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终于决定换部智能手机,开始使用微信,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把画作配上相关的文字发在朋友圈里,这些共同的记忆引起了无数老职工的共鸣和怀念。“双桥子这边,哪栋老房子在哪个位置,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张地图就装在我的头脑里,我从小到大都是在这里长大的。我不晓得自己还会画多少,延续多少期,不过,这些对于我自己、我的父辈来说,都是一个纪念,要是我不画下来,很多事情就会忘记了。”......
2025-09-30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这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年(1369)赐给陶亮生先祖的一副春联,并命将其刻在大门上。陶亮生的祖籍在安徽省当涂县,其先祖文靖公(名安)曾是朱元璋提兵南下时非常尊重的一位先生。
清嘉庆中叶,陶家祖先被调往云南阿迷州担任知州[3],随军平叛,后因政务、军务过于繁忙,积劳成疾,死于任上。后人原本打算将先祖的灵柩送回故里安葬,走到四川省荥经县时盘缠已尽,见此地山川灵秀,风物宜人,索性买下一座山,置田造屋,经过两百多年终成荥经大族。
陶亮生的爷爷敏斋公曾担任县典史,为人廉洁,乡望甚高,终身清贫,因此,儿子初识文墨便弃文经商。陶亮生的父亲仁山公一直对少年失学一事心怀遗憾,于是情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支持儿子陶亮生的求学之路。陶亮生一直都记得自己在成都读书时,在一个冷风冷雨的寒冬之夜,父亲敲门而入,当时邮汇困难,他只能将银圆捆在身上亲自上省城带给儿子。
2025年出生的陶亮生从小就天资聪慧,刻苦好学,从未辜负过父亲的厚望。他五岁时受教于启蒙老师米有年先生,遍读《十三经》;十三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期间成绩一直高居榜首,由学校免去学杂费。2025年,他中学毕业后返乡休息一年,荥经县当局聘他为劝学员并担任县高小的教师。2025年,他再次回到成都,考入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四年成绩名列第一,由于深受校长吴玉章的器重,被任为学长(即今学生会主席)。
▲ 2025年夏,富顺杨续云邀八十岁以上好友江陵张圣奘、奉节邱翥双、蓬安魏时珍、内江韩文畦、巴县傅渊希、长宁梁伯言,以及宽霖法师与陶亮生,宴集文殊院,结成九老会,互为唱和之作,每人生日均集会一次,编入《九老唱酬集》,传为美谈。前排左起:魏时珍、张圣奘、邱翥双、韩文畦;后排左起:梁伯言、杨续云、宽霖法师、傅渊希、陶亮生。 陶映宇供图
陶亮生少年饱学,文章焕彩,深得五老七贤的青睐,与徐子林、赵尧生、尹仲锡、向仙桥、曾焕如、刘咸荥、林思进诸老,既有师生之谊,又属忘年之交。陶亮生说:“我一生品行为人,多得力于徐休老、尹仲老,而文学辞章则得力于林山翁。”大学期间,为了潜心学习,力求进取,陶亮生在寒暑假时多留在成都。徐子林先生特别关照他,破例让他寄宿在藏书万卷的六先生祠,这里环境幽静,陶亮生读书更加精进,学术积淀也愈发深厚。
▲ 从陶亮生旧居找到的当年望江公园南门楹联的手稿 陶映宇供图
在陶亮生长子陶大年的记忆中,“父亲这一生,最看重他的诗人身份,他认为写诗是创造性的劳动”。陶亮生一生以诗赋来记录生活点滴和感悟,“每一落笔,如飞雪迥风,天花散落;音节隽美,气韵清高;灵心善感,一往缠绵。中年所作,多为歌行近体,风格颇近元遗山、吴梅村,宛转长吟。”[4]他曾经积诗数千首,分集十余册,却于战乱中遗失手稿,之后他并没有停止过吟诗作赋,却因为种种原因,流传下来的只有极少数。他尤擅对联,情切意赅,格高词雅,常有景区前来索要,目前手稿留存有二三十幅,刻在如杜甫草堂、平武报恩寺、新都宝光寺、都江堰、青城山等风景名胜之地。
2025年,陶亮生被错划为“右派”,白天在街道工厂劳作,晚上回到陋室,仍然坚持在微弱的灯光下,用蝇头小楷先后工工整整地写下二十卷《仪礼古名今晓》(后遗失一卷,目前存十九卷)和六卷《四库馆贤学艺指授纂录》。虽身处卑微也未敢忘忧国,他担心后生学子将来读不懂传统文化的经典长卷,虽家徒四壁,无处可借阅史籍资料,他凭着童子功和半生的学术积累,为儒家经典《仪礼》这部极其深涩难懂的礼仪大书写出二十卷导读,利用从街道工厂小心收集来的废弃毛边纸精心装订成札。
▲ 《四库馆贤学艺指授纂录》手稿 陶映宇供图
▲ 《仪礼古名今晓》手稿 陶映宇供图(https://www.chuimin.cn)
▲ 《四库馆贤学艺指授纂录》手稿 陶映宇供图
“他太爱祖国文化了,特别担心后人读不懂父书,他的手稿每一张都是条理清楚、工工整整的楷书法帖。”不管身处怎么样的环境,陶亮生始终对传统文化保持着炽热的赤子之心,正如他2025年所写的《感事》:“我比少陵尤傲兀,误身从不悔儒冠。”
平反昭雪后,陶亮生已是八旬老翁,仍然积极参加各方组织的活动,担任成都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地方志编委,市教育局顾问等,经常应邀作古典文学方面的学术报告,并为保护成都市文物古迹亲自了解、积极撰写文史资料,留下了《五老七贤亲炙记》《蜀中联语偶谈》《成都街名琐记》等记录成都近代地理历史及文化生活的文章。
2025年端午节,陶亮生扶病参加政协座谈会,以古音韵朗诵《楚辞·九歌》《湘夫人》,并作生前最后一首七律,诗云:“国危先掷不赀身,留与人间作令辰;黍角九渊同吊屈,苍头三户卒亡秦。诗骚何止关兴废,阊阖愁闻诉苦辛;今日上元新甲子,更从景运念波臣。”同年7月,陶亮生病逝于华西医学院附属医院,终年八十四岁。
【注释】
