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分析

【摘要】:从当前语文生活化教学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在如何生活化这个问题上出现认知与实践存在偏颇的现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与锻炼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与文本有关的生活事件引入课堂教学,进而学以致用。

从当前语文生活化教学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在如何生活化这个问题上出现认知与实践存在偏颇的现象。究其根源,是教师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认知上出现了偏差,而且有些教师误读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

(一)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

当生活化教学进入教学改革的视野之中时,人人都以杜威与陶行知的思想基础作为教学参考,从浅显的意思上加以理解运用,因此,对生活化教学理念内涵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形式化,片面地认为教育等同于生活,就是将生活搬进课堂,或课堂走入生活。这就是语文课堂“热闹非凡”的直接原因所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与锻炼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与文本有关的生活事件引入课堂教学,进而学以致用。这段阐释简洁明了地说明了二者的关系,即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把生活搬进课堂,认为活动越花样百出越受到评课专家的好评,那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事实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任何事都有一个“度”,过而不及。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游戏化,会削弱本来就脆弱的当代中国教育精神基础。教学是特定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的时间(40分钟)、特定的地点(教室)、围绕一定的内容(教材)所进行的育人活动,因此,它与生活是不能对等的。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未以语文学科性质为本

关于语文学科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改革之前,由于语文教学过于倾向语文的工具性,开口闭口都在谈落实“双基”,侧重语文知识训练,使得语文课缺少了一些活力,掩盖了其独特的人文底蕴,因此,国家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在教学方面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情感、兴趣与经验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www.chuimin.cn)

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有一点原因是未看到工具性,这也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元素之一。事实上,在语文教学中,其目的不在于掌握知识本身,而在于通过掌握知识更好地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本意就是避免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时过分追求知识本身的系统完整,从而陷入“烦琐哲学”“死记硬背”的境地。确实,形式的转变是必要的,但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能丢,好的传统同样要保守,务实和创新是齐头并进的,要均衡看待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把握住这点中心思想,运用到语文生活化教学中,就会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状态,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未根据小学生特定的认知心理来实施生活化教学

小学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对知识的汲取能力较强,思维处在一个跳跃的阶段,对抽象思维处理的能力有限,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对象是整个生活,生活又是复杂多变的,既有盛开的鲜花,也有泛起的沉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者、引路人。另外,小学生的辨析能力不足,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明辨是非。新课改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虽然在总体上强调自主和探究,但教师这一“平等中的首席”地位不知不觉被忽视掉。为了彰显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忽略掉教师的作用,学生由“主体”变为“主宰”地位,使得教师的主体地位丧失。教师与学生处于完全平等的状态,对教学是有负面影响的。我们在很多公开课、观摩课、展示课中常常能见到教师提问学生时,示意学生坐着回答,教师走到学生身边附耳倾听,这和谐画面的背后是否过分弱化了教师的首席地位呢?

在语文生活化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完全的自由,但小学生并未完全掌握文章的主要脉络,在这种情况下让其选择课文,如果没有明确的重点信息或者就算有重点提示,他们也未必能按照教学设计进行选择,那么教学计划就会紊乱。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做好引导工作,适时地进行提示,加以点拨,那么教学目标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指导很重要,学生有目的地去收集资料,在寻找中学习,在整合中积累;观察大自然社会,能够用书面和口头表达出自己的观感、见闻,发表自己中肯的看法,所有这一切实践活动的成功,都得益于教师的指导和组织。正是教师先期的指导,使得随后由学生自己组织的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能够有序、有效进行,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