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内涵通常包括古诗的主旨、情感、意境等内容设定教学目标,主要根据古诗的主旨和古诗的内容来定。一堂成功的生活化古诗教学课堂,需要准确地解读古诗的内涵与主旨,需要了解古诗可能传达的启示,然后制定出明确、集中与合适的生活化教学目标。......
2025-09-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5年版)》中提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设置的古诗教学目标要预设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动态生成。在制订古诗教学目标时,如果没有基本的预设,没有弹性的目标,那就没有精彩的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精心预设是良好生成的基础,精彩生成是充分预设的升华。如果没有精心的预设,课堂就会呈无头无尾之状;如果没有动态的生成,古诗课堂就是呆板缺憾的。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教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并灵活地调控动态生成,才会让课堂焕发别样的精彩。传统的古诗课堂非常重视课前“预设”,经常按部就班地实施预设教案。而新课改强调动态生成与建构,努力把生命的活力还给古诗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努力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不能让课前预设制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又不能片面追求“动态生成”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才能让古诗教学达到高效率。下面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来探讨小学低年级古诗生活化的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具体策略。
(一)课前精心预设
课前精心预设是保证教学目标达标的第一步,也是精彩生成的基础。课前精心预设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精心预设古诗的重难点。只有用心把握古诗的重难点,才能为低年级学生量身定制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备《登鹳雀楼》的教案时,就要抓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诗眼,它也是此诗的重难点,可以激发学生有登高望远的兴趣。二是精心预设学生的反应。教学目标体现以低年级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低年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各自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思维方式,因而会使教学活动精彩多变。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特点,预设学生的反应,教师才能在教学目标中对症下药,投其所好,让师生生成妙趣横生的古诗课堂。例如,在教《小儿垂钓》时,教师就需要注意结合学生钓鱼的生活体验,才能引导学生体会此诗的意境,设置“从‘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诗中展开想象,说一说小儿谨慎小心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关注生成
不管课前语文教师的预设多充分,总不是说可以全票通过的。因为每个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是不一样的,他们很容易异想天开,也很容易犯一些意想不到的低级错误。因此,在古诗课堂上,总会有语文教师意料之外的东西,如一个与众不同的回答、一个读不准的拼音、一个精彩的角色扮演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预设,更重要的是关注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这才是真实发生的课堂,而不是纸上谈兵建构的空中楼阁。既然课堂中的生成是如此重要,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要重点关注什么呢?
第一,把握细节,互动生成。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好古诗课堂中学生易错、疑难、亮点、古诗重难点等关键细节,最好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例如,在教《赠汪伦》一诗时,教师可以把“不及汪伦送我情”作为抓手,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这个教学细节感悟诗人的情感,并在对话环节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https://www.chuimin.cn)
第二,捕捉契机,精彩生成。诗无达诂,在古诗解读时,学生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体会。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就很容易捕捉到精彩生成的契机。例如,某教师在教《赠汪伦》一诗中的“忽闻岸上踏歌声”时,学生问:“老师,汪伦唱的是什么歌?”该教师机智地把开阔思维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们猜一猜。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可能会唱《朋友》这首歌,并哼唱了起来。这样,就悄无声息地达成教学目标了。
第三,错误纠正,生成美丽。学生正因为在不断犯错,才变得更加聪明。因此,古诗课堂中,学生犯错在所难免。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并正向引导学生及时纠错、改错。在教学《舟夜书所见》一诗时,当学生把诗人查慎行这个“查”字的读音读成“检查”的“查”读音,并有学生立即指出错误时,然后教师就顺势让学生再仔细看书上的拼音,念全诗人的名字,告诉学生:“诗人的名字‘查慎行’是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细致谨慎。谨言慎行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估计这也是诗人父母给其取名字中所寄托的美好含义。”接着再在课件上列举几个这样的名字,如“孟浩然”“王安石”,顺便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名字意义。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古诗教学,就更拉近了古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变成了一个美丽的错误。
(三)及时机智应变
教师要明白,“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只偏重任何一方,都不是理想的教学。谋求“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是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留出弹性的生成空间。例如,在教《望庐山瀑布》的最后两句时,学生会联想到什么?他们对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大概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又应该如何机智应对?二是要及时调整课前“预设”。当课堂上出现“预设”之外的状况时,教师除了要当场进行及时、机智的应对,还要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善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以便下一次教学时做得更好。三是让“预设”与“生成”互相成就。课前用心把握好“预设”,课堂中机智应对生成,共同完成一堂高效的生活化古诗教学课。
总之,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一堂优质的低年级古诗课,在备课时,不仅要对教材、文本、学生等因素进行精心“预设”,也要用心关注课堂生成中的种种关键细节,运用教学机智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并且在课后对教学目标中的“预设”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只有当这三者保持和谐统一时,设置的教学目标才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需、科学有效。
相关文章
古诗的内涵通常包括古诗的主旨、情感、意境等内容设定教学目标,主要根据古诗的主旨和古诗的内容来定。一堂成功的生活化古诗教学课堂,需要准确地解读古诗的内涵与主旨,需要了解古诗可能传达的启示,然后制定出明确、集中与合适的生活化教学目标。......
2025-09-30
(一)过于追求生活化,使语文课堂失去语文味随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语文生活化教学依据这一新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开始走整合学科路线,由于片面理解了其字意,过度地将各种生活实践引入教学,极度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间,从而偏离了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等课型。当一味追求致力于生活化,就会出现一些过而不及的教学行为,使学生无功而返。但这一理念并不意味着教师主体性的下降。......
2025-09-30
叶圣陶先生将生活比作写作的源泉,有了充实的生活,就会有所感悟,自然就会有好的文章出来。(三)运用观察法,让小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曾在《作文论》里提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由多观察,方能达到多经验”。......
2025-09-30
为了迎合新课标中对教学生活化的要求,部分教师把识字教学生活化等同于重现生活事例的一种教学方式,忽视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本质。识字教学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化,使其仅具备生活化的形式,却不知道识字教学的真正目的,最终未能达到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可见,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内容不充分对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效果将大打折扣。识字教学生活化是一种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
2025-09-30
另外,写作教学生活化中使用的教学方式新颖、独特、充满趣味性,这极大地调动了小学生上写作课的热情。另外,实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小学生记录生活的能力。......
2025-09-30
由此可见,语文自身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学生活化。面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刘国正先生表示,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教师费尽心思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到最后结果差强人意的现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需要新课程标准的规范和指导,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指明了道路。......
2025-09-30
从当前语文生活化教学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在如何生活化这个问题上出现认知与实践存在偏颇的现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与锻炼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与文本有关的生活事件引入课堂教学,进而学以致用。......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