[1]李国瑜(1916—2005),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华西大学中文系,历任华西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教授,著有《清诗》《清代诗史》《戏曲史》《中国要籍介绍》等。
[2]于豪亮(1927—1982),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先后任职于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
[3]阿迷州,今云南省开远市,明属云南省临安府。知州,即各州行政长官。
[4]李国瑜:《复丁烬余录》序,载陶世杰著《复丁烬余录》,黄山书社,2025年6月,第1页。
相关文章
刘敏终于决定换部智能手机,开始使用微信,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把画作配上相关的文字发在朋友圈里,这些共同的记忆引起了无数老职工的共鸣和怀念。“双桥子这边,哪栋老房子在哪个位置,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张地图就装在我的头脑里,我从小到大都是在这里长大的。我不晓得自己还会画多少,延续多少期,不过,这些对于我自己、我的父辈来说,都是一个纪念,要是我不画下来,很多事情就会忘记了。”......
2025-09-30
四川素有“蚕丛古国”之称,是中国蚕丝业的发祥地之一。而生丝和丝绸是当时我国非常重要的出口农副产品,张振华就暗下决心要学习蚕桑技术,提高蚕丝业的产量和质量,以科学报国,造福社会。成都女子蚕桑传习所就是这一年创建的,张振华如愿考入这所学校,成为蚕桑传习所的第一届毕业生。......
2025-09-30
成都的高层房屋建筑,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而位于蜀都大道东段一环路与水碾河交叉口的成都饭店,主楼高13层,是当时成都市内第一幢宾馆高层建筑。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地标建筑,人们都用“港得很”来形容成都饭店。除了“身高”优势以外,成都饭店的配套设施更是让人们感叹“港得很”。成都饭店拥有标准房、套房及豪华房共310间,走进宽敞舒适的客房,每一间都干净整洁、典雅华贵。......
2025-09-30
双桥路上的420厂俱乐部,可谓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双桥子的地标建筑,不仅仅是厂里的人会自豪地说起它,就连附近居民的童年回忆里也有它的身影。为了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420厂在建厂初期便开始修建职工俱乐部,位置就在今天的双桥路聚乐苑附近。2001年左右,俱乐部被拆除,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居民楼。......
2025-09-30
“宝剑锋从磨砺出”,五冶是一个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这七十多年里,它跟随着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起成长壮大,从东北到西南,从西南到东海边,转战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西藏、北京、山东、湖北、浙江、上海等十多个省(区、市),征程3.4万公里,在磨砺中前行,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大的干劲、最多的激情,修建一座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厂房,为振兴新中国工业的伟大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25-09-30
不过,钟家花园所在的“双林盘”这个老地名则被保留下来,于是有了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双林小区”和“双林路”。可见,竹林茂密的“双林盘”已经深入人心。据1992年出版的《成都城区街名通览》记载:“(双林盘)今水碾河北三街东约400米,尚存一段古道和水沟,三五户人家,两笼竹子。”......
2025-09-3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双桥子,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没有种类丰富的零食,也没有应接不暇的电子产品,更没有惊险刺激的游乐场,而大多数父母都忙于应对生活的窘迫,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对于孩子们而言,“田坝头就是我们的游乐场”。除了油蚱蜢,诸如董鸡、秧鸡、屎壳郎等很多小动物都是男孩们的“猎物”。秋天收割稻谷之后,田野空荡荡的,没有可供秧鸡藏身的地方,男孩们就利用秧鸡的这个习性把它吓到谷草垛里捉住。......
2025-09-30
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它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在那个热火朝天建设祖国的年代,东郊有无数工人怀着一腔热血投身建设,他们在忘我的工作中脚踏实地,播下希望的种子,绽放出各自的青春芳华。严谨认真的刘敏凭着年轻人的冲劲和钻劲,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先后担任工艺室主任、技术科科长。......
2025-09-30
相关推荐