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湲在这部作品中集中运用“单细胞生成原则”,音高组织统一贯穿,使上下联的音高组织融合统一。表1单细胞运动方式上联乐句句法的长短设计,除最后一次是减缩的长度外,前面的乐句都是增长。......
2025-09-30
应“幽兰三重奏”之邀,中国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阮昆申创作了民乐三重奏《八归》。该曲在美国第七届“长风奖”国际中国民族器乐作曲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一、二等奖空缺)。
中国民族器乐在大型的合奏方面由于律制、音准及演奏法等方面的原因,未及在独奏、重奏方面的表现优秀。听《八归》,再次印证了这样的认识。“幽兰三重奏”组合有良好的演奏素质,长期的合作。虽是音色各异,心情有别,但在乐曲从容展开的引领下,时而浅吟低回,如深谷幽兰;时而引吭高奏,似奔马平川。独奏时随心所欲,重奏时又相互呼应。琴瑟和鸣且怡然自得,让听者不再有三种音色,三种心情之感。随着音乐的延续,将我们带入了淳朴、自然而又清新的意境中。这是一个作曲家创造的心境世界。曲名《八归》听来悦耳,读来上口。但如是以此为解读该曲的钥匙很可能不得要领,正如“G大调”“d小调”(乐曲)一般。通常人们已习惯于从背景、创作动机、意义、表现手法等方面去“理解”音乐,有意无意地将其划入什么“流派”“风格”“类型”。这样容易忽略听者自身最本质的感受,紧缩了想象的空间,亦未能真正聆听到作曲家心灵的声音。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曾说:“语言文字不能表达时,正好是音乐大显身手的开始。”再听听!里面不再有传统意义的再现,也无惯常的曲式结构;但我们能感到“黄金分割率”高潮点的存在。没有刻意打破调式调性,亦非对偶式旋律的铺呈,又保持、顺应了民族器乐最习惯的演奏和音响方式;听来虽非“绸缎般的顺滑”,但仍有流水般的顺畅。既不炫耀写作技巧,亦不让演奏者有技术上的负担。有道自在,心音从容。无论何种艺术,都应该是从人出发,从人文出发,走向人本,又回到人。
不似“传统”的传统,不似“现代”的现代。这是笔者听民乐三重奏《八归》的最大感受。
笔者一直以为,艺术是大众的,创作也是为了大众。艺术家创作不能把一件大众的事做成了小众的,再把小众的事做成了个人的,变成了孤芳自赏或是自娱自乐。创作虽是个人行为,但作品起码应是由个人走向小众,如能走进大众并为大众所爱,实乃艺术家之大幸也!(https://www.chuimin.cn)
心音从容自有“归”,“归”音通“皈”。曲意名外,陋言诩然,多听自悟是为道也。
(方兵)
相关文章
刘湲在这部作品中集中运用“单细胞生成原则”,音高组织统一贯穿,使上下联的音高组织融合统一。表1单细胞运动方式上联乐句句法的长短设计,除最后一次是减缩的长度外,前面的乐句都是增长。......
2025-09-30
钢琴独奏曲《多耶》创作于1984年。1985年荣获第四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赛一等奖并首演,作品发表于《音乐创作》1986年第2期。这首作品是作曲家到广西采风时,对侗族同胞“多耶”舞蹈的热烈场面的描绘。“多耶”是广西侗族古老的传统歌舞形式:领唱者念着现编的歌词,其余的众人围圈慢步舞蹈并和之,用于节庆与迎客场面。这首作品充分显示了作曲家受到西方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的影响,将动机发展的思维贯穿始终。......
2025-09-30
《飘红玉》是杜鸣心为四件民乐器——二胡、扬琴、琵琶和古筝写的一首室内乐。作曲家有感于一首元曲《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薛昂夫),曲中有词曰:“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乐曲宏观上有中国板式的框架,慢板—稍快—快板,总体是一个由慢到快的布局,乐曲的快板也是乐曲的高潮所在。首演的演奏家是于红梅、刘月宁、杨静和薛玮卿,并收入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名为《卿梅静月》的CD中。......
2025-09-30
在构思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作曲家再次阅读了高行健的长篇小说《灵山》,这不仅勾起了他对家乡的种种回忆,而且《灵山》里充满民俗风情及民间仪式的叙述更是触发了他的想象,为这部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不少乐思。在由小二度音块构成的浓重低音背景上,该音型在极高的音区出现,像一股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上刮过的阵风,以一种别样的方式使听众感受到山的存在。......
2025-09-30
为长笛、双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竖琴而作的六重奏《说书人》完成于2001年年底,系作曲家受苏黎世金字塔室内乐团委约而作,同时也是他在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获得作曲博士学位的毕业作品。六重奏《说书人》就是对这一情景的生动表现。“独白”在书场的情境中可以理解为说书人的沉思或自言自语,在音乐作品中作为连接过渡的部分是十分自然的,但除此之外作曲家还别出心裁地赋予这两个部分以更深层次的含义。......
2025-09-30
《路》原是为琵琶与钢琴而作,完成于1996年年初,同年5月首演于日本东京。乐曲的构思来自屈原《离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路》中,作者将人们熟悉的包含12个半音,即以12为模的音阶换以11个半音为一循环周期。《路》中的这个音阶在一个八度范围内的音结构与自然小调没有差别。但在高一组循环时则整个低了半音,成为非八度周期音阶。......
2025-09-30
全曲长约19分钟,分为四个段落,标题分别是:《寂》、《情》《激》、《泣》。在第四部分《泣》中,马林巴小心地演奏由“哭泣的主题”演变而来的半音下行式的“背景”,小提琴奏出一个新的、旋律性较强的主题,作曲家称这一段为“无声的、内心的哭泣”。......
2025-09-30
本曲创作于1994年,是为小提琴、长笛、低音单簧管、低音提琴及两位打击乐手而创作的。为了获得丰富的音色变化,作曲家在长笛和低音单簧管上运用了很多非常规的演奏技术。与之相配合,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亦采用了详细指定的靠码、靠指板、巴托克拨弦、滑奏、强弓压摩擦音、极限高音等演奏法;在键盘打击乐器上,则采用摩擦键盘表面、换用不同的击器等演奏方式,共同构成精彩绝伦的音响效果。全曲演奏时长约为10分钟。......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