大的结构,划分为“承”的部分,即标号B,是全曲主要乐思的呈示部分。音乐的陈述方式主要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支声式织体的写法来营造一种古朴的意境。
III.从第40小节标号C开始,到F之前的散板段落结束,作曲家通过一段精彩的帕萨卡利亚完成了“转”的部分。这一大段落包括标号C、D、E。其中的帕萨卡利亚通过两个层面来实现,一为固定节奏,一为古筝声部的固定低音。
IV.从第98小节开始,即标号F,是乐曲的小再现,它呼应了全曲开始的旋律并延续了第III部分的固定低音。在它之后一个用帕萨卡利亚主题写成的赋格段被作曲家巧妙地安插进来,即标号G。标号H再次回顾了作品的主要主题,乐曲最后在埙的旋律的应和中结束。
此曲是作曲家运用此方法的第一部作品。对于非八度周期人工音阶,作曲家也在其后的一些作品,如《路——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中再次运用。
相关文章
《染》是2001年为笛(箫)、二胡、琵琶、人声而作,应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委约,于2002年2月5日在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染》上演日记:2002年2月5日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2002年12月25日首届“风华雅韵”中国民族器乐创作新作品年度音乐会2003年12月27日“TMSK刘天华奖2003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颁奖晚会2005年5月24日北京现代音乐节2005新锐作品音乐会(李 睿)......
2025-09-30
《梦之旅》是为长笛、竖琴、打击乐、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而作的六重奏,创作于1987年,1987年11月17日首演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广播公司。尤其在经历了写作《易》时的疏离自我与“异化”体验后,《梦之旅》可以说是作曲者确立个人书写风格的抒情言志之作。......
2025-09-30
为长笛、双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竖琴而作的六重奏《说书人》完成于2001年年底,系作曲家受苏黎世金字塔室内乐团委约而作,同时也是他在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获得作曲博士学位的毕业作品。六重奏《说书人》就是对这一情景的生动表现。“独白”在书场的情境中可以理解为说书人的沉思或自言自语,在音乐作品中作为连接过渡的部分是十分自然的,但除此之外作曲家还别出心裁地赋予这两个部分以更深层次的含义。......
2025-09-30
《飘红玉》是杜鸣心为四件民乐器——二胡、扬琴、琵琶和古筝写的一首室内乐。作曲家有感于一首元曲《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薛昂夫),曲中有词曰:“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乐曲宏观上有中国板式的框架,慢板—稍快—快板,总体是一个由慢到快的布局,乐曲的快板也是乐曲的高潮所在。首演的演奏家是于红梅、刘月宁、杨静和薛玮卿,并收入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名为《卿梅静月》的CD中。......
2025-09-30
董立强的《合》是于2001年为长笛、单簧管、中提琴而作的,2005年5月首演于北京现代音乐节。全曲共分为11个小的段落,可组合为4个大的部分,基本可以认为是复合的、综合再现四部曲式。而和声从开始时的高度紧张到结束时的高度协和,则寄托了作者对主题经过哲理思考之后,最终寻求到了中国古老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乐合一的精神家园。......
2025-09-30
《EVAPORA》是旅德作曲家陈晓勇应DKPH的委约在1996年创作的室内乐重奏作品。乐队编制分别为长笛、双簧管、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曲名“EVAPORA”,中文可译为“逸”。在这种氛围下,其他的乐器依次进入。而这种连续的颤音进行,通过一些位置不确定的重音的出现,将原有的律动及运行轨迹打断。......
2025-09-30
节奏强劲的赋格为套曲带来了新的活力。源自序曲的赋格主题,抒情而俏丽。赋格的结构前后对称,第57小节是其对称中心,两边是严格的逆行。赋格以苗族飞歌为主题。赋格保持了序曲明净的特点,织体较为清淡,只是再现部出现时有密集的和应,并有八度织体。......
2025-09-30
在构思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作曲家再次阅读了高行健的长篇小说《灵山》,这不仅勾起了他对家乡的种种回忆,而且《灵山》里充满民俗风情及民间仪式的叙述更是触发了他的想象,为这部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不少乐思。在由小二度音块构成的浓重低音背景上,该音型在极高的音区出现,像一股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上刮过的阵风,以一种别样的方式使听众感受到山的存在。......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